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巴图虎 > 第1073章 虎贲整训

第1073章 虎贲整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宣讲方式的通俗化设计——宣讲不在课堂,而在休憩区的树荫下,精壮们坐在草地上,张思廉与长老们围坐其中,像聊天一样宣讲。张思廉先问:“你们谁的家人在杭爱山?现在过得怎么样?”巴特尔举手:“我娘在杭爱山,去年分了4亩牧地,还领了3石青稞,比之前跟着叛军时好多了!”张思廉道:“这就是朝廷的治世——平了叛,你们的家人才能安稳过日子;你们守好边,叛军就进不来,家人才能一直安稳。”帖木格长老补充:“我邻居的儿子是虎贲师的,他家因是军属,今年多领了1石青稞,冬天还发了木炭,这都是朝廷的恩典。”通俗的聊天式宣讲,比严肃的课堂更有效,精壮们听得认真,还不时提问。

军属优抚政策的详细解读——针对精壮们最关心的“家人保障”,张思廉详细解读军属政策:“你们入了军籍,家人就是军属,每月能多领半石青稞,若家人老弱,还能免劳役;你们若在战场上立功,家人还能多分牧地;若不幸牺牲,朝廷会给家人‘抚恤金’(十石青稞、两匹布),还会帮着照顾子女。”他还带来“军属登记册”,让精壮们登记家人信息:“把你们家人的名字、部落、住址写下来,我让人送到当地巡检司,他们会按政策落实优抚,不会漏一人。”也速该登记完,激动地问:“真的能多领青稞?我娘在家就不用饿肚子了?”张思廉道:“真的,登记册就是凭证,巡检司若不落实,你们就找我,我去说!”

边疆安稳与个人利益的关联——为让精壮们明白“守边不是为朝廷,也是为自己”,张思廉举残兵劫掠的例子:“去年,阿鲁台的残兵抢了别失八里部的牛羊,还烧了帐篷,牧民们没粮吃,只能逃;现在你们守边,残兵进不来,你们的家人就能安心放羊、种青稞,你们退伍后,也能回家过安稳日子。”他还画了一张“边疆安稳图”:一边是守边的精壮,一边是安稳生活的家人,中间是被挡住的残兵,直观展示守边与家人的关系。巴特尔看着图,小声对也速该说:“原来守边是为了娘和妹妹,我之前还觉得是替朝廷干活,现在明白了。”

宣讲后的互动与反馈——每次宣讲后,张思廉与长老们留下答疑,精壮们有问必答:“我家在松树林,能登记军属吗?”“若我立了功,家人能分到好牧地吗?”张思廉一一解答,还记录下他们的需求,比如“希望巡检司多去家里看看”“想给家人捎信”,随后跟耶律烈商议,安排“每月一次捎信”,让精壮们能跟家人联系。也速该给娘捎了信,说“自己在中都好好训练,以后能让她多领青稞”,娘回信说“已领到额外的青稞,让他放心”,也速该看了信,训练更有劲了。宣讲不仅让精壮们理解了治世理念,还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向心力显着提升。

纪律管控与奖惩机制的落实,需“明军法、严执行”——依据元代《军律》,制定“整训纪律”,明确“考勤、训练、生活”等方面的奖惩标准,通过“严惩罚、重奖励”维护秩序,确保整训高效,体现元代“治军以严,奖惩分明”的军事管理逻辑。

整训纪律的制定与公示——耶律烈依据《大元通制?军律》,结合整训实际,制定“十条纪律”:一曰按时参训,迟到者罚站一个时辰;二曰训练认真,偷懒者与教头一起加练;三曰爱护兵器,损坏者照价赔偿;四曰服从指挥,抗命者军法处置;五曰不许斗殴,斗殴者各打五十军棍;六曰不许私藏食物,私藏者没收并罚廪食一日;七曰不许擅离校场,擅离者按逃兵论处;八曰军容整齐,盔甲不整者罚整理盔甲百次;九曰尊重教头,顶撞者罚抄军律;十曰团结队友,排挤队友者罚做苦力。纪律写在木牌上,挂在各营的训练区,辅兵每日晨训前宣读一遍,确保精壮们熟记。

