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不是天才刑警 > 第152章 案情推进,找到交点(回来了,先更一章)

第152章 案情推进,找到交点(回来了,先更一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从小学开始,熊川和吴翠翠没有任何交集,居住地也离得比较远,实在想不通凶手为什么要杀两个毫无关联性的人。

要说根据特征随机作案吧,也找不到明确的共同特征,总不能把【有孩子】、【结婚】、【缺钱】这种共同点作为调查方向,完全不靠谱,只会导致案情陷入僵局。

此时电话铃声响起,季伯伟看了一眼接通:“喂?乔队。”

命案调查期间乔元启打电话,可能是有了收获,之前高秉阳已经在会议上说过了,信息要随时保持互通有无。

“哦?乔队的意思是?”季伯伟的表情发生变化。

果然有收获!

“嗯……好,行,我重点查一查。”挂掉电话,季伯伟转头看向大屏幕,“地图打开,熊川的家庭地址放大。”

警员操作电脑,大屏幕上出现青昌地图,随即放大,如卫星急速俯瞰般定格在了熊川居住地所在的街道。

熊川一家住在古安区的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过渡地带,属于城市边缘地区,说它是乡村吧,离市区不远,说它是城区吧,现代化建设却达不到,路灯少,监控少,也没有大型商场。

“这里。”季伯伟在熊川家附近划线,一直延伸到岚光区方向,“还记得吴翠翠每月都会来古安区看望父亲吗?这是她骑电动车的路线。”

众人视线放在屏幕上,感觉案情开始往前推进了。

吴翠翠从岚光区到古安区,不说经过熊川家门口吧,却已经离的非常近了。

可以说每个月,熊川和吴翠翠的直线距离都有一两次缩短到百米以内。

假设一月两次,一年就是二十四次,从概率上讲,时间长了两个人总会有多次擦肩而过。

交集有了。

这就是专案组要的交集。

两个毫无关系的人,是怎么变成连环命案受害者的,源头可能就来自于吴翠翠的每次经过。

“高支厉害啊。”童峰忍不住夸了一句。

市局第一次专案组会议,高秉阳的原话是:当前来看,很可能是古安区出了问题,把吴翠翠从岚光区来古安区的路线,见过什么人,新认识了什么人,遇到过什么事,包括她的父亲在内,全部查一遍。

当前,已然在【路线】上查出了东西。

之后,就是见过什么人,新认识了什么人。

有没有可能,这个人就是熊川?

“高支第一次拿三等功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季伯伟回了一句,继续讨论,“现在有了新问题,如果吴翠翠因此和熊川产生交集甚至相识,为什么人际关系里查不到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绕过去。

两个陌生人刚认识的时候,肯定无法预料后来所发生的事情,交换联系方式很正常,然而并没有。

这就说明,哪怕吴翠翠和熊川认识,也并没有那么熟。

胡立辉问:“乔队怎么说?”

季伯伟:“他准备以熊川的家为中心向周边扩散走访,寻找是否有某个居民或者某家店铺对吴翠翠有印象,以确定吴翠翠有没有在附近逗留。”

胡立辉:“若逗留了,那就有可能和熊川同时得罪某个人。”

季伯伟点头:“对,不要小瞧一个人的杀心,可能一句话刚好压垮了嫌疑人最后的心理堤坝。

这种人物性格……韩凌,怎么讲?”

对方是殷运良的学生,虽说不在一个城市,但电话和网络能实现远距离交流,肯定已经学到点本事了,评价起来更专业。

韩凌开口:“偏执的积累和仇恨释放吧,如果因为一句话杀人,那么凶手可能长期生活在不满、怨恨和被害妄想中,且极为敏感,将语言伤人者视为痛苦根源。

或者,有着反社会人格。

或者,有着自恋型人格障碍,将羞耻感转化为极端暴力。”

童峰转头:“哪种最危险?”

韩凌想了想,说道:“都很危险。”

童峰:“自恋也危险?”

韩凌:“自恋人格特征有四种表现,夸大自我、过度依赖赞美、嫉妒贬低他人、缺乏共情能力,其中,缺乏共情能力是危险来源,难以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甚至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

听到这里,童峰脑海中突然有了画面:幽暗的夜色下,凶手将受害者掳到河边,用尖刀连捅心脏,过程中平静无比,最后淡定的看着受害者流血死去。

韩凌说完,提出看法:“吴翠翠刻薄吗?从岚光区警方给出的性格画像看,她待人处事还算温和。

还有熊川,我们整合所有已知信息,能看到熊川的性格画像也不是那种横行霸道、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季伯伟:“你的意思是,他们不会同时得罪同一个陌生人?”

韩凌:“不是一定,是概率不大,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但该落实还是要落实,万一凶手是个神经病呢。”

……

ps:回来了,睡不着,夜深人静码码字,先更一章,下一章还是老时间。

近期内,我可能会突然请假几天,原因大家都明白,在这里就不说了。

再次祝愿读者大大心中在乎的亲人们,都能长命百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