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院线和特效!!(2 / 2)
每次回国探亲,看到国內电影里粗糙的特效,她都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方冬升瞥了一眼沉默的潘国玉,继续道:“2005年国內数字银幕才几十块,但万达、大地这些公司都在砸钱建多厅影院。
再过几年,数字放映肯定会普及。
到时候观眾要看科幻片、要看大製作,特效就是绕不开的坎。
你在工业光魔见得多,知道一套成熟的特效体系有多重要。
从资產库搭建到流程管理,再到人才培养,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
但国內现在缺的就是你这样懂行的人,带著经验,从零搭起一套属於华夏的特效体系。”
方冬升不止一次的在她面前表达类似的观点。
她在工业光魔待了十年,从基层特效师做到项目经理,经手过不少大製作。
可从来没有一次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
所有项目都有固定的流程模板,她能做的,只是在既定框架里做到极致。
像一颗精准运转的螺丝钉,却从来不是握著方向盘的人。
在美国,她再出色,也只是別人体系里的“凤尾”。
永远要跟著別人的规则走。
可回国,她能做“鸡头”能把在工业光魔学到的一切,变成华夏特效的基础框架。
这种“我来定义规则”的主动权,是她在工业光魔十年都没得到过的。
想想都觉得,兴奋!
可恰在此时,方冬升反而不往下说了,而是拍了拍她的肩膀:“不说这些了,先把眼前的漫游车搞定————
不过说真的,要是將来国內有自己的特效团队,我第一个想找的就是你。
不管別人怎么样,我肯定是要组建自己的特效团队的。”
说完,他站起身出门透透气,留下潘国玉一个人坐在原地。
屏幕上的火星沙粒还在跳跃,而潘国玉的心里,某种沉寂已久的念头。
正隨著方冬升的话,悄悄生根发芽。
八月初《疯狂的石头》上映。
这可是张涂仁的首部內地、港岛同时上映的电影。
方冬升肯定要回去支持。
总公司冬方映像和发行方中影集团共同在京城为《石头》举办了首映典礼。
现场非常热闹,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
熟悉张涂仁或者冬方映像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和方冬升的关係。
再不济,《石头》在国內宣传的时候,总製片和出品人打的就是方冬升的名字。
就这三个字,就已经值回票价。
编剧寧昊也在现场,此时的他心情更是激动万分。
——
昨天方冬升就已经回来跟剧组的人聚过餐了,只是当时寧昊有事儿耽误没回来。
错过了跟偶像共进晚餐的机会————
“方导!这边!”
“方导看镜头!”
门口,记者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方冬升穿著一身简约的深色西装,身形挺拔,脸上带著温和的笑意走进来。
刚出现,人群就瞬间围拢过来,安保人员则在旁边卖力的维持秩序。
张淦仁这边发现之后,立刻带著《石头》的主创人员前去迎接。
“方导,听说您一直在闭关做《火星救援》的后期工作。
现在影片製作进展顺利吗大概什么时候能和观眾见面”
方冬升点头,语气从容:“目前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具体上映时间看发行节奏,肯定会给大家带来一部精彩的科幻片。”
“方导,您之前要么自己执导大製作,要么合作的都是顶尖团队。
这次为什么会选择监製《疯狂的石头》这样一部小成本喜剧”
有记者立刻跟进提问。
这个问题让方冬升笑了笑,看著来到面前,明显黑了一个度,瘦了一大圈的张淦仁。
方冬升把话筒往他那边递了递:“我们张导之前导过一部电影叫《夜店》,故事很好,成绩也不错。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石头》,就被里面的黑色幽默和紧凑节奏吸引。
故事接地气,人物鲜活,全是创作者的巧思。
国內不缺好故事,缺的是能把好故事拍出来的导演,张导做到了!”
张淦仁站在旁边,听得眼眶有点发热。
手里的拳头不自觉攥紧。
方冬升的话,不仅回答了记者的疑问,更是在给他做背书。
“方导!那您觉得《石头》这次能取得什么样的票房成绩”
“票房交给市场,但我对这部片有信心。
笑点不尷尬,剧情不拖沓,相信会有观眾愿意为它买单,也愿意口碑相传。
至於具体数字,不如大家走进影院自己验证,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方冬升打包票道。
这相当於在用自己的影响力给电影站台了。
张淦仁感动的一笔。
后台,方冬升面前站著《石头》的一干主创。
寧昊终於如愿以偿的跟偶像有私下交流。
“方、方导,你喝水不”
寧昊问道。
方冬升笑著道:“这已经是你第三次问我这个问题了————你去给我倒杯水,谢谢。”
“好嘞。”
寧昊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这孩子一直想见你,现在总算是圆梦了。”
周文琼坐在他身边说道。
作为珠影厂的“台柱子”周文琼饰演的是《石头》里一个叫菁菁的女孩。
道哥的女友,性感嫵媚。
在电影里,她与谢小萌的暖昧关係成为剧情转折点————
这里提一嘴,方冬升觉得原版《石头》里的角色十分贴切。
所以拍摄后就按照原来的角色表找的演员。
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郭滔。
小偷三人组的头目道哥,刘华。
道哥的小弟黑皮,找的还是刘天仙的同级同学,黄勃。
还有诸如王汛的龙套,四眼,也没换。
对了,冯董的饰演者徐錚换了。
换成了一个叫沈藤的舞台剧演员。
没啥名气,就是长得帅。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