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技能大比武(2 / 2)
“不是尖叫,就是打鸣。”
“当自己公鸡啊。”
这是小组成员一致的看法,就是“特烦”的一个娘炮。
渐渐的,老周也晓得这帮小子的想法,可是电气就是这样,“认真”,“再认真”,“细心”,“再细心”。
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检查,大师傅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每个人都是螺丝钉,整合起来就能让整个电厂运作。
没人显摆,没人会搞“个性化”,那个年代的人跟现在的年轻人是有代沟的。
现在小青年追求的都是“破苍穹”,“心比天高”,“命呢?呵呵”。
不过,周建军也在变,跟着潮流走,“不寒蝉”。
小刘起初总在“回路短接”条款上漏项,周建军没批评,只是拿过一张废票,边写边说。
“现场校验时,要是没把电流回路短接,装置一通电就会烧模块。”
往大了说,就是“搞停机”了,不过现在都是几道保护,未必能搞出什么乱子。
不过,还是挨批了。
小刘红了脸,后来每次填票,他都要对着规程逐字核对三遍。
小赵则在实操速度上犯了难。
90分钟要完成故障排查、功能校验和报告出具,他总在接线环节耽误时间。
周建军便找来秒表,让他反复练习“剥线—压端子—接线”的流程,传授他自己的经验,见解。
“剥线时留5毫米绝缘层,既不会露铜过多导致短路,也不会因为太短压不实。”
小赵喜欢用脑子记录,说他脑子好,记性好。
周建军说用什么工具无所谓,笔记本也行,哪怕手机记事本也行,现在还有录音笔啥的,你保存M3音频格式,然后软件翻译中文都行。
一句话,你要坚持。
所有科技都是手段,外力辅助,但是决心还是要你自己定。
都是成年人了。
给你建议,但是不帮你做决定。
3月10日,线上笔试率先启动。
跟高考差不多,不过是机考,每人间距半米,考试时间一小时。
电厂以前考试确实是“纸质的”,但是抄袭啥的,“不少”,监考还容易搞关系。
现在都是机考,题都是题库里的,抄袭都没法变,因为每一道题三十秒,你翻书都来不及。
眼前。
90余名选手坐在各自单位的电脑前,屏幕上跳出一道道题目。
既有“智能保护装置的通讯协议”这类理论题,也有“机组甩负荷时保护动作逻辑”的实操分析题。
柳州公司的选手陈凯盯着一道“220KV线路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的题目。
单选,多选,对错,简答题。
这小子想起上个月现场处理过类似故障,他结合当时排查出的“CT极性接反”问题,条理清晰地写下分析过程。
不过,考试这事对于电厂运行来说,“特长见”,大家早就习惯了。
除非你四十以上,才能够“豁免”,不是说真“豁免”,而是默认潜规则。
四十以上记忆力太差了。
就不搞了。
剩下的人?
没想到吧?
上班了还要考试!
狠狠地考!周考!月考!季度考试!现场提问!随机问答!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
培训?
猛猛培训。班组培训。部门培训。安全培训。专业培训。技术培训。设备培训。工学发现还
上班培训完,下班还培训!
嘿嘿嘿,笔试,太熟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