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巴图虎 > 第967章 棋论治世

第967章 棋论治世(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967章:棋论治世(至元四十四年秋的殿上弈棋事)(至元四十四年秋?中都白虎殿)

白虎殿的晨议刚散,萧虎留住赵昀,指尖点了点案上的榧木棋盘:“听闻殿下善弈,朕近得一良材,今日恰逢送亲前日,不如邀王恂与殿下对弈一局,权当消遣?”这话看似随意,实则藏着深意——前几日赵昀参观中都,虽表面认可元廷治世,却未明确表态临安推行双法的具体意愿,萧虎想借弈棋打开话匣,探其真实想法,也借棋局传递“治世如弈棋,需攻守相济”的理念。

赵昀心头一动,他素以棋艺自负,更懂“弈棋见人心”的道理,当即应道:“固所愿也,只是怕技不如王大人。”他余光扫过殿外,见萨仁帖木尔(萧玉)的侍女楚兰正整理送亲衣物,暗自思忖:萧虎此举绝非消遣,必是借棋论政,需谨慎应对,既要保宗室体面,又要趁机摸清元廷治世的实操之法。

萧虎召来王恂,低声嘱咐:“棋局中可融入治世隐喻,比如攻守对应南北和战,棋子配合对应双廷协作,点到即止,别让殿下觉得刻意。”王恂躬身应诺——他早年随郭守敬编《授时历》(此处贴合其天文历法专家的史实),又参与虎榜取士筹备,懂双法、善喻理,是萧虎心中“以棋论政”的最佳人选。

耶律楚材在旁笑道:“弈棋最显真性情,殿下与王大人对弈,定能论出些治世的真东西。”他特意让侍从取来“双廷棋具”:棋盘是汉地榧木所制(纹理细密,防虫蛀,为南宋旧物,元廷缴获后珍藏),棋子分两组,一组为蒙古骨质棋子(刻草原卷草纹),一组为汉地陶质棋子(印汉地云纹),既显对双方传统的尊重,又暗合“双法共弈”的深意。

赵昀看着棋具,指尖轻抚榧木棋盘的纹理,道:“这棋盘倒是眼熟,似是南宋内府旧物。”萧虎道:“殿下好眼力,此棋曾为南宋理宗皇帝所用(贴合赵昀身份,拉近距离),如今用来对弈,也算‘物归原主’,更显缘分。”这话既消弭了赵昀的些许戒备,又为后续“南北治世对话”铺垫了温和氛围。

王恂回到官署,立刻研究“双廷棋具”的细节。榧木棋盘的纵线标注汉地十二地支,横线刻蒙古十二兽名(贴合双廷文化),他用细布擦拭棋盘,在关键落子点(如“天元”“星位”)做了淡墨标记——这些点位将对应治世的关键议题:“天元”喻中都治世核心,“星位”分指农、牧、兵、文四政。

他还特意翻阅《南宋弈谱》(元廷缴获的南宋棋书),了解赵昀的棋风——史料载赵昀弈棋“善守,喜用‘边角稳扎’之法,对应其执政时‘偏安求稳’的特质”。王恂据此制定策略:开局以“稳扎稳打”应之,中期借“车马配合”引双廷协作话题,后期以“和棋”收尾,既不辱没元廷颜面,又不给赵昀压力。

出发前,王恂将《双廷治世录》中“江南水利”“流民安置”的案例抄录在小纸条上,藏于袖中——若棋局中赵昀问及具体治世之法,可随时参考,确保所言皆为实策,而非空谈。他还让弟子李平(虎榜取士,懂南宋农事)准备“南北农时对比表”,若论及农耕,可辅助说明元廷双法的优势。

抵达白虎殿后,王恂先与赵昀“认棋”:“殿下可选陶质棋子,臣用骨质棋子,各凭所长。”他故意让赵昀选汉地棋子,显尊重;自己用草原棋子,暗合“双廷对弈”。赵昀接过陶质棋子,触感温润,道:“多谢王大人承让,只是弈棋论艺,输赢不论身份。”王恂笑道:“殿下所言极是,治世亦如弈棋,不分南北,只论实效。”

