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星链(1 / 2)
“光年”计划的初步成效,如同在沉寂的战场上投下了几枚精准的震爆弹。对手的节奏被打乱,但阴影并未散去,反而变得更加粘稠和难以捉摸。一种新的、低强度的、持续性的骚扰开始了,仿佛无数细小的触手,从数字空间和现实生活的各个缝隙中探出,试图缠绕、窒息。
(一)低语攻击
曹荣荣的基金会网站开始持续遭受低流量但源源不断的DDoS攻击,虽不致命,却严重干扰正常访问;捐助热线频繁接到无声或充满杂音的骚扰电话;甚至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开始在基金会办公点外围进行“日常散步”,进行无声的监视。
梁露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下,涌入大量看似理性、实则充满误导性和人身攻击的“技术流”评论,试图将她拖入无休止的、消耗精力的论战。她的家人也开始接到一些“关心”她心理状态的匿名电话。
鲍玉佳在推进监管政策时,遭遇了更隐晦的阻力。一些原本中立的同行,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她,会议上她的发言常常被礼貌地忽略或延后讨论。一种无形的孤立墙正在她周围筑起。
这种“低语攻击”不再追求一击致命,而是旨在制造持续的精神压力、消耗有限资源、离间支持者,让目标在无尽的疲惫和孤立中自行崩溃。
(二)往事的烙印:银行大厅的“破壁”时刻——0.1秒的勇气
面对这种新型的、弥漫性的压迫,核心团队再次聚集,寻求内心的定力与破局之道。陶成文提议,再次回到银行大厅那个原点,但这次,不再聚焦于沉默的构成,而是去寻找那可能存在的、被忽略的“破壁”瞬间——哪怕它只有0.1秒,哪怕它最终未能改变结局。
“寻找“破壁”瞬间-0.1秒的勇气”
鲍玉佳(引导回忆):“让我们把时间放慢,回到巴掌落下前的0.1秒。危暐(VCD)抬手,目光扫视全场。在那一瞬间,有没有人,哪怕只有一个人,眼神里闪过的是愤怒而非恐惧?有没有人,身体有过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想要向前的微动作?”
长时间的沉默后,曹荣荣缓缓开口:“有。我当时……站在柜台后面,隔着防弹玻璃。我清楚地看到,站在老赵侧后方的一个年轻女孩——好像是刚来实习的大学生——在危暐抬手的时候,她的肩膀猛地绷紧了一下,右手的手指蜷缩,捏住了自己的衣角。她的嘴唇动了一下,没有发出声音,但那个口型……像是要喊‘你’……”
梁露(补充):“我后来采访过一些在场的人,有一个坐在等候区的老先生告诉我,他当时气得手抖,差点把拐杖扔出去。但他看了看周围,看到所有人都像被冻住一样,他那一口气……就泄了。”
孙鹏飞(视频连线,声音低沉):“我……我当时站在贵宾室门口里面一点。我……我其实往前踏了半步,真的,就半步。但程俊杰……他拉了一下我的袖子。”
程俊杰(痛苦地承认):“是……我拉了鹏飞。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别惹事,我们惹不起。’”
这段挖掘,揭示了一个残酷而充满希望的事实:在绝对的沉默形成之前,存在着无数个“0.1秒的勇气”的火花。它们可能被恐惧扑灭,可能被同伴阻止,可能被环境压制,但它们确实存在过。那个女实习生的肌肉紧绷,那个老先生的手抖,孙鹏飞那未被完成的半步……这些都是人性中对抗不公的本能反应,是打破沉默的潜在力量。
“所以,”鲍玉佳总结道,“对抗这种低语攻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等待一个英雄的出现,而是去识别、放大并连接这些散落的‘0.1秒的勇气’。让每一个微小的反抗信号都被看到,让每一个试图站出来的人知道,他/她并不孤单。”
(三)“星链”应对
基于这一洞察,应对策略进行了调整和升级,新的行动被命名为“星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