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给实体文学上堂课(1 / 2)
第604章给实体文学上堂课
燕大学术报告厅,何凤山站在台上,新华社社长穆青和刘一民、校长丁石蓀坐在台子一侧,
穆青之所以过来,是想对何凤山做一下採访。
何凤山双手扶著演讲台,讲起来满面红光,精神焕发。他谈论著自己当外交官的歷史,从湘省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如何通过努力学习走到德国慕尼黑,最后成为了一名外交官。
“我深切的明白,学习不只是靠个人的智力,还要靠个人的毅力。当你决定成功的时候,你才能成功。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保障,我能做的就是一直往前跑,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我没有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外交官,我刚回国时是hun省军阀何健的秘书。32
年回国,我在何健身边待了三年。
这三年里,我看到gd高层纸醉金迷之时,我內心不禁升起疑问,食不果腹是真的存在吗当然,我確信真的存在,可为什么这么多人视而不见。”
何凤山在敘述自己的经歷的时候,顺带將自己做外交的经验夹杂在其中,有得意之时,也有失落之时、愤懣之时。
在何凤山说话的间隙,穆青有时候会提问一句,不过目的大多是拓展何凤山的话题,而不是让对方回答问题。
如果此时真的当一名咄咄逼人的记者,提问很容易打乱何凤山的节奏。
“同学们,你们认为外交是什么”
外交辞令,不是相互辩论,而是实力的比拼。你背后的国家有实力,哪怕你在会议室里坐著不说话,对方也会率先坐不住。要是你实力不够,纵使你嘴皮子磨破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弱国无外交,这是歷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同学们,很幸运,我看到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起来。或许在世界上,她经济体量还不大,军事力量还不强。但现在的中国,就是一个大国。英国敢因为马岛跟阿根廷开战,但它不会为了香江跟中国开战。
他们在谈判桌上叫的再凶,最后还是得乖乖的把香江还给我们。
是英国变了吗是世界变得更热爱和平了吗不!都不是!是中国变了。这世界从来没有变,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1
听到何凤山的话,台下掌声如雷。刘一民和丁石蓀、穆青三人也忍不住在旁边叫好。
等何凤山讲完,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站起来提问。问题五八门,何凤山回答起来游刃有余。
【何大使,我想问一下,您作为一名老外交官,您对现在的外交官有什么想说的】清华的学生抓住机会站了起来。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现在的大陆,我並没有看懂。我相信,老外也没能看懂。我唯一比他们懂的地方在於,我是一名中国人,我了解中国人。
所以我说不上什么建议,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作为外交官处理问题要灵活、遇到大事不要惊。”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读得懂中国,等中国到了能让美国乖乖坐下来谈判时,西方人还是读不懂中国。
穆青也向何凤山提问了好几个问题,等到穆青提问完。
刘一民举起话筒说道:“何大使,您曾经是一名公派留学生,你想对现在的留学生说些什么”
“走出去,学知识;走回来,改国家!”何凤山大声地说道:“我是一名留学生,我知道作为一个落后国家的学生走到西方发达国家,会遭遇到何等的衝击。
是从內到外,从思想到行事风格上的衝击。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发展的比我早,经济比我们好,楼建的漂亮。所有留学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外国这么好,还要不要回国。
同学们,我听说大陆是免费上大学,国家发补助。政府培养一名学生费了大量的金钱,公费留学又是一笔费。我们走出去了,不回来了,像话吗....
”
演讲结束之后,何凤山坐在旁边的凳子上面向台下,四人像老友一般閒聊,聊的是在奥地利救魷太人的事情。
演讲总共进行了四个小时,直到12点半才结束。本来准备的是两个小时,最后无奈將签售会的时间转移到了下午。
中午,大家在燕大吃饭。何凤山不断地问著国內教育情况,丁石蓀一一做答。
下午,刘一民和何凤山共同参加了签售会,何凤山大约签售了两百本左右就体力不支。
《上帝的签证》和《外交生涯四十年》此时在国內都是第一次售卖,引起了燕京各大高校学生的抢购。
“大陆的学生真喜欢读书,在中国开签售会,作家得多想不开啊!”何曼礼看著排队的人群不得不发出感嘆。
美国签售是因为书不好卖,在中国这么多人根本签不过来。
下午四点,签售会早早结束。
何凤山第二天要去外交学院参加交流活动,外交学院跟何凤山的工作刚好对口。等燕大这边活动一结束,外院的人就將人给接走了。
《青年夜话》录製节目的活动,等到7月1日上午才进行。
两人的谈论內容跟之前聊过的差不多,刘一民深挖了一下何凤山在慕尼黑留学时发生的故事以及救魷太人时的心理活动。
节目一共录了一个小时,何凤山提及慕尼黑的留学生涯,几度哽咽。
节目录製完之后,何凤山燕京之行彻底结束。刘一民邀请他去看了看人艺正在排练的《上帝的签证》,何凤山拉著刘一民的手说道:“我如今能有如此名气,全靠你的笔啊!”
“不,全靠您做了这件事情。”
“弗兰克跟我说,电影版本基本上可以確定交给他了”
“对,美西方导演拍摄的电影在西方无论是授权播放还是公映都便利许多。
当然整个拍摄,我会严格监管。”刘一民顺便问道:“您想找个什么样的演员来演您”
“找个英俊的,伟岸的!”何凤山风趣地说道:“我年轻的时候,也是风度翩翩的洋学生,怎么你不信曼礼,找找我年轻时的照片。”
“我信,肯定信。”刘一民连忙说道。
何凤山这才满意地说道:“所以啊,必须找个英俊的,要不然,我可要写信骂你!”
“行,您放心吧,绝对给您找一英俊的。”
何凤山角色这一人选,刘一民也十分头疼,总不能也去找焦晃老爷子吧。何凤山当外交官的时候三十多岁,焦晃老爷子稍微有点老了。
不过国內此时英俊且有演技的演员並不少,只要找,肯定能找得到。
刘一民陪著何凤山和何曼礼走进人艺排练厅,指著上面的人说道:“这位是夏淳导演,另外一位...”
“另外一位是朱导,也是您的妻子。”何曼礼接话道。
“对。”
舞台上,何凤山的表演者是杨力新,何凤山对杨力新的表现挺满意。但刘一民认为杨力新在电影里出现不太合適,相貌还行,但是气质不足。
“同志们,何凤山先生过来看望大家!”刘一民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排练。
夏淳和朱霖兴奋地走过来跟何凤山打招呼,並邀请何凤山给演员们讲讲课。
何凤山当场给演员们讲了半个小时,其中大部分是对杨力新讲的,杨力新恨不得將何凤山讲的所有內容都给记下来。
夏淳说道:“以前我们排戏,同志们会去採风,会去体验一下各种角色。但是外交官,我们就算是想去体验,也体验不了。你当面讲讲,对我们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夏导,朱导,哪里的话。不过看到这位小伙子演我的故事,倒是另有一番感受。”何凤山站起来跟杨力新合了一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