惩罚的严格执行——纪律执行由耶律烈与也速台共同监督,一旦有人违反,绝不姑息。一次,合丹部的一名精壮迟到半个时辰,耶律烈让他在箭靶旁罚站一个时辰,还让营正陪着站:“你没管好手下,一起罚,让你记着下次要早催。”另一次,两名精壮因部落矛盾斗殴,也速台按纪律各打五十军棍,打完后还让他们在全营前检讨:“你们忘了耶律将军说的,不分部落,只分营队?再敢斗殴,就逐出虎贲师!”严格的惩罚让精壮们不敢违反纪律,校场的秩序井然。

奖励的及时兑现——奖励分“日常奖励”与“阶段奖励”:日常训练中,弓术、刀术达优者,奖励额外廪食或兵器保养;每周评选“训练标兵”,标兵可休息半日,还能获得“荣誉木牌”(刻“训练标兵”字样,可带回家);每月评选“优秀营队”,全营额外发肉一斤。巴特尔在一次弓术测试中获优,领到额外的肉,还跟娘捎信说“得了奖励”;他所在的营队因训练认真,获“优秀营队”,全营都吃到了额外的肉,士气大振。耶律烈道:“奖励不是随便给的,要让做得好的人有甜头,其他人才会跟着学。”

纪律与战力的关联讲解——为避免精壮们觉得纪律是“刁难”,耶律烈在纪律宣讲会上道:“纪律不是为了罚你们,是为了让你们成精锐——按时参训,才能不落下训练;爱护兵器,上了战场才有趁手的家伙;团结队友,阵法才能练熟。上次平叛,有支队伍因纪律差,临阵逃了,结果被残兵杀了一半,你们想跟他们一样吗?”精壮们齐声说“不想”,对纪律的理解也从“害怕惩罚”变为“为了自己活命”,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更高。

纪律管控的监督与调整——也速台每日记录“纪律执行日志”,若发现某条纪律执行困难(如“不许私藏食物”,因部分精壮饭量大,容易饿),就跟耶律烈商议调整:“不如改成‘允许私藏干粮,但需登记’,这样既不违反纪律,又能解决他们饿肚子的问题。”耶律烈采纳,调整后的纪律更贴合实际,精壮们的抵触也少了。李诚还在休憩区设“意见箱”,精壮们可匿名提纪律相关的建议,合理的就采纳,让纪律管控更人性化。

实战演练与战术优化,需“模拟战场、练实战”——以“西北残兵袭扰”为模拟场景,组织“步兵防、骑兵攻”“阵地守、机动援”等实战演练,发现阵法与协同中的问题,优化战术,提升精壮们的战场应变能力,体现元代“以练为战,实战为要”的军事逻辑。

模拟战场的场景设计——演练场景基于杭爱山平叛的真实战场:校场东侧设“牧民安置区”(用布偶代替牧民,草垛代替帐篷),西侧设“残兵据点”(用木栅栏围起来,内藏“残兵”(由辅兵扮演)),中间是“开阔地”(模拟草原),还设置“溪流”(用木板搭成,模拟黑水河)、“树林”(用松树枝搭建,模拟松树林),尽可能还原真实环境。耶律烈在演练前道:“你们现在是守边的虎贲师,辅兵是阿鲁台的残兵,他们要抢安置区的粮草,烧帐篷,你们的任务是挡住他们,保护牧民,还要消灭残兵,别让一个跑掉!”

“步兵防、骑兵攻”的演练——第一次演练,步兵营用鸳鸯阵守住开阔地,骑兵营用雁行阵进攻残兵据点:步兵先挡住残兵的冲锋,骑兵从两翼包抄,本以为能快速获胜,结果残兵“躲进树林”,骑兵的雁行阵在树林里施展不开,步兵的鸳鸯阵也因树林阻挡无法跟进,残兵趁机从树林绕后,差点抢到安置区的粮草。演练结束后,孛罗道:“树林里不适合雁行阵,骑兵要改成‘小队突击’,步兵要派‘刀手’跟进去,配合骑兵。”调整后再次演练,骑兵分小队冲进树林,步兵刀手跟着扫清残兵,终于守住了安置区。

“阵地守、机动援”的演练——第二次演练模拟“两处同时遇袭”:安置区与粮道同时被残兵攻击,步兵营分兵守两处,骑兵营作为机动支援。一开始,步兵分兵后兵力不足,粮道差点被突破,骑兵支援时又因路线不熟悉迟到,导致粮草被“抢”了一部分。复盘时,阿术道:“骑兵要提前熟悉校场的路线,标出‘支援捷径’;步兵分兵时,要留一支‘预备队’,哪里紧急就支援哪里。”耶律烈还让辅兵在粮道旁设“路标”,骑兵练了三次支援路线,终于能在半个时辰内赶到。再次演练时,步兵预备队及时支援粮道,骑兵也按时赶到,残兵被全灭。

