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604章 给实体文学上堂课

第604章 给实体文学上堂课(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其余的演员见状,顿时围了过来,要求拍张大合照。

在排练厅参观完之后,刘一民带著他们去见了曹禹,晚上留两人在人艺观看了演出《天下第一楼》,何凤山心心念念的《雷雨》终究是没能上演。

在燕京休养一天后,何凤山和何曼礼离开了大陆,前往欧洲参加交流会。

此时《上帝的签证》和《外交生涯四十年》已经在全国各地的书店铺开,两本书摆在一起销售,不过《上帝的签证》明显要比《外交生涯四十年》要多。

对於读者而言,《上帝的签证》是一部精彩的小说,但是《外交生涯四十年》这种纪传体小说更像是学术资料。

除了一些能耐得住性子或者想做研究的人能看下去,普通读者是看不下去的。

实体书最近销量一直往下走,但《上帝的签证》一经发售,各大书店门口围满了读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韦君怡冲李书感慨道:“一民给实体文学出版上了一课啊,实体出版萎缩,但好作品不会萎缩。”

看到这势头,各地的话剧团纷纷向人艺发来电报,想在当地排练《上帝的签证》,人艺当然是全部同意。

7月初,各大高校开始陆续放假,热闹的燕大慢慢地沉寂了下去。

文研所的受训老师忙著写论文,只需要偶尔过去讲上一两节课即可。

7月4號,刘一民在燕京火车站接到了刘福庆和杨秀云,两人包里背了许多从老家带来的东西。如自家做的粉条、香油、生油。

“爹,娘,以后你们少带点,我们过年回来带的还没吃完。火车坐的时间长,带著太累。”刘一民心疼地说道。

刘福庆和杨秀云的脖子被麻袋磨的通红,额头上全是汗水。

杨秀云不以为意地说道:“这点东西算啥,这是坐火车,又不用人背。以前背著东西走一天,也没觉得累!”

“坐火车没遇到啥麻烦吧”刘一民从杨秀云的手里將东西接过,差点因为太重没提起来。

“遇到了一个小偷,偷了一车人,被警察给抓了。哦们旁边就有一个大嫂钱被偷了,小偷虽然被抓了,但是钱包早已经被他送了出去。

大嫂急的掉眼泪,下火车后的路费和吃的钱都没了,你娘心疼她,给了人家干块钱。干块钱对咱不算啥,对別人可是能救命。”刘福庆说话的时候一脸警惕的望向四方,生怕再遇到小偷。

“现在小偷有点多,出门在外是得注意。”

看到刘一民的车,刘福庆和杨秀云像是看宝贝一样盯著瞧个不停:“好傢伙,这比咱们县书记的车都好,小轿车啊!冬不冷,夏不热,老二有出息!”

“爹,娘上车,咱们回家。”刘一民將东西塞进了后备箱。

杨秀云迫不及待地坐到车上:“行,回家。两个小傢伙长高没有也不知道还跟我亲不亲!”

“肯定长高了,小孩子,一天一个变化。咱们霖霖和老二的个子都不低,两个小傢伙將来也不会矮。”刘福庆乐呵地瞅著燕京,感嘆燕京也不一样了。

到了四合院刚停住车,两人迫不及待地朝著院里喊了起来,刘雨和刘林听到后,也慌忙往外走。

四人在垂门前亲昵地抱在一起,刘福庆和杨秀云快速从口袋里掏出零食递给两个小傢伙,让他们喊“爷爷”、“奶奶”。

“杨姨,刘叔,一路上累了吧,赶紧喝口茶。”喜梅笑著將茶端到了石桌上:“冰箱里有西瓜,我这就去拿!”

