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长生天何薄脱脱(2 / 2)
这种仓促仿制自“伪汉奇技”的武器,对实心城墙的毁伤能力,实际远不如技术成熟、威力巨大的襄阳砲。
此前推到极近距离,轰击那本就残破不堪、修补草率的武安州城墙,尚能唬人。
可面对张士诚苦心经营、多次加固的高邮城墙,炮弹砸上去,往往只是崩掉一层砖皮,留下一个白点,便无力地弹开,动静倒是极大,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雪上加霜的是,经过连日高强度的使用,元军手中本就不多的火炮也损耗严重。
其中十四门因位置过于靠前,在一次守军成功的夜间突袭中被毁;另有两门则因铸造工艺不过关,炮管存在气眼,在连续发射后不堪重负,骤然爆膛,殃及了周围的炮手。
眼看这“神器”如此不可靠,脱脱只放弃这种不成熟的仿制品,转而召集随军工匠,紧急打造更为可靠,但也更为笨重的襄阳砲。
这种传统的攻城利器虽然技术成熟,威力巨大,却有着射程近、射速慢、精度低等固有缺陷。
想要依靠它轰塌高邮城墙,所需时日动辄以月计算。
更麻烦的是,高邮周边地势低洼,缺少合适的石料,攻城用的石弹,还需耗费人力从武安州甚至更远的后方打制,再长途转运过来。
实际上,脱脱并未将破城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冰冷的器械上。
经过半月观察,他敏锐地发现麾下各部中攻坚能力最强的,竟然是印象中一直被视为“仆从军”的高丽兵!
至少,在承受惨烈伤亡和连续血腥的蚁附攻城方面,这些高丽兵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服从性,确实胜过了包括侍卫亲军在内的其他各部元军。
脱脱随即向统筹高丽军务的廉悌臣、权谦等高丽重臣施加压力,并拨付了一批精良铁甲和强弓硬弩,要求他们“督促部属,多为大元出力,破城之后,子女玉帛,必不吝赏!”
高丽底层将士虽耐苦战,但为蒙元平定内乱,却是吃力不讨好,其高丽国内反对出兵的呼声很高。
密直副使康允忠就曾与罗英杰、印珰等人密谋,欲要斩杀主谋发兵的官员蔡河中等人,以阻止大军出征。
此事被廉悌臣得知,并以“忠臣义士岂有反侧之言”劝阻了康允忠的鲁莽,并向他保证尽可能保全将士们的性命,不使其客死他乡。
面对脱脱的逼迫,廉悌臣、权谦等人心中叫苦不迭,却不敢违逆太师之命,只能硬着头皮,以严酷的军法逼迫麾下将士,向高邮城头发起一波又一波近乎自杀式的猛攻。
在这些“仆从军”舍生忘死的攻击下,战局终于出现了转机。
腊月初二,经过一日惨烈无比的厮杀,高丽兵首次成功登上了高邮的城墙,虽然立足未稳,很快就被守军赶了下来,但这一突破,无疑预示着周军的防御体系,已经出现了致命的裂痕!
果然,次日再战,杀红了眼的高丽兵不顾伤亡,再次猛扑而上,竟成功在城头上打开了两个狭窄的缺口,后续部队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上,城防岌岌可危!
危急存亡之刻,张士诚披挂上阵,亲自擎刀登城,率领最精锐的亲卫营投入反击。
诚王旗帜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极大地鼓舞了濒临崩溃的守军士气,经过一番贴身肉搏,双方血流成河,堪堪将元军又一次赶下城头,稳住了摇摇欲坠的防线。
但连番血战,守军也已经筋疲力尽,城墙破损处亟待修补,元军同等强度的进攻只要再来几次,高邮必破!
就在张士诚忧心忡忡,不知还能撑过明日第几次进攻之时,天象,变了。
当夜,铅云四合,寒风骤紧,天空竟悄然飘落了鹅毛般的大雪,气温随之骤降。
张士诚得到亲卫汇报,先是一愣,随即狂喜,此乃天助我也!
