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千年一吻 > 第1279章 北门隐忧

第1279章 北门隐忧(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北门学士议事处

北门学士议事处设在禁中临近紫宸殿的一处独立院落,环境清幽,陈设雅致,却自有一股不同于外朝的机密氛围。此处虽无雕梁画栋的极致奢华,但一应器物皆精,往来之人皆屏息凝神,透着为中枢决策服务的严谨与肃穆。

武媚并未大张旗鼓地驾临,只带了上官婉儿及两名贴身女官,悄然出现在议事处的门外。当值的北门学士闻讯,连忙率其余几人疾步出迎,躬身行礼,神色间带着些许意外与恭谨。

“都起来吧,不必多礼。”武媚的声音平和,听不出情绪,她径直走入室内,目光扫过壁上悬挂的舆图与案几上堆积的文书草案,最终落在那几位垂手侍立的学士身上。“朕今日得闲,过来看看你们。近来政务繁剧,诸位辛苦了。”

“臣等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为首的年长学士躬身应答。

武媚在一张铺着软垫的檀木椅上坐下,上官婉儿无声地侍立其侧,已然准备好记录要点。武媚状似随意地拿起案几上一份关于漕运新策的讨论稿,翻阅了两页,仿佛不经意般问道:“太子近来监国,颇多建树,朝野赞誉之声不绝。他年轻,有锐气是好事,只是不知……日常理政之余,都与哪些臣工往来论学?可曾对朝中现行诸般举措,有过什么……独特的见解?”

她的语气温和,如同关心儿子学业、人际的母亲,但那双凤目深处闪烁的微光,却让在场的北门学士们心头一凛。他们都是浸淫权力边缘多年的聪明人,立刻领会到这看似随意的垂询背后,隐藏着何等深意。

几位学士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由那年长者谨慎回禀:“回天后,太子殿下勤勉政务,常召东宫詹事府属官及门下、中书两省部分年轻官员议事论学,如骆宾王、刘祎之等,皆以才学敏捷见称,常得太子垂询。论学内容,多涉经史义理,亦常结合当下时政,如均田、漕运、边备等实务。”

他略作停顿,似乎在斟酌措辞:“至于见解……太子殿下天资聪颖,于经义理解常有新解,于政事亦不乏独到看法。譬如……殿下似对狄仁杰、魏玄同等几位以干练、刚直闻名的官员,颇为欣赏,曾言其为‘社稷之器’。”他点到即止,并未深入描述李贤对那些“现行举措”的具体看法,但“欣赏刚直干练之臣”这一点,已足够传递出某种信号。

另一位稍显年轻的学士补充道:“太子殿下治学严谨,有时……会对臣等草拟的诏令细则,询问其立法之本意与施行之细节,以求甚解。”这话说得更加委婉,但结合紫宸殿中李贤对科举细则的“补充意见”,其意自明。

武媚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带着那抹浅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笑意。她指尖轻轻敲击着椅子的扶手,频率稳定。上官婉儿在一旁奋笔疾书,将这些名字——“骆宾王”、“刘祎之”、“狄仁杰”、“魏玄同”,以及“询问诏令细则”等关键信息,清晰无误地记录下来。

“嗯,太子勤学好问,能识才用才,是好事。”武媚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稳,“你们身为近臣,当尽心辅佐,亦需时常提点于他,为政之道,除锐意进取外,亦需懂得权衡全局,体察上意。”

“臣等谨记天后教诲。”众学士齐声应道。

武媚又随意问了几句关于其他政务草案的进度,便起身离去,仿佛真的只是一次寻常的巡视。然而,当她走出北门学士议事处,步入秋日微凉的风中时,脸上的那抹浅笑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沉的冷凝。

上官婉儿跟在她身后,能清晰地感受到前方那道凤影周身散发出的、几乎凝成实质的低气压。她知道,北门学士们谨慎的汇报,非但未能打消天后的疑虑,反而如同在一幅已然勾勒出轮廓的警讯图上,填上了更确凿、也更令人不安的色彩。太子李贤,已不再仅仅是那个聪慧的儿子,他正在自觉地编织属于自己的政治网络,凝聚着可能与天后意志相悖的力量。

这北门之内,因太子的“贤声”而起的隐忧,已深深植入了武媚的心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