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渡劫飞升\(2 / 2)
王六一一答应。白雪这才点头:“既如此,我便依你。但需约法三章:若你违背任何一条,缘分立尽。”
王六欢喜不尽,当下折箭为誓。白雪将他送回家中,留下丹药若干,方才离去。
自此,白雪每月望日便来与王六相会。她传授王六养生之道,又暗中助他。王六依言修行,身体日渐强健,砍柴也不觉劳累,日子渐渐富裕起来。如此过了三年,相安无事。
这年中秋,白雪来时面带忧色。王六问起,她才道:“近日修炼已到紧要关头,即将面临第二次天劫。此次天劫较前次更为凶险,不知能否渡过。”
王六道:“可能避过?”
白雪摇头:“天劫乃天数,避无可避。唯有硬抗而已。若得功德相助,或可减轻。”说罢欲言又止。
王六再三追问,白雪才道:“离此五十里外有座黑风山,山中出了个猪妖,专吃孩童,为害已久。若能除此一害,功德无量,或可助我渡劫。但我修为未复,非那猪妖对手。”
王六拍案而起:“我去!”
白雪忙道:“那猪妖十分厉害,等闲壮汉不够它一口。恩公虽修行三年,终究是凡人之躯,如何去得?”
王六慨然道:“为姑娘计,虽死无憾!况且为民除害,义不容辞。”
白雪见他意决,便道:“既如此,我有一计。那猪妖最嗜酒,恩公可备下烈酒百斤,掺入蒙汗药,送至黑风山洞口。那猪妖见酒必饮,待它醉倒,恩公便可取其性命。”又取出一柄短剑,“此剑乃我炼制的法宝,能破妖邪,恩公切记刺其咽喉。”
王六依计而行,备好药酒,次日便雇了辆车,运往黑风山。到了山脚下,车夫死活不肯上前,王六只得自己推车进山。一路阴风惨惨,白骨累累,果然凶险异常。
找到山洞,远远便听见鼾声如雷。王六壮起胆子,将酒坛搬到洞口,拍开泥封,酒香四溢。不多时,洞中钻出一庞然大物,猪首人身,獠牙外露,见酒大喜,捧起坛子便喝。不过半个时辰,百斤药酒下肚,猪妖轰然倒地,呼呼大睡。
王六抽出短剑,对准猪妖咽喉猛刺下去。谁知那猪妖皮糙肉厚,一剑竟未能刺透。猪妖吃痛惊醒,见王六持剑站在身前,怒吼一声,抡起钉耙便打。王六躲闪不及,被打中肩头,顿时骨裂筋折,倒飞出去。
猪妖拔出咽喉短剑,掷在一旁,狞笑道:“无知小儿,也敢暗算你爷爷!”说着大步走来,便要拿王六下酒。
危急时刻,忽见白光一闪,白雪已挡在王六身前。原她不放心王六,暗中跟来。见王六遇险,急忙现身。
猪妖见状大笑:“我道是谁,原来是只骚狐狸!正好捉了下酒!”挥耙便打。
白雪伤势未愈,本非猪妖对手,但为救王六,只得拼死相搏。一人一妖战在一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斗了百余合,白雪渐感不支,被钉耙扫中后背,口吐鲜血,跌倒在地。
猪妖正要上前加害,忽听空中一声大喝:“孽畜敢尔!”一道金光落下,现出圆通和尚身影。原来他云游至此,感应到妖气冲天,特来查看。
猪妖见是克星,转身欲逃。和尚抛出禅杖,化作金龙,将猪妖紧紧缠住。猪妖哀嚎求饶,和尚毫不理会,念动真言,禅杖收紧,顿时将猪妖勒得现出原形,竟是一只硕大无比的黑毛野猪。
和尚取出金钵,将猪妖收入其中,这才来看王六和白雪。见二人伤势沉重,叹道:“痴儿,何苦来哉!”取出丹药喂二人服下,又以佛法疗伤。
片刻,二人悠悠醒转。白雪拜谢道:“多谢大师再次相救。”
和尚道:“女施主舍身救人,功德无量,天劫可渡矣。但这位王施主...”摇头不语。
王六苦笑道:“大师但说无妨,可是我命不久矣?”
和尚道:“施主肩骨尽碎,脏腑受损,本难活命。但女施主以元丹为你续命,损耗百年修为...唉,冤孽啊!”
王六看向白雪,见她面色惨白,气息微弱,顿时明白过来,心中大痛:“姑娘何至于此!”
白雪微笑道:“恩公为我赴死,我岂能独活?百年修为,换恩公一命,值得。”
和尚叹道:“你二人情根深种,贫僧也不便多言。但天规森严,人妖相恋,终遭天谴。女施主此次虽渡过大劫,却种下更大因果。好自为之吧。”说罢飘然而去。
王六伤愈后,与白雪返回家中。经此一事,二人情意更笃。但白雪因损耗修为,不得不回山闭关。临别时,她道:“此次闭关,少则三年,多则十载。恩公若是有心,可等我出关。”
王六道:“莫说十载,百年也等得!”
