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苟秦 > 第563章 燕帝癲狂

第563章 燕帝癲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563章燕帝癲狂

撤军令下,饱受风寒之苦的晋军將士们,也仿佛从悲凉与消沉之中活了过来,面上总算出现一些生气了,毕竟看到回家的希望了。

在准备还师之际,建康的使者虽姍姍来迟,但总算到了,带来晋廷对桓温“请罪书”的正式答覆,甚至可以说是对此次北伐的结论。

建康朝堂虽充斥著大量虫豸,但当权者中,还是有些清醒的人。哪怕心里恨不得桓温引咎自退,辞仕归隱,但表面上,还得悉心安抚。

如若將桓温主动请罪的事情当真,那可就蠢得无可救药了。

洛阳来詔中,大抵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是对桓温北伐功绩的肯定,甭管事实有多惨澹,收復旧都,祭扫园陵,都是不容置疑的功劳。

不只桓温,东晋朝廷也需要这一点,用来遮羞。至於桓温此前所提迁都回洛阳,说说就得了,当不得真。

其二是关於北伐失利的结论,晋廷肯定了桓温与北伐將士的努力与牺牲,之所以战败,只不过苟逆凶顽,贼势尚炽,难以卒取,这只是討贼锄奸、攘寇平逆事业中的一场意外与波折。

其三则是对桓温个人的安抚了,晋廷非但没有同意桓温问罪请辞的要求,还给他加官进爵,在本兼各职的基础上,迁大司马,晋爵南郡公,以犒其勋劳。

总的来说,晋廷此番来詔,还是诚意满满的,考量也很周全,並没有就桓温战败,採取什么“痛打落水狗”的不智举措。

於桓温而言,在轻舒一口气的同时,警惕性心反而大涨。朝廷越是如此通情达理,其图谋就越大......

而附带的几个消息,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一条是王彪之就任江州刺史的事情,另一条,则是谢尚身体不豫,不便北上洛阳主持军政,请桓温另择贤能。

这两件事,没有一件是让桓温高兴。晋廷態度和蔼的同时,儼然在试图摆脱桓温的压制。

尤其是最后一则消息,更让桓温心惊。晋帝司马聃长大了,褚太后有意,於明年还政於皇帝。

这可是一件大事,桓温当然不至於把一个养於深宫、从未治国理政的小皇帝放在眼中,即便太后还政,建康朝廷仍旧掌握在那些宗室门阀手中,小皇帝仍然只会是个橡皮图章。

然而,皇帝亲政的意义太过重大的,这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號,是改变东晋政治生態的一件大事。

过去十多年,皇帝幼冲,太后称制,大臣掌权,今后朝廷那些大臣们,似乎可以借皇帝亲政进行集权活动,压制桓温这等外州强藩了。

桓温觉得,这就是冲他来的!

朝廷来詔后,桓温归心似箭,可以想见,他的战场,也將从北伐的铁马金戈,转移到东晋內部的明爭暗斗当中......

晋永和十二年,冬十月初三,大司马桓温正式撤军了,带著一眾残兵败將,踏上南归的旅途。

临行之前,他不禁回望洛阳,仔细打量著这片废墟,心情异常复杂。

背邙面洛,乃成大都之形胜,桓温不知,今日別后,將来是否还有机会再重临这座让无数衣冠魂牵梦绕的旧都!

淒风冷雨作伴,桓温带著无尽的落寞与苦涩,南归荆州去了,不堪回首。

而六百余里外的业城,燕帝慕容儁,却仍旧沉浸在攻秦不利的愤怒之中,而燕国的一干文武重臣,也正苦劝皇帝,伐秦之机已失,稍息雷霆之怒,另寻良机。

此时的慕容儁,正处在怒而兴师的边缘,几乎失控。早在慕舆长卿兵败、悦綰北撤的消息传至后,慕容携便暴怒不已。

並且很快下达了一道动员命令,要求从河北诸州郡,再徵召动员十万兵丁,又下令太原王慕容恪自青州抽调平齐主力西归.....

慕容儁要继续伐秦,这一回,他要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关中,踏平长安!

燕帝的愤怒,显然是不正常的!要论损失,桓温亏到尿血,反应都要克制许多,而慕容儁却仿佛被踩了尾巴一般,歇斯底里,跳脚不已。

慕舆长卿军在秦军攻杀,虽损失惨重,但他毕竟不是邓羌的主要目標,虽丟掉了几千燕军精锐,但大半覆没军队,都是吕护这样的杂牌与僕从军队。

几千精锐,尤其还包括大量鲜卑將士,固然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但还至於让堂堂燕皇心態失衡才是。

然而,这个时期的慕容儁,又岂能以常理判断。同时遣伐秦,直接关於秦晋战爭,本就有慕容儁一意孤行的嫌疑。

这本该是展现燕帝英明神武、宏图远略的一次行动,结果慕舆长卿以一场利落的惨败,证明了燕帝决定的错误性。

这如何能让慕容儁容忍,此前有多自信、固执,败绩传来时,他就有多难堪。也就是慕舆长卿死在了长垣,否则即便逃回鄴城,恐怕也免不了一个惨澹下场。

更让慕容儁羞怒不已的是,当慕舆长卿败报传来之时,青州那边却传来捷报。

几个月的功夫,慕容恪软硬兼施、剿抚並用,將原从属齐公段龕的青徐兗部分郡县,悉数纳入燕统。

段龕虽据广固负隅顽抗,冀望著晋军的救援,以及其他转机,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却是日渐渺茫。

中秋过后,广固城內军心、民心越发涣散,而荀羡的援军又根本不能指望,慕容恪用兵,又根本不给一点机会。

濒临绝境的段龕,也终於放弃了所有幻想,遣人出城,与慕容恪商量投降事宜。只不过这种山穷水尽的时刻,段龕已经没有討价还价的本钱,最终几乎是无条件投降。

如此一来,慕容恪几乎兵不血刃拿下广固城。自此,青州平定,燕国在黄河下游的领土进一步得到巩固,河北再不受南方敌军的直接威胁。

而在段龕投降的消息传开之后,在琅琊地区与燕徐州刺史王腾(本为段龕部属,广固被围,降燕,仍镇琅琊)交手,並取得不小斩获的荀羡军,果断南撤回郯县,不敢继续在琅琊与王腾纠缠。

荀羡也就是趁慕容恪把精力放在广固以及青州州郡的平定上,无暇南顾,欺负欺负王腾。一旦燕军腾出手来,撤得也是果断。

如此一来,青徐方向,燕国局势,也逐渐趋於平稳。

比起西边的秦晋、秦燕大战,青徐的战斗,可以说是温吞如水,平淡之极,然而就在如此乏味之中,燕国却以最小的伤亡,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再把燕军在河东方面的行动放到一起,那可真是相形见絀、高下立判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