演练中的突发情况应对——为培养精壮们的应变能力,演练中故意加入“突发情况”:比如“持盾兵受伤”“弓断了”“残兵投降后反扑”。一次演练中,巴特尔的矛断了,他想起教头教的“近身格斗”,立刻捡起地上的短刀,跟残兵搏斗,还保护了受伤的队友;也速该遇到“投降反扑”的残兵,没有放松警惕,一直用盾挡着,直到确认残兵真的投降。耶律烈在旁观察,对也速台道:“应变能力比死练阵法更重要,他们现在能应对突发情况,上了战场才能活下来。”

战术优化的记录与推广——每次演练后,教头们将“问题-调整方法”记录在“战术优化册”上,比如“树林战:骑兵改小队突击+步兵刀手配合”“分兵守:留预备队+标支援路线”,并在各营推广。王文彬还将优化后的战术画成“战术图”,贴在各营的帐篷里,精壮们训练前看一眼,加深记忆。经过十次实战演练,虎贲师的战术越来越成熟,从“只会按套路打”变成“能灵活应对各种场景”,战力显着提升。

整训考核与资质认证,需“定标准、验真功”——依据“弓马、阵法、理念”三大维度,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单人考核-小队考核-全营考核”三级验收,合格者授予“虎贲师精壮资质”,不合格者补考,确保整训质量,体现元代“军籍认证,以考定质”的军事制度逻辑。

考核标准的量化制定——考核分“弓马、阵法、理念”三部分,每部分满分一百分,总分两百分以上为合格:弓马(满分100):步射十箭中六箭(40分),骑射十箭中五箭(30分),刀术对抗胜一次(30分);阵法(满分60):单人能准确说出自己的阵位与职责(20分),小队协同演练无差错(20分),全营战术演练达标(20分);理念(满分40):能说出两条军属优抚政策(20分),能讲清“守边与家人的关系”(20分)。考核标准写在“考核册”上,提前十日发给各营,让精壮们知道要练什么、怎么考。耶律烈道:“标准要量化,别模棱两可,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这样才公平。”

单人考核的细致验收——单人考核由教头负责,逐人测试:弓术考核时,巴图亲自盯着,巴特尔步射十箭中七箭,骑射十箭中六箭,弓马部分得70分;刀术对抗中,他打赢了队友,得30分;阵法考核时,他准确说出“鸳鸯阵中阵持矛,负责刺敌,需跟持盾的队友配合”,得20分;理念考核时,他说出“军属多领青稞、免劳役”,还说“守边能让娘和妹妹安稳”,得40分,总分160分?不对,重新算:弓马100(40+30+30),阵法60(20+20+20?不,单人考核的阵法是“单人阵位职责20,小队协同20”,全营考核算在全营部分),理念40,巴特尔单人考核得100(弓马)+40(阵法单人+小队)+40(理念)=180分,还差20分,需在小队考核中补。教头对他道:“你的弓马和理念都好,就是小队协同还差点,好好练,补考能过。”

小队与全营考核的综合验收——小队考核由营正负责,十二人的小队演练鸳鸯阵或雁行阵,考官看“协同是否默契、攻防是否有序”,巴特尔所在的小队在补考中,协同演练无差错,得了20分,加上单人考核的180分,总分200,刚好合格。全营考核由耶律烈与也速台共同负责,八营精壮演练“步兵防+骑兵攻”的全流程战术,从布阵、冲锋、防御到追击,一气呵成,无明显差错,考官们一致认定“全营考核合格”。孛罗道:“他们现在不仅单人技能达标,小队、全营的协同也熟了,上了战场能打仗。”

资质认证与军籍登记——考核合格的精壮,授予“虎贲师精壮木牌”(刻“虎贲”标识与姓名,系在腰间),并登记入“虎贲师军籍册”,军籍册记录“姓名、年龄、籍贯、考核成绩、所属营队”,上报枢密院,成为正式的虎贲师成员。不合格的精壮,给予十日补考时间,补考仍不合格者,调至辅兵营,负责后勤,不再作为精壮。巴特尔领到木牌,激动地摸了又摸:“我现在是正式的虎贲师了,娘知道了肯定高兴!”也速该也合格了,他跟巴特尔约定:“以后上了战场,咱们还做队友,一起守边!”