开弈前,王恂指着棋盘“天元”位:“此位为棋局核心,若核心不稳,边角难守——正如治世,需先固中枢,再及地方。”赵昀点头:“王大人所言有理,临安如今便是‘核心虚’,需借外力稳根基。”两人的对话,未落一子已入治世正题,萧虎在旁暗自点头:“王恂果然懂朕的用意。”

赵昀坐在棋盘前,指尖捏着陶质棋子,迟迟未落下——他既想在棋艺上压过王恂,保南宋宗室的体面;又想借棋局探元廷治世的“实招”,为临安后续推行双法做准备,心态格外复杂。

他想起昨日与赵孟頫的谈话:“王恂虽为元廷大臣,却懂南宋农事,殿下可借弈棋问其流民安置、水利修建之法,这些才是临安急需的。”赵昀深吸一口气,落下第一子,落在棋盘右下角“星位”(对应江南之地),道:“江南多水,边角需先固,正如临安需先解粮荒。”这话既是谈棋,也是谈临安的困境,试探王恂的回应。

弈棋过程中,赵昀刻意观察王恂的落子逻辑。见王恂将骨质棋子落在“天元”周边,形成“拱卫之势”,便问:“王大人为何先守中枢?”王恂道:“中枢为百官所聚、治策所出,若中枢乱,地方必散——元廷设双廷议事司,便是为了固中枢、统治策,殿下看,这‘车马炮’配合,不正像蒙古那颜与汉臣各司其职、互相护持?”赵昀默默记下“双廷议事司运作”这一要点,指尖在棋盘边缘轻划,似在记录。

当王恂用“卒”(喻基层官员)逐步推进,靠近赵昀的“边角”时,赵昀故意“弃卒保车”,道:“有时需舍小保大,正如治世需弃虚名保实利。”这话既是棋路,也是在暗示自己愿放下“南宋正统”的虚名,务实求存。王恂会意,道:“殿下通透,元廷愿帮临安‘保车’——借粮援、派官员,皆为实利,非图虚名。”

赵昀的棋风渐渐从“保守”转向“开放”。起初多守少攻,后见王恂无“碾压”之意,便主动用“马”(喻骑兵)试探王恂的“防线”,道:“若遇外敌(喻盗匪、粮荒),如何护边角?”王恂道:“可用‘炮’(喻守城术)护内,‘马’(喻骑兵)巡外,双法并用——正如虎卫营,蒙古武士护粮道,汉地武士守城池,缺一不可。”赵昀听后,棋子落得更坚定,心里的顾虑渐渐消散。

棋局进入中盘,双方攻防交错,治世讨论也随之深入。王恂见赵昀的“边角”棋势渐稳,便借“粮草补给”(棋中“卒”的推进需“炮”护持)道:“殿下,江南粮荒,根源非粮少,是‘储运失序’——元廷在燕云推行‘双法储粮’,用汉地算学算耗粮量,用草原‘分牧储草’之法分仓储存,损耗降四成,殿下若推行,临安粮荒或可缓解。”

赵昀立刻追问:“具体如何操作?”王恂从袖中取出“南北农时对比表”,指着上面的“临安农时”与“中都储粮法”:“临安可按《虎历》定播种期,在平江府、扬州设‘双廷粮仓’,蒙古千户护仓,汉地农官管账,避免贪腐、浪费——去年江南士子吴焕用此法,让平江府粮储增两成。”赵昀接过表,仔细看上面的数字,连声道:“此法可行,需带回临安细究。”

谈及流民问题时,王恂借“弃子重摆”(棋中局部失利后重新布局)道:“流民如‘散子’,需聚而用之——元廷在燕云设‘流民安置点’,给地、给种、教农法,流民变农户,既解粮荒,又增赋税。殿下可知,中都流民安置点的农户,今年已有三成能自给自足?”赵昀道:“临安流民多,若按此法,需多少粮种、多少农官?”王恂道:“元廷可先拨五千石粮种,派十名虎榜取士官员协助,后续视成效再增——皆为实助,无附加条件。”

赵昀主动提及“双廷协作”:“王大人,临安若设双廷协作司,需注意什么?”王恂道:“需‘权责对等’——蒙古官员管牧政衔接,汉地官员管农耕推进,遇事共议,不偏不倚。比如修水渠,汉地农官定路线,蒙古千户派骑兵护工地,效率比单廷运作高三成。”他还举了虎都书院的例子:“子弟们一起学双法,官员们自然懂协作,这是‘润物无声’的法子。”

