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文坛泰斗(2 / 2)
说着,他深深向婉儿拱手作揖,惊的婉儿忙去搀扶他。
稍顿了顿,顾炎臣又道:“三日后,老朽将在秦淮河畔办个文会,不知周大夫可否赏光?”
婉儿本想推辞,但看到顾炎臣诚挚的目光,还是点了点头。
倒也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她实在没兴趣凑这些文人墨客的热闹。
既然答应了,她只好欣然前往。
武断和陈明远随行,只不过他二人在外围而已。
文会那天,秦淮河上画舫如织,灯火通明。
顾炎臣亲自在码头等候,将婉儿引至最大的画舫上。
舫中已经坐满了人。
婉儿暗自纳罕,这位连看病都没钱的顾老先生,却能承办起如此高规格的文会,可见其在江南文坛的地位。
见顾炎臣亲自迎进一个年轻女子,众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位是从京城来的周婉儿大夫,”顾炎臣向众人介绍道:“她医术通神,仁心仁术,是老朽的救命恩人。”
婉儿大大方方地向众人一福:“小女子见过各位才子。”
众人也纷纷见礼,但眼神中多少带着些审视。
文会开始,才子们开始吟诗作对,畅谈时政。
婉儿安静地坐在画舫一隅,只默默听着,并不发言。
穿越以来,这是她首次参加文人墨客的集会,也的确见识了古代文人的才情。
只听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话题渐渐转到了朝政上。
有人说起皇上欲改革科举,增设实务策论,触动了不少守旧派的利益。
一个留着长须的中年文人高谈阔论道:“科举取士重在经义文章,如今要考什么实务,岂不是本末倒置?难道要录取那些匠户、商贾做官不成?”
众人议论纷纷,多数人都附和这个观点。
忽然,有人看向婉儿:“周大夫是从京城来的,听说以前也做过医正,不知您意下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婉儿身上。
婉儿放下茶杯,平静地说:“小女子不懂朝政,因此不敢妄议,但我认为从医之道和为政之道是一致的,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方子。”
她这番话一下子将众人说的面面相觑,暗自折服。
略顿了顿,婉儿又道:“就像顾先生的病,若是只按医书下药,而不顾实际病情变化,就有些死搬硬套,治国之道想必也是如此吧!”
那长须文人皱眉道:“依周大夫之见,难道祖宗法度都是错的了?”
闻言,婉儿略一笑,不卑不亢道:“祖宗法度并无错,但也只相对于祖宗那个时代而言,却未必适合于今日的情况。”
稍停顿一下,她接着道:“这就如医术,扁鹊华佗虽是医界圣人,若活在当下,也得学习新的医理,否则如何应对新的病症?”
接着,她举了个例子:“前朝瘟疫,死者十之三四,本朝推广人痘之法,瘟疫之害大减,这就是变通带来的好处。”
众人只默然不语,舫中一时寂静无声。
顾炎臣忽然打破了沉寂,抚掌笑道:“好好好!周大夫这番言论简直就是经世致用之道!”
一个自始至终沉默的青衣官员忽然开口道:“周大夫的见识果然不凡,在下王文镜,乃是新任金陵通判,敢问周大夫,若依你之见,科举取士该如何改革?”
这问题问得犀利,众人都屏息静听。
婉儿沉吟片刻,缓缓道:“小女子游历南方,见过良田荒芜,也见过能工巧匠衣食无着,若科举能选拔真正懂农事、通工艺的人才,或许天下百姓的日子便能好过些。”
王文镜眼中闪过异彩,正要再问,画舫突然剧烈摇晃起来。
众人不禁大惊,纷纷左顾右盼。
“怎么回事?”
“是不是船碰到什么了?”
忽听船夫厉声高呼:“有船向我们撞过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