考核后的总结与表彰——考核结束后,耶律烈召开“整训总结会”,表彰“优秀营队”“训练标兵”:优秀营队的营正获“金柄刀”一把,训练标兵获“银质箭头”十支,还在军籍册上注明“优秀”,日后晋升优先。耶律烈在会上道:“三个月的整训,你们从普通精壮变成了虎贲师精锐,这是你们自己练出来的!接下来,你们要去守边,保护牧民,也保护自己的家人,别让朝廷和家人失望!”精壮们齐声应诺,校场上响起震天的欢呼声,整训圆满结束。

整训成效与长远影响,需“固战力、稳边疆”——整训不仅提升了虎贲师的实战战力,更培养了精壮们的向心力与治世认同,为元代西北边疆的长期稳定提供了精锐力量,同时完善了元代“边军整训”模式,体现元代“以训强兵,以兵固边”的长远军事战略。

整训后的战力提升——整训前,八千精壮虽弓马娴熟,却不懂阵法,不知协同;整训后,他们能熟练运用鸳鸯阵、雁行阵,应对“开阔地、树林、溪流”等不同战场场景,弓马技能也更精湛(步射达标率从30%提升至90%,骑射达标率从25%提升至85%)。枢密院派来的验兵官观看演练后,对萧虎道:“这八千精壮已成精锐,比之前的边军战力强三倍,派去守边,定能挡住残兵。”耶律烈也信心满满:“给他们一批战马、兵器,就能立刻开赴边疆,不用再练。”

边疆稳定的直接保障——整训结束后,八千精壮分三批开赴杭爱山、黑水河、松树林等边疆区域,与当地巡检司、驿站协同守边:在杭爱山,他们用鸳鸯阵挡住了阿鲁台残兵的三次袭扰,缴获牛羊两百头,保护了牧民的安置区;在黑水河,他们用雁行阵包抄了一股残兵,生擒五十人,还追回了被抢的青稞一千石。当地牧民道:“虎贲师来了,我们再也不怕残兵了,能安心放羊了!”边疆的袭扰减少了九成,稳定局面初步形成。

精壮向心力的持久强化——治世理念的宣讲与军属优抚的落实,让精壮们从“为朝廷打仗”变成“为家人守边”,向心力显着提升:无一人逃兵,不少精壮还主动申请“长期守边”;军属们也因优抚政策,支持家人留在虎贲师,有的还写信鼓励精壮们“好好守边,别想家”。巴特尔收到娘的信:“家里领了额外的青稞,冬天不用饿肚子,你在那边好好的,娘等你回来。”他把信念给队友听,大家都更坚定了守边的决心。

元代边军整训模式的完善——杭爱山精壮的整训,创新了元代“边军整训”的模式:一是“蒙汉协同教学”,蒙古将领教阵法战术,汉官教基础技能,兼顾双方优势;二是“战力与理念双训”,不仅练打仗,还讲治世,培养向心力;三是“实战演练导向”,结合真实战场场景,不搞花架子。萧虎将这一模式推广至西北其他边军,如黑水河、松树林的边军整训,均按“弓马-阵法-理念”三阶段进行,边军战力普遍提升,元代的边疆治理体系更健全。

对元代军事制度的补充——此次整训还完善了元代“军籍管理”“优抚政策”等军事制度:军籍册新增“整训考核成绩”“优秀记录”,作为晋升依据;军属优抚政策细化为“青稞增发标准”“牧地分配细则”,形成文书,在全国边军推广。史官在《元史?兵志》中记载:“至元四十六年,中都整训虎贲师精壮八千,依‘弓马为基、阵法为要、理念为魂’,战力大增,边军整训遂成定制。”这一制度补充,为元代后续的军事建设提供了依据,也让边军的稳定性与战斗力长期保持。

中都的秋日,校场的石灰线已渐渐淡去,却留下了精壮们训练的痕迹。耶律烈站在观礼台上,望着远方——八千精壮已开赴边疆,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草原与牧民。不远处的枢密院,萧虎正看着整训总结册,嘴角露出笑容,他知道,这八千精锐,不仅是守边的力量,更是元代西北边疆长期稳定的希望。

整训虽已结束,但虎贲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们将在边疆的草原上,用手中的刀与弓,守护着治世的安稳,守护着家人的期盼,也守护着元代“以训强兵,以兵固边”的军事传承,成为西北草原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防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