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线下(1 / 2)
第三天,线下实操。
清晨8点,15名选手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实训基地集合。
抽签环节,周建军组抽到了3号签,小刘攥着签纸,手心都出汗了。
周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紧张。”
“平常怎么搞,今天怎么搞。”
秒表读数“咔嚓”,开始。
进入实操场地,三人迅速分工。
周建军负责整体协调和报告审核,小刘操作保护装置,小李记录数据。
“先填安全票。”
周建军一声令下,小李立刻拿出笔,按照规程填写“断开电源”“短接电流回路”“悬挂警示标识”等条款,每填完一项,小李就对照装置核对一遍。
等票证确认无误,小刘戴上绝缘手套,拿起螺丝刀,开始检查线路。
北海队,小波经理带着年轻的“后生仔”,紧随其后,毕竟,实验跟“实操”区别太大了。
“后生仔”都是学生毕业,差距就出来了。
南宁公司作为老牌电厂。
人员储备啥的都很丰富,“传帮带”都做的不赖。
突然,小刘就发现保护装置的“跳闸出口”指示灯不亮。
“周师傅,可能是跳闸回路有问题。”小刘轻声说。
周建军凑过来,顺着线路查看,“火眼晶晶”,一眼就发现一处端子松动。
这就是“考点”。
简称“故障点”。
“别急,先断电,再重新紧固端子。”周建军递过扳手,“搞紧,慢点,时间够。”
“嗯。”
小刘稳稳拧动螺丝,再通电时,指示灯终于亮了起来,然后,一个Ok手势。
旁边的小静赶紧在记录本上写下“10:15”。
后面跟了一句,“排除跳闸回路端子松动故障”。
练过笔的就是“不一样”,看着舒服。
“完成。”
周建军举手。
这时,裁判大佬正拿着评分表仔细观察。
他手里的游标卡尺,用来测量选手接线的绝缘层长度。
现在很多都是电控。
还有各种摄像头,“记录”,标准流程啥的“平板电脑里有”。
对照打分就行。
看到小刘剥线时精准的长度,裁判大佬在“接线工艺”一项上打了满分。
“操作规范,细节到位。”
90分钟的竞赛很快结束。
完成时间是评判的一部分。
南宁队第一。
柳州第二。
至于北海队…啧啧。
但是,这只是实操,还要综合笔试成绩。
当周建军组提交报告时,裁判大佬当场核对数据。
“差动保护动作时间0.03秒,故障测距误差0.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