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听旨(1 / 2)
“陛下,儿臣有本上奏。”太子说道。
“嗯。”皇帝轻轻点头。
“启奏陛下,凉州巡抚徐牧,因治理地方有功,使凉州数百万百姓家家户户有余粮,夜不闭户;吏治清廉,上行下效。
凉州本贫瘠之地,徐巡抚却率领凉州数百万臣民,敢为天下先,处处革除积弊,当之无愧是为天下人之楷模典范。天下人无不向往之。
臣为徐巡抚请功,请陛下赐下天恩,赐徐巡抚爵位。”
太子沉声说道。
之所以太子向皇帝为徐牧请功,这也是有说法的。
太子跟徐牧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这点众所周知。
太子给徐牧请功,让徐牧感念其恩德,将来好全心辅佐太子。
“太子认为,该如何封爵?”皇帝淡淡问道。
“以徐巡抚的功绩,对外开疆拓土,对内改革吏治,关切民生。不止凉州一地,已有多地皆因与凉州往来,而愈发的繁荣。
臣觉得,可为徐巡抚封凉国公。”
太子沉声说道。
群臣闻言,顿时议论纷纷了起来。
徐牧才二十五六岁,年岁并不大。
天下国公,总共也才十二个而已,并不算多。
每一个国公,不是来自祖上荫泽,就是自身能力极强,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典范楷模。
若有年纪轻轻的国公,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其父英年早逝,儿承袭父爵,子承父业。
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被封国公的。
若是真给徐牧封了国公,那徐氏就是一门两国公,父子同台。
这可谓是前无古人。
国公是皇族之外,最高的勋爵,只低于亲王和君王。
自然会有人不同意。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不妥。徐抚台确实有功,但还不足以封国公衔。
此次徐抚台擅自调动兵马,离开凉州,是为谋逆大罪。陛下隆恩,心怀寰宇,才网开一面。
虽说徐抚台找回了税银,可这并不算功,只能算是将功折过。
而且,徐抚台办案,已经超过了十日期限。
况且,锦州大乱,致使十万人丧生,严重破坏了地方生产。
臣以为,不应予以奖赏,而应罚过。否则将来上行下效,天下岂不乱套?”
一名高官娓娓道来,沉声说道。
“严大人此言不妥。”吕泉山出列说话,“锦州刘氏居功自傲从,站在其祖上的功劳簿上,鱼肉百姓,敛财无数,丝毫不顾及民生。
去年岳州筑地停工,便是刘氏暗中作梗。刘氏豢养私兵数万,煽动民意发动叛乱。
一朝一夕之间,二十万百姓发动叛乱,此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也。
刘氏早有谋逆之心,只是徐抚台前往锦州办案,刘氏怕贼心败露,所以才动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