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听旨(2 / 2)
刘氏的叛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地方叛乱,应当如何?
朝廷发兵,剿灭叛乱。一干人等,诛灭九族。
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徐抚台确实未曾先请示朝廷,私自调兵。
可若无本次调兵,那么睦州孙氏发动叛乱,又当如何?
睦州距离京师不过四百里,若是孙氏带兵长驱直入,不消一日便可打到京城。
徐抚台功过相抵,并不应予以处罚。至于太子所言,臣以为应当酌情封赏。”
吕泉山说到这里顿了顿。
“徐抚台之功,功在凉州百姓安家乐业、开疆拓土、直接拉动了全国经济。
凉州连年减免赋税,降低百姓负担,可上交朝廷的赋税却连年上涨。
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百姓,徐抚台都有大功,不应惩罚。
如若本朝对有功之臣无辜惩罚,朝廷岂不是寒了天下士子百姓之心?”
吕泉山这一番话,避重就轻,却又有理有据。且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红的说成白的。
把徐牧以前的功劳拎出来说事儿,又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其实,吕泉山也不介意吵架。
别看朝堂上今日平和,可吵架的次数也不少。
其实,朝臣大抵知道皇帝的想法,也知道对方派系的想法。
吕泉山和徐牧就是一条绳上的,他哪能不为徐牧说话?
有一点就算所有人不愿意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
徐牧不管行事风格再怎么特立独行,无视规矩,但也确实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大才。
没有徐牧,朝廷想要达到今天的强盛,怕是不可能。
“户部尚书所言有理,可要为徐巡抚封国公衔,依旧不妥。”又一名大臣出列说道。
“既然毛大人认为孤所言不妥,那毛大人以为,徐巡抚应该如何封赏?”太子反问道。
“这……”
毛大人支支吾吾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请陛下定夺。”毛大人直接把问题甩给了皇帝。
封国公,确实早了些,这点连徐牧自己心里都清楚。
不过,他这个国公头衔也跑不了。
没办法,谁让他功劳太大了呢?
不过,吕泉山刚刚说的那些,实际上吕泉山自己的功劳也很大。
前几年没有吕泉山坐镇凉州,整顿吏治,两人没有默契的配合,徐牧也发展不了这么快。
“徐卿,听旨。”皇帝沉声道。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