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51章 郁火疟邪缠月事,岐大夫调脾益肾复经行

第451章 郁火疟邪缠月事,岐大夫调脾益肾复经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岐大夫再给她诊脉,脉象比之前平和了些,但仍有虚浮之象。“疟疾余邪渐清,正气在恢复,就是头部还有些风邪滞留。”岐大夫说,“《本草纲目》里记载蔓荆子‘气味辛温,能散风寒,通利九窍’,它辛散轻浮,能上行到头部,疏解风邪,正好治你这头痛。”

说着,他在原来的补中益气汤里加了蔓荆子:“加了这味药,既能继续补脾胃,又能疏风止痛,一举两得。再喝五付,看看头痛能不能好。”

又过了五天,张桂兰复诊时,脸上笑容更明显了:“头痛彻底好了!现在饭能吃一碗了,肚子也不胀了,口干也好多了,嘴唇也不裂了,浑身有劲,能在家做点家务了。就是……月经还是没来。”

岐大夫点点头:“邪气已清,脾胃功能也恢复得差不多了,现在该调理根本,让月经来了。《傅青主女科》说‘经水出诸肾,而实由肝脾两脏作主’,你之前肝脾失调,气血不足,肾气也有些亏虚,得滋补肾阴、养血调经。”

他换了个药方,开了六味地黄丸:“这方子是滋补肾阴的代表方,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养肝健脾,泽泻、丹皮、茯苓清热利湿、泻火凉血,补而不滞。肾阴足了,肝血也会充盈,冲任二脉通畅了,月经自然就来了。你先吃一个月,慢慢调理。”

张桂兰有些疑惑:“岐大夫,之前是补脾胃,现在又滋肾,这两者有啥关系啊?”

“关系大着呢。”岐大夫解释,“脾胃属土,肾属水,土能克水,但也能生津养水;肝属木,水能生木。之前补脾胃,是培土生金、益气养血,现在滋肾阴,是水生木、养肝调经,这是五行相生的道理。补中益气汤偏于温补阳气,六味地黄丸侧重滋养阴液,一补阳一滋阴,正好阴阳平衡,阳生阴长,身体才能恢复正常。”

张桂兰这下明白了,拿着药方高高兴兴地去抓药。回家后,她按照岐大夫的叮嘱,按时服药,饮食清淡,每天早上还去公园散散步,心情也开朗了不少,不再为琐事烦心。

一个月后,张桂兰兴冲冲地跑到岐仁堂,脸上红光满面:“岐大夫!月经来了!终于来了!量和以前一样正常,一点也不难受!现在我浑身舒服,力气也全回来了,明天就能去出笋摊了!”

岐大夫给她诊脉,脉象平和有力,舌苔也恢复了正常。“太好了!”岐大夫欣慰地说,“疟邪已清,正气恢复,肝脾肾功能调和,冲任通畅,自然痊愈了。不过你刚恢复,还是要注意保养,别再淋雨受凉,饮食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免得病情反复。”

张桂兰连连道谢:“多亏了您岐大夫,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还不知道怎么治呢!您真是妙手回春啊!”

旁边的林墨好奇地问:“师父,您一开始用补中益气汤,再加蔓荆子,最后用六味地黄丸,这三步走是怎么想到的呀?”

岐大夫笑着说:“治病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伤寒论》里的原则。她一开始邪实正虚,以脾胃虚弱为核心,就用补中益气汤扶正祛邪;后来余邪渐清,只剩头痛,就对症加蔓荆子;最后正气恢复,重点在调理月经,就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这就是‘治病必求其本’啊。中医治病,不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讲究动态平衡,个体化治疗。”

张桂兰临走时,特意买了一篮最新鲜的春笋送到岐仁堂:“岐大夫,这是我今早刚收的笋,您尝尝鲜,感谢您救了我!”

岐大夫推辞不过,收下了春笋,笑着说:“你身体好起来,比什么都强。以后可得注意,情绪对身体影响大着呢,别动不动就生气,脾胃也得好好养,毕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啊!”

春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岐仁堂,药香与春笋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温暖而治愈。张桂兰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想到她又能重操旧业,精神饱满地经营笋摊,岐大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大概就是医者的初心,用一身医术,解百姓疾苦,让每一个患者都能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而这桩因疟邪郁火引发的月经危机,也成了岐仁堂里一段关于辨证施治、调脾益肾的佳话,在小城百姓间悄悄流传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