萧虎在旁插言:“治世如弈棋,没有‘一着定输赢’的好事,需一步步来。元廷帮临安,不是为了‘控’,是为了‘共’——江南安,中都亦安,这是‘和棋’的真意。”赵昀听后,落下一子,道:“萧将军所言,臣懂了——南北非敌,是需互济的棋友。”这话标志着他从“被动妥协”到“主动接纳”的转变,萧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萧虎坐在主位,手中摩挲着青铜镇纸,目光始终在棋盘与两人脸上流转——他不干预落子,却在关键节点插话,引导讨论方向,既不显得强势,又能把控节奏,这是他“以柔化刚”的权谋特色。

当赵昀因“弃子”犹豫时,萧虎笑道:“殿下,弈棋最忌‘惜子’,该弃则弃——当年朕在燕云,为保粮道,曾弃三车粮,却换得后续粮运顺畅,治世亦如此,虚名如‘弃子’,实利才是‘根本’。”这话暗指赵昀需放下“南宋正统”的虚名,专注临安百姓的实利,赵昀沉吟片刻,终是落下“弃子”的一子,道:“萧将军教训的是,臣明白了。”

见王恂提及“流民安置”,萧虎特意让侍从取来《燕云流民安置册》,递给赵昀:“这是去年的册子,里面有安置点的户数、粮种用量、收成明细,殿下可带回临安参考。”册子上的数字详实,连“每户日均耗粮多少”“教农法的具体步骤”都有记录,赵昀翻看时,手指在“流民转农户三成”的条目上停顿,道:“这些数字,都是真的?”萧虎道:“元廷治世,不做虚账,殿下可派人核查。”

当两人论及“双廷官员选拔”时,萧虎道:“虎榜取士,不分蒙古汉地,只看‘能否做事’——去年取的江南士子柳清,不懂骑射,却能拟《双廷教化策》,让流民减少三成;蒙古士子野利合,不通汉文,却能编《牧农双兴录》,帮牧民省饲料。殿下若在临安设榜,亦可如此,选‘有用之才’,而非‘有身份之人’。”这话既展示元廷取士的公平,又暗示赵昀可在临安推行类似制度,打破宗室世袭的弊端。

赵昀问“元廷是否会干预临安政务”时,萧虎道:“朕说过‘亲如一家’,若临安推行双法遇阻,元廷可派官员协助,却不会‘代管’——正如弈棋,可提建议,不能代落子。”他还承诺:“若临安粮荒未解,元廷可续拨粮援,直至明年秋收——但需临安按双法农耕,不能再用旧法浪费粮种。”这一“有条件的援助”,既显诚意,又确保元廷治世理念落地,是权谋的温和推进。

棋局接近尾声时,萧虎道:“今日弈棋,不止论艺,更论心——殿下愿学元廷治世之法,朕甚慰;元廷愿帮临安安稳,亦真心。明日送亲,便是‘南北互济’的开端,望殿下记今日棋论,让江南百姓早享安稳。”赵昀起身躬身:“臣定不负今日之论,不负江南百姓。”萧虎的引导,终是让“弈棋论政”达成了预期目标——治世共识的初步建立。

弈棋过程中,细微的互动更显人物性情。王恂落子前,总会先轻叩棋盘三下,这是他编历书时“谨细”习惯的延伸——每次测算天文数据,他都会反复核对,弈棋亦如此,每一步都对应治世的深思熟虑。赵昀察觉后,道:“王大人落子谨慎,正如治世需细究。”王恂笑道:“殿下过誉,臣编《授时历》时,差一分便会误农时,治世亦需这般细。”

赵昀的陶质棋子不慎掉落,滚到萧虎脚边,萧虎弯腰拾起,递还给赵昀时,指尖触到棋子的温润,道:“这棋子是南宋旧物,如今用来论南北治世,也算‘物尽其用’。”赵昀接过棋子,道:“多谢萧将军,此棋若能见证江南安稳,也算不负其材质。”这一细节,消弭了君臣间的隔阂,显露出温和的政治氛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