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万里行纪(1 / 1)
赤道的烈阳毫无保留地倾泻在爪哇南洲的海面上,将蔚蓝的海水炙烤得蒸腾起若有若无的雾气。“探索者”号劈开金色的波浪,稳健地向北偏东方向航行,那是返回墨城的航线。舰船仿佛一个移动的、满载着记忆与见闻的宝库,在无垠的海面上划下归途的痕迹。
舰舱内,海风透过舷窗带来些许凉爽。李弘独坐于书案前,案上不再是格物院的原理图或政经学院的策论,而是厚厚一摞他亲手记录的巡察笔记,以及沿途收集的各式图册、地方志略,甚至还有几片来自雨林州、色泽奇异的干燥树叶作为书签。墨锭研磨出的墨汁早已干涸多次,又被他一次次重新化开,记录下跨越四季的万里行纪。
他闭目凝神,一年来的光影便在脑海中流转、交织。
首先是链州,那海防前哨的咸腥与紧绷。周崇山沙盘前的自信,“望归”哨所镜片上那道细微却刺目的裂纹,戍卒们黝黑面庞上被海风刻出的纹路,以及市集暗巷中窥探的阴影与政务厅内暗藏的机锋……那是权力与责任、光鲜与艰辛并存的华胥东大门。
景象继而南移,是爪哇北、中、南三洲无边无际的、在阳光下泛着油绿光泽的稻田。巨大的蒸汽提水机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将河水引向高处渠网;工坊区内,新式织机穿梭不息,出产的布匹质地细密,远销海外。他记得与老农蹲在田埂边,听他们念叨着新政带来的粮种改良与仍觉沉重的赋税;也记得在巨大的机械旁,年轻工匠眼中闪烁着对技术革新的狂热与自豪。
画面又转向更南端,那是闷热、潮湿却又充满生机的雨林州。参天古木遮蔽天日,开拓者们用蒸汽斧锯艰难地开辟出道路与定居点,瘴疠与蛇虫是常客,而归化的土着部族,眼中既有对未知的敬畏,也有对更好生活的渴望。他亲眼见过因水土不服而倒下的移民,也参加过简陋却真诚的、庆祝新村落成的篝火晚会。
还有珍珠州星罗棋布的岛屿,渔民们驾驭着安装有小蒸汽辅助动力的新式渔船,收获着大海的馈赠,也担忧着越来越频繁的远海风暴;霞屿州的前沿哨所,戍卫们面对茫茫大洋,眼神孤寂而坚定……
无数张面孔在他眼前浮现:链州哨所那抱怨枪重的年轻士兵,爪哇田埂上絮叨的老农,雨林州眼神复杂的土着首领,珍珠州皮肤黝黑、笑声爽朗的渔家女,霞屿州沉默擦拭枪械的老兵……他们的喜悦、忧虑、期盼、彷徨,共同构成了华胥最真实、最生动的脉搏。
他睁开眼,提笔在笔记的最后一页写下总结:
“华胥之基,在于民。新政已播惠四方,格物之利初显。然,吏治执行常有偏差,海防重镇亦存隐忧;族群融合,心合难于形合;疆域广袤,贫富教化犹有不均。此非立国理念之失,实乃开拓前行之必然艰险。吾辈所见,非止繁华,更有沉疴与暗礁。守护此燎原之星火,拓此荆棘之新路,其责重矣。”
笔尖落下,他长长吁出一口气。这一年的万里之行,洗去了他最后一丝书斋中的理想化,将“华胥”二字,从一个恢弘的概念,锤炼成了沉甸甸的、由无数具体的人和事构成的、需要精心呵护与不断开拓的现实。归途虽启,心境的航船,却已驶入了更广阔、也更复杂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