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归途夜话(1 / 1)
“探索者”号划破平静的夜海,仿佛航行于墨色绸缎之上。天穹如盖,缀满碎钻般的星辰,银河斜挂,清冷的光辉洒满甲板,也勾勒出凭栏而立的两个身影。海风带着白日残留的暖意与深夜的微凉,吹拂着李弘的衣袂,也撩动着云霜束在脑后的几缕发丝。
巡察已近尾声,目的地墨城在望,一种不同于出发时的静谧笼罩在两人之间。李弘望着那无垠的星空与深邃的大海,白日里整理笔记时的万千思绪再次涌上心头,他忽然有种倾诉的欲望,而身旁这位沉默的副使,或许是此刻唯一能理解这趟旅程重量的人。
“云副使,”李弘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一年前离港时,我心中所想的华胥,更多是格物院图纸上的线条,政经学院策论中的辞藻,虽知开拓不易,终究是隔了一层。如今……”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如今方知,这‘不易’二字,是何等具体而微。”
云霜侧首看了他一眼,并未打断,清冷的眸子在星光下显得格外深邃。
“在链州,我见到最严密的防务下,戍卒磨损的军服和带裂纹的镜片;在爪哇,我看到蒸汽机轰鸣的工坊旁,农人依旧要为加征的半成税而蹙眉;在雨林州,开拓者的勇气令人钦佩,但他们与土着之间的隔阂,并非一纸‘融土’政令便能轻易消除。”李弘的声音低沉下去,“我曾以为,只要制度优良,技术先进,前路自然平坦。如今才懂得,再好的理念,落地之时,亦需面对人心的权衡、利益的纠缠、以及这万里疆域上千差万别的现实。这‘华胥之路’,远比我想象的更为复杂,也……更为艰巨。”
这是他首次如此坦诚地剖析自己的认知转变,承认曾经的理想化与现实的落差。
云霜静静听着,海风吹动她额前的碎发。良久,她才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比平日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或许是认同的意味:“巡察使能看到这些,此行便不虚。”她目光转向远方黑暗的海平线,“链州军械账目之差,根源不在数字,在于军需采买与地方商号勾连的利益网络;爪哇农税之怨,非仅税率,更在于基层吏员执行时的层层加码与摊派。您看到了表象下的暗流,这比熟读一百本政论更为可贵。”
她顿了顿,继续道,语气带着她一贯的冷静剖析:“至于雨林州的隔阂,‘融土’非一日之功。朝廷赐予田地、教导技艺是‘恩’,但真正要化其心,需尊重其俗,取其贤者参与治理,令其自觉是华胥一员,而非被教化之民。此中分寸,微妙至极,非强硬可成。”她所言,正是李弘心中模糊感受到却未能清晰表达的困境。
李弘有些讶然地看向云霜。他知晓她观察力敏锐,武艺高强,却不知她对政事人情亦有如此透彻的见解。这一年来,她多数时候只是沉默地执行护卫职责,偶尔提示风险,如此长篇大论且直指核心的分析,尚属首次。
“云副使见识深远,李某受教。”李弘由衷说道。
“职责所在,提供观察视角而已。”云霜微微颔首,恢复了平日的疏离,“巡察使能于繁复表象下捕捉关键,体察民情之细微,此乃天赋,亦是仁心。一年历练,成长显着。”
这是她第一次明确肯定他的成长。话语依旧简洁,不带情绪,却让李弘心中微微一暖。他知道,来自这位墨刃精锐的认可,含金量极高。
星光之下,海风之中,一番短暂的夜话,没有过多的情感流露,却完成了一次基于共同经历的理解与认知交流。归途的航向未曾改变,但甲板上的两人,对彼此、对这段旅程的意义,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那横亘在最初的、职务性的距离感,似乎在这星海之夜,被悄然拉近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