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 第745章 播种者之影

第745章 播种者之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就在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划“思想接种”行动时,“雪龙”号科考队对“方舟”前哨站的初步探查有了惊人发现。

前哨站内部结构远比外部观测复杂,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地下基地。科考队在一个疑似核心数据存储舱内,发现了大量与“播种计划”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早期实施方案,证实了其存在和部分进展。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在主控室发现了一段自动触发的全息影像留言。影像中,一个面容模糊、声音经过处理的身影(疑似“织网者”)宣称:

“…‘园丁’的遗产并非物质,而是蓝图——重构秩序的蓝图。‘播种’是为了净化,为了在混沌中建立新的、更高效的平衡。你们视之为毒藤,我视之为救赎的荆棘。阻止我?你们是在扼杀人类突破自身局限性的最后一次机会…‘钥匙’在我手中,游戏,才刚刚开始。”

“织网者”首次以近乎直接的方式宣示了他的存在和其扭曲的“理想”。他自称手握“钥匙”,似乎指向“播种计划”某个更核心的启动机制或终极目标。

(四)“清道夫”的终迹与新的疑云

几乎在同一时间,沈舟团队对“回声”提供的“清道夫”最后坐标进行了深度分析,结合其他情报源,得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清道夫”及其掌控的先进潜航器,极有可能并未毁灭,而是进入了某种长期的、近乎休眠的潜伏状态,隐藏在某个气候恶劣、监测稀疏的极地或深海交界区域。它像一条冬眠的毒蛇,等待着唤醒的指令。

而“织网者”身份概率模型,指向了一个高度匿名的、与多个跨国智库和前沿科技基金会关系密切的学术-资本复合体,其核心成员身份成谜,行动轨迹飘忽不定。

(五)三线并进:防御、溯源与唤醒

面对“织网者”的公然挑衅、“播种计划”的潜在威胁以及“清道夫”的隐伏危机,陶成文团队决定三线并进:

“免疫长城”计划(本土防御/思想接种):全力推进“思想接种”行动,将其提升到与“星链”网络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由曹荣荣、梁露、鲍玉佳主导,联合教育、文化、企业界力量,尽快让“疫苗”覆盖更多人群。

“掘根”行动(溯源“织网者”):集中沈舟、张帅帅及国际盟友的技术力量,以“织网者”留下的全息影像和身份模型为突破口,结合其在网络空间的活动痕迹,发起一场旨在揭开其真实面目、定位其物理基地的全面溯源行动。

“静默监视”协议(应对“清道夫”):加强对“清道夫”可能潜伏区域的监控,但避免主动刺激。研究其可能的唤醒机制和指令来源,争取在“织网者”可能动用这张王牌之前,掌握先手。

(六)画布上的未来

马强似乎感受到了这种多层次、高维度的对抗压力。他的新画作不再有具体的形象,而是一张巨大、未完成的网络。网络的一部分由金色和银色的明亮线条编织,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另一部分则被墨绿色和暗紫色的扭曲藤蔓缠绕,试图覆盖和吞噬光明;在画面的最深处,有一点极其微弱、却异常冰冷的蓝光,若隐若现。

艺术治疗师认为,这代表着他潜意识中对光明与黑暗交织搏斗的感知,而那点蓝光,可能象征着潜伏的“清道夫”所带来的终极寒意。

鲍玉佳看着这幅画,对陶成文说:“看来,我们的‘铁索连舟’,不仅要对抗海面上的风浪,还要警惕水下的暗礁,甚至……要防备从天上飘来的、带着毒性的种子。”

陶成文目光坚定:“那就让我们的‘连舟’,不仅成为抵御风浪的堡垒,更要成为传播光明、净化思想的灯塔。我们要让那些‘毒藤’知道,这片土地,不欢迎它们生根。”

第七百四十五章,在“播种计划”骇人真相揭露、“织网者”首次现身挑衅、以及“清道夫”潜伏危机确认的复杂局面中结束。团队将斗争维度提升至思想战场,提出“思想接种”的宏大构想。往事的记忆被淬炼成对抗未来威胁的“疫苗”。“织网者”的疯狂理想与团队的守护信念形成尖锐对立,预示着这场跨越现实与思想维度的战争,将更加残酷和漫长。马强的画作再次预示了未来的挑战,光明与黑暗的终极博弈,已然拉开序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