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行途(2 / 2)
四
杨子灿借着星光,朝灰熊和灰五一通无声的比划。
很快,杨子灿和灰熊在各自随身携带的多功能背囊中,取出一个像张歪猪嘴的物件,套在了自己的嘴上。
而灰五和三个同伴,同样戴好装备,鬼魅一般融入夜色。
十月中旬的洛阳夜,沉静而冷厉,夜枭的鸣叫声偶尔引来土狗的不平吠叫。
不知何时,一层似有似无的薄雾,散漫在这片只剩腥臭污泥的花园池塘之上。
金面长老似乎察觉到有些异常,但他警觉四顾,除了有些寒雾之外并无什么不妥,于是继续指挥手下忙着撬动那已经逐渐变大的青石板。
不可遏制的困倦,在不知不觉中让泥坑中奋发的众人渐渐失去力量和意识,就连金面长老也概莫能外,终于软软地倒在泥坑里睡去,发出如雷的鼾声……
“他们很开心?”
阿布几人跳进泥坑之中,借着打火机看着几个人的面庞,心中悄悄嘀咕。
这几个异常普通的面孔,睡容安然,脸面的眉眼嘴角无一都露着开心的微笑,似乎在梦中体会着什么美好之事。
金面具揭开,一张令人杨子灿怎么也想不到的面容出现在几人的面前。
“封德彝?!”
他,不是在长安关押宇文逆党的甲字营地牢之中吗?
他怎么出现在这里?
如果这个是真的封德彝,那地牢中的“封德彝”是谁?他什么时候被调包的?还是在朝中做官的那个封德彝根本和面前这个神形酷肖者不是一个人?……
但是,如果是呢?
阿布,有些脑壳疼,事态发展有些让人猝不及防、充满意外!
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凡事不受掌控的状态。
“搜身,带走!”
灰五几人仔细搜索了泥坑和石板每一处角落,然后一挥手,留下灰熊和另外三人,便利索地扛起这五具鬼谷道道友“尸体”,跳出泥坑隐藏警戒。
他们都明白,以阿布的身手,加上灰熊四人的能耐,短促之间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这些人的安全。
这份自信,来自于他们跟随在阿布身边长期战斗下来的自信和经验。
四
时间紧迫,阿布快速动手。
青石板上,赫然是刻画其上的古老图案花纹和四颗明显是商周时期风格的金文文字。
难怪金面具“封德彝”,乍然看到会脱口说出这字“古老”。
这时候,阿布不敌于金面具“封德彝”的地方,就是对这四颗线条匀圆平和、笔道肥粗、弯笔繁多、团块厚重的古字无感——不认识啊!
如果没有前世当刀锋战士的间谍生涯,阿布甚至都不会确定这四个文字是字儿,更不要说能断代出是商周时期的金文,因为他前世的多项职业身份中就有一项——先秦考古学者!
开密室宝箱的手艺,阿布还没有忘记,再加上自己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位老师——司徒有明那墨家嫡传的家学熏陶,很快就找到了关窍之门。
石板上残缺的圆环之痕中央,有一个被泥土掩盖的凹痕——不仔细看没经验又不带点玄学还真看不出来!
锁眼,或者是阵眼。
微一沉吟,阿布便用随身水壶和发簪,仔细清理了锁眼中的污泥。
然后从怀中掏出那枚青铜钥匙,尝试着缓缓插入孔中。
一插到底,然后轻轻一转,不动。
于是,凝神使了暗劲往下一压。
“咕噜噜……”就像有水从管道里漏掉的声音传来。
然后,众人感觉青石板突然开始微微震动。
灰熊等人连忙在四面抓住阿布的衣衫胳膊,纵身而起,落在了水榭阑干的石台之上。
水流漏掉的声音消失,伴随着青石板的震动,一阵明显来自地底的“扎扎……”声传来,像巨大车轮碾压石板,又像锁链拉动石碌碡……
中央石板缓缓翻起,
灰熊首先下去,并没有发现任何危险,然后向其他同伴示意。
于是阿布在贴身侍卫的保护之下,重新来到了翻起的石板面前。
“呵呵,包裹?……快递?”
可惜没有什么带有时代技术文明鲜明烙印的邮递单据!
“翘下石板,一起带走,闪!”
众人毫不停留,飞快地消失在夜色之中。
颓塘,污泥,臭气,坑,还有没了石板的废坑!
夜色如旧,夜枭、土狗……如斯。
行营之中,阿布打开散发着久远历史气息的鹿皮,里面是一具造型如棺的古朴玉匣,周身只有神秘的云雷纹。
小心打开,里面却只有一卷发黑但却完好的竹简,不,是紫檀木的木简。
串简的绳子,不是麻绳,似乎是来自一种什么动物的皮绳。
只是当看向文字的时候,阿布傻眼了,也不认识啊!
他又拿起那包括的鹿皮,还好,有图啊。
不过当看清楚上面的团之后,阿布惊呆了!
四
与此同时,终南山秘洞外的战斗已接近尾声。
独孤彦云率领的“鬼军”果然名不虚传,他们沉默如铁,行动如风,配合默契,武功路数更是诡异狠辣,专破鬼谷道各种邪术。
那名戴着青铜獠牙面具的鬼谷长老,在独孤彦云凌厉无匹的剑势下,左支右绌,最终被一剑刺穿肩胛,重伤遁走,其余黑衣死士非死即逃。
危机暂时解除,但陈音儿的脸色并未放松。
李秀宁虽然被她用强效药物和金针之术暂时吊住了性命,但体内鬼谷秘术的反噬并未根除,那诡异的乐声似乎在她魂魄深处种下了某种印记,使得她与那个早产婴孩的生命力如同风中残烛,紧紧相依,又岌岌可危。
“多谢先生援手。”
陈音儿向独孤彦云施礼。
这位鬼谷道的护法魁首,面具下的眼神深邃难测,只是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石榻上的李秀宁和暖箱中的婴孩,沉声道:
“秀子安危,关系鬼谷道统乃至天下气运,独孤家责无旁贷。此地不宜久留,需尽快转移至安全之处。”
就在这时,那暖箱中原本呼吸微弱的婴孩,忽然发出了一声极其细微的啼哭,与此同时,李秀宁枕边那枚金笛,竟再次散发出柔和却金黄的光芒,与婴孩胸口若隐若现的一点奇异光芒相互呼应。
独孤彦云目光一凝,凝视着这个从来没见过的古物,低声道:“凤雏之鸣……果然如此。看来,‘日月同辉’之刻不远矣。”
徐昭燕、向善志等人闻言,皆露疑惑之色。
唯有陈音儿,突然间似乎想到了什么丈夫孙思邈偶尔提及的粟末地秘辛,脸色变得更加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