刘一民去拿来湿毛巾,让刘福庆和杨秀云擦一擦额头上的汗。

两人啥都不顾,坐在银杏树下一个劲儿地逗著两个小傢伙。刘一民又让喜梅去做饭,估计他们在火车上也不捨得买饭吃,只是吃自己带的乾粮。

老一辈子人节俭习惯了,虽然不差钱,但也不想总是“冤枉钱”。

喜梅做好饭后,朱霖也下班回来了。

“爸妈,你们先休息休息,抱著他们两个太累。”朱霖说道。

“没事儿,霖霖,一点都不累。是不是小雨奶奶一点都不累。”杨秀云笑著用脑袋蹭刘雨的脸颊。

看到这一幕,朱霖也没办法,只能先喊著吃饭。

吃饭的时候,刘福庆和杨秀云讲著家里发生的事情,村里人现在忙得脚不沾地,炒货厂一个月要卖出去將近五十万的货,大家都跑到炒货厂打工去了。

“就我跟你爹,我们俩人除了伺候地之外,啥事儿都不干。”

刘福庆说道:“我跟你娘都胖了。”

“胖了吗没有吧”刘一民打量了一下。

朱霖说道:“爸妈,你们呀应该多休息休息,不要总觉得没事干就难受。”

“老了,閒不下来。人呀不干活就跟二溜子差不多。”杨秀云笑道。

吃完饭,杨秀云和刘福庆实在是困了。喜梅给他们烧了壶热水,让他们泡泡脚再睡。

杨秀云当即问起喜梅的婚事,当知道喜梅要结婚了,杨秀云喜上眉梢:“好,大姑娘了,就该结婚了。到时候,我跟你叔去你家吃席。”

“好,叔,姨,我就盼著你们去呢!”喜梅感觉到水温差不多了,於是靠在门框上跟杨秀云拉起了家常。

杨秀云和刘福庆睡到下午三点才醒,醒来后就抱著两个小傢伙出去玩,他们还给梁大妈带了香油。

喜梅看著离去的背影说道:“杨姨和刘叔可真够热心。”

“哈哈哈,老一辈人很多事情不懂,但他们懂人情往来。我爸妈在燕京也不认识谁,就跟梁大妈聊得来。”刘一民理解杨秀云和刘福庆的做法。

“嗯,刘教授,我去给刘雨和刘林抹点露水。”

喜梅正准备进屋,刘一民叫住了喜梅,让她这阵子不用上班了,回去赶紧准备婚事。

“刘教授,我能照看得过来。”喜梅连忙说道。

“回去吧,我爸妈来了,我也不用上班,家里人手够。你呢,安安心心准备婚礼,再给你放个带薪婚假,这个暑假都不用上班了。”刘一民笑道。

两个小年轻刚结婚,喜梅再天天住在这里也不合適,索性放假让他们度个蜜月。

“你跟向东要是想出去玩儿,跟我们一块去北戴河也行,钱的事儿你不用操心。你们两个工作了那么长时间,这算是福利。”

“刘教授....我....”喜梅激动地语无伦次,不知道该说什么。

“赶紧去吧,抹完露水就回去吧!”

“我晚上再回去,我还想跟杨姨聊会儿天。”喜梅给刘一民鞠了一躬,走进屋里拿起露水就追了出去。

下午,刘一民坐在屋里,开始写起了《猪仔》。这本小说刘一民以两兄弟的经歷为主线,讲述两个闽省渔民因为天灾导致家庭破產,为了找活路,他们用最后的钱买了两张去南洋的船票,却不料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艘葡萄牙籍的船根本不是去南洋,而是去往古巴。无数的中国劳工被骗上船后就被关押在甲板之下,他们两人在这里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人,有因为赌博破產的,也有因为吃上官司想要逃命的,更有倖存的太平天国士兵....他们此时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猪仔。

轮船从中国出发前往古巴,一路上劳工遭到非人的对待,飢饿、疾病、死亡如影隨形,在这条航线上,无数的劳工在死亡后被拋尸大海。

在风高浪急的太平洋上,扔下去一个人掀不起一丝波澜。

死去的劳工只有海里的鯊鱼在意,几十只鯊鱼跟在轮船后面,只为了抢夺船上扔下来的美味....

经歷过长达两个月的航行,一条船上的劳工至少死亡三分之一。再强壮的中国人,等到了古巴也只剩下皮包骨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