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还是世家(1 / 2)
第561章还是世家
知子莫若父,对柳恭,柳耆实在太了解了,说好听点叫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说不好听就是野心勃勃、不甘寂寞。
但另一方面,柳耆也清楚,柳氏想要发展,想要从解县柳,真正进化为河东柳,目前只能依靠柳恭。
长子柳,迂腐而保守,也就勉强看家守户了,值此天下变局,苟秦兴起,正是柳氏乘势復兴之际,想要不落后於人,柳恭就是最好的带头人.....
说白了,柳耆自己本人就是个不甘平庸的冒险者,看看他早年做的事吧,亲自到鄴都奔走,做羯赵的尚书不算,还把精心培养的女儿送到老石虎榻上。
长女受石宣之乱牵连被杀,又迅速將豆蔻年华的小女(柳苏)奉上,石虎死后,鄴都宫乱时,还能找到门路,把柳苏接出赵宫,安全潜回河东。
而后不加犹豫,直奔长安,靠著“羯赵尚书”与“关东事务咨议”的特殊身份与功能,得到苟政的接纳,转脸又把柳苏送给苟政暖被窝.....
一桩桩,一件件,可以说都是標准的投机行为。
事实上,若说道德节操,別看柳耆一大把年纪,可能还不如柳恭,他毕竟还是內心有自己骄傲与坚持的一类人。
只不过,柳耆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也差,这总是容易让人形成误判,总是让人下意识觉得这是“长者”。
然事实上,这就是一只彻头彻尾的老狐狸,只是这只老狐狸实在聪明,善於偽装,也一步步剥离、隱藏身上那些不能细思的品质.....
而柳耆摆出那副质问的態度,倒不是否定柳恭的野心图谋,而是担心他操之过急,步子大了扯著蛋!
迎著老父那苍老但格外犀利的眼神,柳恭则面色如常,嘴噙笑意,轻声道:“即便儿自负才干,也不敢在此时做此等奢望!”
凝视柳恭几许,柳耆眼睛又眯了起来,又恢復了那副將死之人的模样,轻声问道:“一切尚在不发,局势如何尚且未知,你急甚”
柳恭摇摇头,道:“日前,大王召见儿,让吏部对全国官员將吏进行一次整体的审察、评估,显然,大王將著眼於吏治了!
大秦官场,也即將发生变故,若郭相解职,两者之间必是息息相关...
”
说到这儿,柳恭停了下来,观察著老父的表情,缓缓道出想法:“我柳氏在大秦,根基略显浅薄,能够倚仗的实在不多,若能趁此时机,提拔一些人才,既有利於国家,儿手中也能多一些可用之人......”
听此言,柳耆凝眉,认真思吟几分,睁眼道:“你在身为吏部天官,为国举才,乃职责所在,应有之义。
大秦正是用人之际,若有可用之才,提拔一二,也是理所应当。不过,你要记住,这是为国举贤,可不要耽於私情,授人以柄,让人攻訐徇私!”
柳恭知道,这是老父亲在提醒自己,不要过分提拔柳氏族人。
而在这方面,柳恭则做出一副心中有数的模样,冷静地解释道:“大王用人,向来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不过,而今朝中臣僚,除苟氏勛贵、义军元从及诸夷豪杰之外,士右名宦出身者,已占据大半。
然以儿观之,大王迟早要加大提拔寒门,以平衡朝局,加强对朝廷控制。儿身为吏部尚书,自然不能逆大王之意行事,儿看中了几名寒士下吏,有意收归门下,加以重用!”
“至於柳氏族人,一切看考功表现即可,这么些年磨礪,有能力的早就冒头了,就是提拔,也都是有理有据!”
柳恭说著,面上流露出一种轻蔑:“但凡有为之主,是难以真正受制於士族,郭相身为首辅国戚,却一味朝关西世家郡望靠拢,意图以士族衣冠把持朝权官位,岂能不为大王排斥
何谓世家绝不能爭一时之长短,尤其在大王这等开朝雄主属下,更需谨从!
”
对柳恭这个思路,柳耆还是很认可的,显然,这个儿子虽然野心勃勃,但头脑还算清醒,这也让他安心许多。
看著老父,柳恭迟疑几分,又拱手道来:“其余小事,儿能小心酌定,然兄长之事,还需大人张口。”
“汝兄何事”柳耆一听,神情微凝,直视柳恭。
柳恭微垂首,道:“大兄这些年,常居河东,少有提拔,此番河东鏖战,北上平阳,厥有苦劳,战后儿有意为兄长运作一番,为其谋一个大郡之职!”
对此,柳耆沉默,柳恭又补充他的思量:“薛强眼下坐镇汉中,几乎难以返回陇南,武都太守之职已空缺许久,正合大兄履任......
柳恭言罢,房中安静了许久,终於,柳耆上气不接下气地平復了下心情,语气虽显衰弱,但十分认真:“不了!汝兄並非为官治政之才,河东佐官,尚且做得勉强,而况武都这等形势复杂、新克之地。
那不是他的去处,他难以把握,强行推至高位,有害无益!”
闻言,柳恭表情微微打开,拱手请示道:“依大人之意,兄长当如何安排
”
柳耆略作思量,以一种平和的语气说道:“欲昌我柳氏,还需你们兄弟协力同心,最好一朝一野,上下相通。
你在朝中掌权,至於你兄,老夫有意让他直接辞去一切官职,远离权力是非,回乡守家治学,兴办学校,培育人才,造福乡梓。
老夫观秦王,虽然出身微贱草莽,却心胸宏博、见识雄奇,有改化建制、一统天下之志。
建国之初,便於长安兴设小学、太学,拣拔子弟,培育志士忠才,然仅此二官学,岂能满足偌大秦国,早晚必兴教化.....
”
听柳耆这么说,柳恭的反应也不再淡定,两眼发亮,闪烁著异彩,有些激动道:“晋末以来,胡虏肆虐,衣冠南渡,中原礼仪遭毁,文教衰颓。
秦国兴文教,育贤才,我柳氏岂能不尽一份心力”
嘴上说得漂亮,但柳恭心头想的是,那些誉满天下、饱受世人尊崇的世家大族,无不以耕读传家,无不在治学育才方面,有突出建树、造化!
这才是根基!
柳氏有这个財力、能力乃至权力,甚至安全与稳定方面,经过此次北方大战,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注意到柳恭眼神中那种时不我待的意动,柳耆老脸上露出一抹宽慰之色,显然这个二子,迅速领会了自己的意思。
轻舒一口气,柳耆抬起一根枯瘦的手指,继续道:“今后,宫中有汝妹,朝中有汝,乡里有汝兄,秦国大昌,柳氏之兴,亦在不远。”
“哪怕眼光放到二十年后,也有叡王子在!”柳耆的双眼忽然变得格外有神,定定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