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让你做短视频,你科普黑暗森林 > 第188章 如何跟外星人打交道(四)

第188章 如何跟外星人打交道(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以功利主义为例,其核心思想是“为最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且“行为的选择应基於其產生的积极结果”。这种世界观,在任何文明中出现都不足为奇。同样,其对立哲学——义务论(认为“行为应遵循道德责任,无论结果如何”)——也可能在许多文明中出现。因此,奉行功利主义的生命,可能会觉得与奉行相同理念的外星人有更多共同点,而非与奉行义务论的同类有共鸣。

这些道德哲学(以及其他许多哲学)可能会以多种形式呈现,对不同物种的吸引力也各不相同,但它们被发展或思考的频率,很可能与科学或数学相当。我们很难想像,大多数文明会不认可这些哲学思想——即便它们可能认为其中某种思想“极其荒谬”。

当然,“为最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前提是,你需要明確“什么是利益”以及“谁属於『多数人』”——而这两点在不同文明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例如,某个文明可能不將其他文明纳入“需要考虑利益的群体”。

但关键在於,隨著殖民地向星际扩散,这些文明必然会深入思考“谁才算是『人』”这一问题。它们的態度可能会变得非常包容(將许多非亲属群体纳入“人”的范畴),也可能变得非常排他(仅將亲属群体视为“人”)——但再次强调,除了联盟之外,整个文明实现统一的可能性极低。不过,联盟可能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罕见,甚至可能是更优选的选择。

那么,联盟的核心动机是什么当然是生存——但“生存”的含义远不止於此。

对抗侵略者的战爭联盟;

为规范共同扩张和资源使用而建立的联盟;

这些都是常见的联盟形式,但可能有些过於简化。对於那些甚至不知道自己起源星球,也不在乎的群体来说,“生存”意味著什么对於那些已经存活了数百万年的“近乎不朽”的生命来说,“生存”又意味著什么

从理论上讲,个体意识或特定文明的存在可能是无限的,但光速是两者的共同限制。儘管未来可能存在战爭,但“横跨银河系的战爭”实际上並不可行——因为你无法在银河系尺度上维持一个统一的文明,更不用说个体身份了。而且,宇宙的边界远不止银河系。

因此,当涉及“生存”时,儘管文明可能仍会进行殖民或將资源运回母星,从而需要以某种方式向外扩张,但作为一个统一实体(无论是一个巨大的“嵌套大脑”,还是一个拥有共同政府的文明),你所能控制的范围很可能仅限於自己的恆星系统。

当然,你也可能將规模扩大一些——比如,通过进口物质和能量,建造一个“戴森群的戴森群”或“戴森球”。但即便如此,根据理论计算,这类结构在因自身质量过大而坍塌之前,其规模也依然只是宇宙中的“微尘”。

无论如何,你无法“掌控一切”——至少无法在保持统一的前提下做到。因此,你必须与其他生命打交道——无论是外星文明,还是那些祖先与你同源、但早已远去的“远亲”,甚至是这些“远亲”发动的战爭。

在討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工生命”的存在——尤其是当我们思考那些长寿且强大的实体(如巨型智能超级计算机)时。对於这类生命,“生存”又意味著什么

你无法消灭所有其他生命——在宇宙尺度上,这种策略根本行不通。因此,无论你愿意与否,都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处。但对於这类“高级生命”而言,“生存”可能不再仅仅意味著“获取食物”或“避免被吃掉”。

毫无疑问,许多这类生命会与其他生命建立长期合作关係,以確保自身的“生存”——比如,与其他物种达成协议,让它们保存自己的意识备份;或者,某个文明会让其他文明建立一个“大使馆和档案馆”,以便在灾难发生后,能够从中恢復种群,或至少被“铭记”。

对於我们人类而言,“生存”的含义早已超越了“呼吸”——我们还有后代,还有其他“遗產”。例如,一位作家可能更关心自己的作品能否流传下去,而非自己的生命能否延长——即便他们有机会获得永生。艺术家、科学家、父母,或是某个慈善机构或社区基金会的创始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想法。

“遗產”是促成联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本质上是一种“保险”。你可能会与数十个其他文明或后生物实体建立“友谊”,让它们同意保存你的作品、意识备份,或是將你的一部分种群以休眠状態储存起来,以防最坏的情况发生。作为交换,你也会为它们提供同样的帮助,为它们的“倖存者”提供资源和空间,帮助它们重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