白雪去后,王六谨记誓言,每月望日便到青峰山下守望,风雨无阻。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便是五年。这五年间,王六力行善事,修桥铺路,扶危济困,乡里皆称善人。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腊月望日,大雪封山,王六仍照常前往青峰山下。等到黄昏,不见白雪踪影,只得怅然而归。行至半路,忽见雪地中卧一老妪,衣衫褴褛,冻得奄奄一息。王六忙将她背回家中,生火煮粥,悉心照料。
老妪醒后,道:“老身姓胡,探亲迷路,幸得恩公相救。”王六见她无家可归,便留她住下,奉若亲母。
开春后,老妪忽然道:“老身蒙恩公搭救,无以为报。家中有一孙女,貌美贤惠,愿许配恩公,以报大恩。”
王六忙道:“婆婆美意,本不该辞。但我已心有所属,曾立誓等候,不敢相负。”
老妪道:“可是那青峰山中的白雪姑娘?”
王六大惊:“婆婆如何得知?”
老妪笑道:“实不相瞒,老身乃白雪祖母。她闭关前放心不下,托我前来照看。这五年我暗中观察,见恩公诚心守约,力行善事,甚是欣慰。今日特来表明身份,成全你二人。”
王六又惊又喜,忙问:“白雪她何时出关?”
老妪道:“就在今夜。但有一事,恩公需知:白雪经五年苦修,已脱去妖身,炼就仙体。然最后关头,须经情劫考验。若恩公变心,她便功亏一篑,形神俱灭;若恩公情比金坚,她便可飞升成仙。今夜子时,她将来此相见。切记,无论如何,不可负心!”说罢化作一道青烟而去。
王六恍若梦中,将信将疑。待到子时,果见白光一闪,白雪飘然而至。五年不见,她更显清丽脱俗,仙气缭绕。
二人执手相看,泪眼朦胧。正要互诉别情,忽听门外人声嘈杂,火光冲天。王六开门一看,却是村民举火把围住院子,李道士站在前列。
李道士指着白雪喝道:“妖狐,还敢来此惑人!今日定要你形神俱灭!”
王六忙道:“诸位误会了,白雪已非妖身,即将成仙...”
李道士打断他:“休得胡言!人就是人,妖就是妖,岂能成仙?诸位请看!”说着掏出一面照妖镜照向白雪。
镜光之下,白雪身影晃动,竟现出狐形。众人大哗,纷纷叫嚷:“果然是妖!”“烧死她!”
王六护在白雪身前:“她虽是妖,从未害人,反而多行善事。诸位岂能恩将仇报?”
李道士冷笑道:“妖就是妖,现在不害人,将来必害人!王六,你已被妖术迷惑,速速让开,否则连你一并烧死!”
村民受煽动,纷纷投掷火把。王六拼命扑打,但火势愈大,眼看要将房屋引燃。白雪叹道:“恩公放手吧,我走便是。”
王六紧紧拉住她:“不可!你一走,必遭毒手!况且今夜是你成仙关键,绝不能功亏一篑!”
李道士见状,取出一张金网抛来。那网见风即长,向二人罩下。白雪被网罩住,顿时法力全失,现出原形,竟是一只白狐。
王六怒极,冲向李道士:“恶道!我与你拼了!”却被村民拦住。
李道士提起白狐,对众人道:“此妖狐法力高强,普通火焰烧她不死。需用桃木焚之,方绝后患。”
正当此时,忽听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圆通和尚飘然而至。
李道士变色道:“大师又要多管闲事?”
和尚合十道:“非是闲事,乃分内事。胡白雪已脱妖身,即将证道。尔等若害她,必遭天谴。”
李道士道:“大师休要欺瞒!她明明是妖,何来仙体?”
和尚笑道:“肉眼凡胎,岂识真仙?”说罢念动真言,金网应声而落。白雪就地一滚,复化人形,周身放出万道霞光,香气四溢。众人见状,知是真仙,纷纷跪拜。
李道士仍不死心,举剑刺来。和尚袖袍一拂,桃木剑寸寸断裂。李道士目瞪口呆,瘫坐在地。
和尚对白雪道:“女施主情劫已过,可登仙籍。然仙凡殊途,须割舍尘缘,即刻飞升。”
白雪看向王六,泪如雨下:“恩公五年守候,本盼长相厮守,奈何天意弄人...”
王六虽心如刀割,仍强笑道:“姑娘得以成仙,乃是喜事。我虽不舍,却不敢误姑娘前程。只求来世再续前缘。”
白雪从怀中取出一颗明珠,递给王六:“此乃我元丹所化,恩公服之,可延年益寿。待你百年之后,我必渡你成仙。”又对众人道,“我成仙后,当庇佑此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望诸位好自为之。”说罢霞光万道,天乐齐鸣,冉冉升空而去。
众人望空叩拜,唯有王六怅望良久,方珍重收起明珠。
自此,柳溪村果然风调雨顺,人人安居乐业。王六服下明珠,活到百余岁,无疾而终。临终时,见白雪驾云来接,含笑而逝。
村人感念白雪恩德,建庙祭祀,香火不绝。后有人夜行青峰山,常见一对仙人携手赏月,疑是王六与白雪终成眷属。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正是:
人妖殊途本难全,
真情能感九重天。
莫道仙凡永相隔,
心有灵犀一线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