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 融资破局(1 / 2)
2038年1月的杭州,寒意还没褪尽,神经纪元总部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长条桌上铺着深灰色桌布,摆放着签约用的笔墨和红色文件夹,国家医疗健康基金的代表正低头翻看资料,钢笔在纸上偶尔划下几道痕迹。林野坐在对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旧手机壳,指尖触到那个磨平的“野”字,心里的躁动慢慢平复下来。
“林总,外面有几家媒体想进来采访,问融资的具体金额和用途。”公关总监小陈轻轻推开门,语气带着点兴奋。
“让他们再等会儿,签约结束再统一回应。”林野摇摇头,目光重新落回面前的融资协议上。协议上“20亿人民币B轮融资”的字样格外醒目,国家医疗健康基金领投12亿,红杉资本跟投8亿,估值直接冲到200亿——这个数字,比2024年创业时的目标翻了上万倍。
可他心里没多少轻松,昨晚老周发来的消息还在眼前晃:“陈默联合了三家小型脑机企业,在行业论坛发起‘反对神经纪元垄断’倡议,已经提交给卫健委了,还附了所谓的‘打压证据’。”那些所谓的证据,不过是他之前提交的硅谷脑科虚假宣传的材料,被陈默断章取义,说成了“利用监管资源打压同行”。
“林总,协议没问题,我们可以签约了。”国家医疗健康基金的李代表合上文件夹,伸出手,“我们看好神经纪元的医疗普惠方向,也相信林总的初心,这笔钱,会全力支持你们的老年认知维护和脑瘫康复产品线。”
林野握住李代表的手,指尖传来沉稳的力量:“谢谢李代表信任,我们一定不辜负这笔资金,把产品做得更扎实,让更多人受益。”
签字的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来,在协议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野看着自己签下的名字,突然想起2026年拿到50万扶持资金时的场景,当时他和陈默、苏晚在民房里,对着那张薄薄的支票,笑得像个傻子。如今公司做大了,身边的人却走散了,心里难免有点空落落的。
签约仪式刚结束,媒体就蜂拥而入,话筒和摄像机瞬间围了上来。“林总,请问这次融资的主要用途是什么?”“面对硅谷脑科发起的‘反对垄断’倡议,您有什么回应?”“神经纪元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会不会真的存在垄断行为?”
林野接过话筒,声音平静却坚定:“这次融资的20亿,10亿用于老年认知维护设备的产能扩张,在合肥建生产基地,预计2039年产能提升至50万台/年;5亿用于脑瘫康复设备的技术迭代;剩下5亿,投入全球化筹备,主要调研欧洲市场的准入政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媒体:“至于所谓的‘垄断’,我想澄清几点。第一,神经纪元的市场份额,是靠产品和服务赢来的,我们的‘小脑环’定价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还纳入了医保;第二,我们从未打压任何同行,之前提交硅谷脑科的证据,是基于用户反馈的正当维权;第三,我们欢迎良性竞争,但反对虚假宣传和恶意诋毁,希望行业能共同守住医疗的底线。”
媒体的提问还在继续,林野的手机却震动了下,是苏晚发来的消息:“卫健委已经收到陈默的联名倡议,我们正在核实情况,你放心,真相会水落石出。另外,滨江创投刚才发公告,要减持10%的股权,退出神经纪元董事会。”
林野心里一动。滨江创投是公司早期的投资方,当年陈默主张接受他们40%的股权,是他坚决反对,只让渡了20%。这些年,滨江创投一直想让公司扩大消费级产品线,和他的医疗方向格格不入,现在突然减持退出,说不定和陈默有关。
“抱歉,各位媒体朋友,我还有点急事要处理,后续采访让公关部的同事配合大家。”林野结束了采访,快步走进办公室,老周已经在里面等着了,手里拿着滨江创投的减持公告。
“林总,滨江创投的公告里说,‘因投资策略调整,决定减持神经纪元10%股权,退出董事会’,但我查到,他们的法定代表人昨天和陈默见过面。”老周的语气带着担忧,“我怀疑,他们是故意配合陈默,想给我们制造麻烦。”
“意料之中。”林野坐在椅子上,揉了揉眉心,“滨江创投一直想让我们做消费级产品,我没同意,他们早就有退出的想法了,现在不过是借陈默的事顺水推舟。”他顿了顿,“减持就减持,正好国家医疗健康基金进来了,持股35%,成了第一大股东,以后公司的方向更明确了。”
老周点点头,又递过来一份文件:“这是社区医院的最新反馈,云平台上线三个月,已经覆盖了50万用户,认知障碍恶化率降低了40%,好多老人都给我们发来了感谢信。”
林野翻开文件,里面夹着几张手写的感谢信,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真诚。有张是张大爷写的:“神经纪元的云平台太好?了,医生上门服务,数据说得明明白白,比那些花里胡哨的虚假宣传靠谱多了,谢谢林总,谢谢神经纪元!”
看着这些感谢信,林野心里的阴霾散了不少。他做这些,不就是为了让这些老人能用上靠谱的产品,少走弯路吗?陈默的诋毁、滨江创投的退出,在这些真实的反馈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对了,林总,苏处长刚才送来一份材料,说是关于家用脑机产品准入标准的补充说明,里面有很多对我们有利的条款。”老周把一份密封的文件放在桌上,“她还说,让你注意安全,陈默可能还会有别的动作。”
林野打开文件,里面是苏晚手写的批注,标注了“临床数据必须公示”“禁止虚假宣传”等条款,都是针对陈默这类企业的。他能想象到苏晚在卫健委里为这些条款据理力争的样子,心里暖烘烘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总能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下午,林野去合肥考察新生产基地的选址。飞行车平稳地行驶在高速上,两边的农田覆盖着一层薄霜,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他拿出手机,给苏晚发了条消息:“谢谢你送来的材料,融资很顺利,滨江创投减持退出了,国家医疗健康基金成了第一大股东。”
没过多久,苏晚回复了消息:“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能行。滨江创投退出是好事,以后没人再逼你做消费级产品了。对了,我爸妈问你什么时候有空,想再请你吃饭。”
林野看着消息,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上次去苏晚家吃饭,她母亲做的红烧肉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父亲聊起老家亲戚的需求,眼里满是期待。“等合肥的生产基地定下来,我就去找你。”他回复道,“到时候,我给叔叔阿姨带点合肥的特产。”
飞行车快到合肥时,林野的手机又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里面传来陈默阴鸷的声音:“林野,恭喜你融资成功啊,不过别高兴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