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54章 冬跑寒饮缠肺腑,岐仁堂温化解喘忧

第454章 冬跑寒饮缠肺腑,岐仁堂温化解喘忧(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光吃药还不够,”岐大夫又说,“我再给孩子做个穴位贴敷和耳穴疗法,内外结合,好得更快。”他起身从药柜里取出些磨好的药粉,加了些姜汁调成糊状,“姜汁性温,能助药力渗透。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贴在这里能温肺化痰;膻中穴是气会,能调畅气机,平喘止咳;天突穴在咽喉下,能利咽平喘。把药贴在这几个穴位上,每天贴四小时,连贴七天。”

他一边给小林贴药,一边解释:“耳为宗脉之所聚,耳朵上有肺、气管、神门这些穴位,按压这些穴位,能调节脏腑功能,缓解咳喘。我给你配几个耳穴压豆,你回去让孩子每天按压三次,每次一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

小林好奇地摸了摸耳朵上的豆子:“这小东西真能管用?”

岐大夫笑道:“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全身的脏腑都能在耳朵上找到对应,按压耳穴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辅助汤药起效,自然管用。”

交代完这些,岐大夫又叮嘱:“服药期间,别做太剧烈的运动,散步、慢走可以,等咳喘减轻了,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冬天早上运动要穿暖和,别着凉,运动后及时擦汗,喝杯温水,别马上脱衣服。”

妇人连连道谢:“太谢谢您了,岐大夫,您说得这么详细,我心里也踏实了。”

小林也跟着说:“谢谢岐大夫,我一定好好吃药,忌口!”

岐大夫摆摆手:“不用谢,治病救人是本分。七天后再来复诊,我看看寒饮化得怎么样,再调整方子。”

妇人带着小林离开了,竹椅上还留着淡淡的甘草水味。岐大夫望着窗外,薄雾渐渐散去,阳光落在药柜上,映得那些药名愈发清晰。他拿起案上的《伤寒论》,翻到小青龙汤那一页,指尖划过“温药和之”四个字,轻轻叹了口气:“如今的孩子,贪凉饮冷的太多,脾胃受伤,痰饮内伏,咳喘的也越来越多。中医治病,不光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要是家长能多懂些养生的道理,让孩子少吃寒凉,顺应时节,何至于遭这份罪。”

七天后,小林和妈妈准时来复诊。这次小林精神好了不少,脸上有了血色,说话时气息也平稳了,不再一开口就咳喘。

“岐大夫!太神了!”妇人一进门就笑着说,“孩子喝了三剂药,咳喘就轻多了,贴了药之后,晚上也不怎么咳了,胸口也不闷了。这几天没吃凉的,胃口也好多了!”

岐大夫搭脉一看,脉象弦滑减轻,舌苔也薄了些,点点头:“寒饮开始化了,肺气也宣通了些,继续服药,再调调方子。”他提笔减去了些麻黄、细辛的量,加了些茯苓、白术,“现在寒饮渐消,要加强健脾祛湿,茯苓、白术能健脾益气,杜绝痰饮再生,《脾胃论》说‘脾健则湿自化’,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又服了十四剂药,配合穴位贴敷和耳穴按压,小林的咳喘彻底好了。初冬的一个清晨,岐仁堂刚开门,就看见小林穿着校服,精神抖擞地跑过来,脸上带着笑:“岐大夫!我今天跑了三圈操,一点都不喘了!”

妇人跟在后面,笑得合不拢嘴:“岐大夫,孩子现在也不贪凉了,知道喝温水,吃热饭,昨天体育课还参加了短跑比赛,拿了第三名呢!”

岐大夫看着小林活泼的样子,欣慰地笑了:“这就对了,《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要藏阳,少吃寒凉,顺应自然,脾胃健运,肺气宣降正常,自然不会再喘。以后也要注意,不可贪凉,适度运动,才能身强体健。”

小林重重点头:“我记住了!谢谢岐大夫,您真是神医!”

岐大夫摆摆手,从药柜里取了些炒麦芽、山楂,装在小袋子里:“这个给你,泡水喝,健脾消食,平时多注意饮食,比吃药好。”

妇人接过袋子,再三道谢,带着小林离开了。阳光洒在岐仁堂的门楣上,“岐仁堂”三个大字透着温润的光,药香弥漫在老街的空气里,伴着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又像是在等待下一个需要温暖呵护的生命。

岐大夫回到案前,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寒饮射肺之喘,始于脾胃虚寒,痰饮内伏,遇寒、耗气则发。治当温肺化饮,宣降肺气,辅以通络,更需调护脾胃,忌寒凉,顺时节,方得长治久安。《金匮》云‘病痰饮者,温药和之’,诚不欺也。”

窗外,初冬的阳光越来越暖,老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起来,岐仁堂的药香,就这样伴着岁月,温暖着小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治愈着一个又一个被病痛困扰的灵魂,把中医的智慧,藏在一碗碗汤药里,一个个故事里,代代相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