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46章 月事缠绵总反复?调脾胃、清湿热,双汤合璧断病根

第446章 月事缠绵总反复?调脾胃、清湿热,双汤合璧断病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放下毛笔,叮嘱林慧:“服药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吃小米粥、山药、南瓜、莲子这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千万别再吃麻辣香锅、炸鸡那些油腻辛辣的东西了,也别吃生冷的,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晚上尽量11点前睡觉,别熬夜,熬夜最伤阴液,容易加重虚火。”

“那工作怎么办?我总不能不加班吧?”林慧有些为难。

岐大夫看着她:“姑娘,身体是1,工作、金钱都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用。你可以试着和老板沟通一下,合理安排工作,实在不行,就挤时间休息,哪怕每天少加班一小时,也是好的。压力大的时候,就出去散散步,或者听听戏、看看书,别老琢磨工作上的事,肝气顺了,病也好得快。”

他又补充道:“《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太大了。你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别让压力压垮了身体。”

林慧点点头,眼神坚定了许多:“岐大夫,我听您的,我一定好好吃药,调整饮食和作息,就算是为了身体,也得学会劳逸结合。”

小宇按照处方,熟练地从药柜里抓药。黄芪是淡黄色的,质地坚实,带着淡淡的豆腥味;白术是白色的,断面细腻,有清香;柴胡细长,颜色青褐,气味微苦;防风呈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特殊的香气;白芍洁白如玉,质地坚实;炒黑黄柏颜色深褐,带着焦香;龙眼肉饱满圆润,甜香扑鼻;酸枣仁呈扁圆形,颜色红褐……小宇一边抓药,一边给林慧介绍每味药的特点,林慧听得认真,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这些药怎么煎呢?”林慧接过药包,问道。

“很简单,”岐大夫说,“每副药加三碗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煎,煎到一碗水即可。每天一副,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半小时喝,药温温的喝最好,别喝凉的。”

林慧小心翼翼地把药包放进包里,感激地说:“谢谢岐大夫,您讲得这么详细,我心里也有底了。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做,希望这次能彻底好起来。”

“放心吧,”岐大夫笑着说,“只要你遵医嘱,调整生活习惯,脾胃功能恢复了,气血充足了,肝气顺畅了,湿热清了,月事自然就正常了,也不会再反复了。”

林慧离开了岐仁堂,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脚步似乎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小宇看着她的背影,问道:“师傅,林姐这病真的能去根吗?她之前反复了那么多次。”

“当然能,”岐大夫信心十足,“她之前的问题在于只治标没治本,而且没调整生活习惯。我们这次抓住了脾胃这个根本,标本同治,再加上她自己注意调理,肯定能去根。《神农本草经》里的药,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检验的,配伍得当,疗效自然可靠。”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慧严格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服药、调整生活。她不再点外卖,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煮一碗小米粥,配着咸菜和鸡蛋;中午在公司食堂吃,专挑清淡的蔬菜和主食;晚上下班回家,煮点山药排骨粥或者南瓜粥,吃完后就去小区公园散步半小时,听听老人们唱戏、聊天,不再琢磨工作上的事。

她还和老板沟通了,调整了工作安排,不再天天熬夜,每天尽量11点前睡觉。刚开始的时候,她还不太习惯,总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心里不踏实,但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睡得越来越香,早上起来也不觉得疲惫了,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一周后,林慧准时来到岐仁堂复诊。她的面色好看了许多,黄气退了不少,潮红也消失了,眉头也舒展开了。

“岐大夫,您看,我这几天感觉好多了!”林慧坐下,语气带着喜悦,“腰腹不那么坠胀了,经血也少了些,颜色也鲜亮了,晚上睡得也踏实了,再也不会翻来覆去睡不着了。”

岐大夫给她摸了摸脉,笑道:“脉比以前有力了,舌苔也薄了些,效果不错。继续服药,我把黄柏的量减一点,加些茯苓,增强健脾祛湿的效果。”

又过了两周,林慧第三次来到岐仁堂。她穿着一件浅色的连衣裙,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完全看不出之前憔悴的样子。

“岐大夫,我月事已经干净了!”林慧的声音充满了喜悦,“这几天没再淋漓,腰腹也不胀了,经前的忽冷忽热也没有了,吃饭香,睡觉沉,工作起来也觉得有力气了,老板还夸我最近状态好呢!”

岐大夫摸了摸脉,脉象平和有力,舌苔薄白,点点头:“很好,脾胃功能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气血也充足了,肝气也顺畅了。再巩固一周,就可以停药了。停药后,饮食和作息还是要注意,别再回到以前的老样子了。”

林慧连连点头:“您放心,岐大夫,我现在觉得身体舒服了,工作效率也高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拼命熬夜、乱吃乱喝了。我已经把您的话记在心里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还有‘治病必求于本’。”

小宇在旁边笑着说:“林姐,这就是中医的魅力啊,不仅能治病,还能让人明白养生的道理。”

林慧感激地看着岐大夫:“岐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我还不知道要被这病折磨多久呢。以前我总觉得中医慢,现在才知道,中医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慢一点,但能去根,不像有些药,吃着管用,停了就犯。”

岐大夫笑了笑:“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病因都不一样,所以处方也不一样。你这病,看似是月事不调,实则是脾胃、肝气、气血都出了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病才能彻底好。现在很多人都像你一样,压力大,饮食作息不规律,伤了脾胃,导致各种毛病。其实只要守住脾胃这个根本,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很多病都能预防。”

他顿了顿,又说:“《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最好的医生,是让人不生病。希望你以后能一直保持现在的状态,健健康康的。”

林慧拿起巩固的药包,向岐大夫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岐大夫,我一定会的!以后我身边要是有人有类似的毛病,我一定让他们来您这里看。”

林慧离开后,小宇感慨道:“师傅,您这次用双汤合璧的方法,真是太妙了。既补中益气,又养血安神,还兼顾了疏肝祛湿,标本同治,难怪林姐好得这么快。”

岐大夫拿起《脾胃论》,翻到其中一页,说道:“中医的精髓,就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脾胃、肝、气血、经络都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症状。林慧的病,看似复杂,其实核心就是脾胃虚弱,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再兼顾其他问题,配伍得当,自然能药到病除。”

他看着墙上的《黄帝内经》语录,缓缓说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就像一个天平,只有阴阳平衡,气血顺畅,才能健康无病。我们做医生的,就是要帮助患者调整这个天平,让它恢复平衡。而这个平衡的关键,往往就在脾胃。脾胃强,则气血足;气血足,则百病不生。”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透过岐仁堂的窗户,洒在药柜上,映得那些中药名熠熠生辉。药香依旧弥漫,岐大夫又拿起了《脾胃论》,小宇在旁边认真地整理着笔记,青溪镇的石板路上,行人往来,岁月静好。而林慧的故事,也渐渐在青溪镇传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岐仁堂的岐大夫,能从脾胃入手,解决那些缠人的疑难杂症,让身体恢复真正的健康。

中医的智慧,就像这青溪镇的流水,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让生命回归本真的平衡。而岐大夫和他的岐仁堂,就像这智慧长河中的一座灯塔,用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照亮了无数患者的康复之路,让“治病必求于本”的古训,在现代生活中依旧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