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调整军镇(1 / 2)
第225章调整军镇
在瓦剌的战事暂歇,年中打到崇禎十七年的年初,明朝也是退了一大步,大量主力边镇重新调回驻地。
前线报告到兵部,关於所谓的“反明同盟”也是被明廷经过俘虏口供核查证偽了。
没有反明的同盟,而是这些人自发的前往哈萨克对抗明朝,准確说是向明朝復仇。
而对於这么个现实情况,明朝朝臣们是没有多么在意,毕竟看似这些小国家是群情激奋,对大明的西进统治越发牴触,但他们都是小国而已。
兵部现在是比较激进的,他们虽然没有设立类似锦衣卫的间谍组织,但有商人替他做了很多监察工作,布哈拉汗国才两百万左右人口,哈萨克汗国更是只有那么不到百万人口,因为皇帝的存在,中亚对於明朝而言並非是一片空白。
基本上对於大明来说,他能触及的就是三个对手,莫臥儿、波斯萨法维、奥斯曼。
而像西班牙、英格兰、法兰西,其实就人口和资源体量上,在亚洲还排不上號,真正厉害的是科技文化上,就连明朝都有些落下了。
明朝在崇禎十七年的二月,户部终於是熬过了周转最难堪的一段时期,税收突破新高,达八十四百余万两银钱,其中包括了近两千万石的本色粮食,南洋的屯垦算是初见成效,其次还有莫氏安南的橡胶、南方的红茶正山小种、吕宋群岛的矿產都在发力,给税收除了丝绸和瓷器之外的大量进项。
正山小种本身的口味在明朝自己看来,有些不伦不类,自古以来的文人雅士喝的基本上是绿茶,也就是製成茶饼或者散茶的龙井或者碧螺春。
茶叶昂贵,寻常人家喝不起炒茶,但是也会喝些粗茶,茶汤在明朝边地有摊子,每碗价格最多也就两枚铜板而已。
而现在朝廷在南方推正山小种,则是卖给英国人的,英国人同样在明朝发现正山小种,並对其青睞有加,红茶比绿茶对他们更有吸引力,皇帝出於这些考虑,也是用一些南方的皇庄,成片的安排种植这些正山小种,从中取优,贩卖给西夷。
今年行情特別好,南洋的耕种得以恢復,让户部周转腾挪的开手脚,皇帝的內帑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也算是终於整个市场都盘活了。
其次就是传统行业,一样是稳步上升,丝绸和瓷器,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倭国和莫臥儿肯定是无法和大明朝相提並论的。
明朝自从开始逐步进入小资,瓷器也算是进入了自由竞爭的开放阶段,贡品肯定质量更好,但也一样充许卖於民间。
官窑和民窑现在是很难分得开,朱由检期望这一方面是明朝恢復工匠精神,钻研一下温度,虽然见效甚微,但总归是有长进。
两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允许自由贸易释放活力,即便是天灾依旧不断,有海商將南洋粮食源源不断地供应內地,大明朝的飢饿现状也好了不少。
这八千四百万两包括了本色,其实实际价值更高,毕竟粮食不只是一两银子一石,提供给各路边镇吃用是能撑非常久,但是明朝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比方说现在的军事上,九边体系显然是不够天朝继续使用下去了,疆域太过辽阔,保守估计,
不算澳洲的情况下,明朝算上羈地区,疆域约莫两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了,哪怕是实控地区,也接近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