他立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命守军连夜用吊桶汲取河水,不断向城墙外侧泼洒。冰冷的河水顺着墙面流淌,遇到凛冽的寒风,迅速凝结成一层光滑坚硬的冰甲!
待到天明,元军准备再次攻城时,愕然发现,云梯难以在滑不留手的冰墙上固定,士兵攀爬时更是步履维艰,稍有不慎便摔得骨断筋折。
攻城难度,陡然增加了数倍不止!
其实,张士诚此举,虽有成效,却也有些多余。
因为这场大雪,断断续续下了数日,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积雪没膝,元军的攻城行动被迫完全停止。
他们只能困在营中,高层军官围炉取暖,底层将士则只能苦熬,并眼睁睁地看着对面高邮城上的守军,快速修补破损的城防,恢复体力,重整士气。
脱脱每日顶风冒雪,徘徊于冰冷泥泞的营寨之中,望着那座在雪幕中若隐若现,仿佛被老天爷亲手披上护甲的高邮城,愁肠百结,强烈的无力回天之感,再次从内心深处不可抑制地涌起。
“长生天啊……难道真要抛弃您的子民了么?”
他仰首望天,任由冰凉的雪花落在脸上,心中一片悲凉。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不得,纵有孙吴复生,又能如何?”
他看得比谁都清楚。即便付出惨重代价,最终攻破了高邮城,届时大军也已是师老兵疲,锐气尽丧。
后面还有更加坚固的扬州城,攻破之日遥遥无期,更遑论继续南下,渡江进剿实力更为雄厚、以逸待劳的伪汉政权了。
此战的战略目标,在现实的重压下,似乎又兜兜转转,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脱脱统率的江北元军主力能勉强剿灭伪周,打通大运河(哪怕只是暂时性的),便到了极限。剿灭伪汉的重任,恐怕最终还是得落在江南那几十万七拼八凑的元军肩上。
但经历了这几天在漠北根本算不上大的降雪后,他甚至连攻破扬州,真正打通大运河的信心都没有了——大军缺粮,根本支撑不到攻破扬州的那一天。
实际上,在这场要命的大雪下到第三日,依旧看不到任何停止迹象时,脱脱便在摇曳的烛光下,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亲笔写就了请求班师的奏折。
只待大雪一停,大军攻破高邮后,这份奏折便以八百里加急发回大都。
未虑胜先虑败,眼下明显胜不了,但至少别败得别太难看,否则一旦元军主力在淮东溃散,庞大而虚弱的大元帝国,将会面临分崩离析的可怕命运。
他必须趁着“攻灭伪周”的大功到手,个人威望正处于顶峰之时,尽快班师回朝,赶回波诡云谲的权力中枢,去稳定朝局,继续裱糊岌岌可危的大元。
至于淮东这片烂摊子……届时,恐怕也只能在高邮、泰州、山阳、武安州等几个关键城池留下部分兵力,行“鸵鸟”之策,能稳一天算一天了。
或许是长生天没有完全闭上眼睛,这场持续了四日的大雪,终于在第五日清晨停了下来,天空虽然依旧阴沉,但至少露出了放晴的迹象。
虽然冰雪消融尚需数日,道路会变得更加泥泞难行,依然无法攻城。但至少能让陷入绝境的脱脱,又看到了一丝渺茫的“希望”。
当然,脱脱内心深处对于“最多只能攻下高邮”的战略判断,并没有丝毫改变。
他此刻所寄予的“希望”,其实早已不在自己身上,而是远在江南——他迫切地希望卜颜帖木儿能争气一点,尽快在江南打开局面,以缓解江北元军的巨大压力。
但脱脱万万不会知道,就在高邮连日大雪战事暂停的这几日里,他寄予厚望的江南元军,非但没能取得进展,反而刚刚遭受了自围剿伪汉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挫败。
——命运的绞索,正在悄然收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