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229章 老朱先发制人?准备挨骂吧!

第229章 老朱先发制人?准备挨骂吧!(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至此,今日下午所谓京城的钟鸣鼓震啊!

南京城内,但凡是够品级、有爵位的,无论是在衙署小憩,或在家中闲坐的,甚或真在病榻上呻吟的,无一例外,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聚官钟鼓”骇得魂飞魄散。

“快!快备朝服!”

“老爷,轿子!轿子备好了!”

“让开!都给本官让开!”

街道上瞬间乱作一团。

马车争道,轿夫狂奔,骑马者扬鞭疾驰,平日里讲究的官仪体统此刻荡然无存。

人人脸上都写着惊疑与恐惧,互相打探着,却无人知晓究竟是何等泼天大事,能让那位洪武爷在此时敲响这只有在社稷危亡之际才会动用的钟鼓。

“莫不是北元破了边关,打到了江淮?”

“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无!”

“或是……京城有变?有奸人作乱?”

“慎言!速行!迟了怕是项上人头不保!”

这一次完全超越以往任何一次的问题,仅一个投献代表的意义超越了所有!

无数人……

或者准确点说,当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王公贵胄、部堂大员们,衣衫不整、气喘吁吁地赶到奉天殿前广场时,看到的是一片更加令人心惊的景象。

殿前侍卫完全比平日多了数倍,且个个顶盔贯甲,手持利刃,眼神冰冷地扫视着每一个匆忙赶来的官员,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

这里也没有往常朝会前的低声寒暄,没有按部就班的排班整理,所有人都在一种极致的压抑和不安中,胡乱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目光惊惧地望向那紧闭的奉天殿大门。

叶言混杂在人群中,通过几个分身的视角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心中算是彻底明了,朱元璋这是要借朱标之口,将“投献”这颗炸弹,当众引爆!

而且,老朱特意这样搞,证明他确实瞬间明白了投献的弊端,明白此事到底多么重大!

“铛!咚——!”

“吱呀——”

当开会的大鼓被敲响,当沉重的殿门终于缓缓开启后。

百官屏息凝神,鱼贯而入。

这一刻,他们微微抬眼看到的是端坐在龙椅上极为端庄的老朱。

对方完全没有表情,此时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怒目而视,甚至都没有扫视丹墀下的群臣。

他只是靠着椅背,静静地坐着哪里,耐心的等待所有人进殿,站好。

那老朱不吼不喊,反倒是比任何时刻的咆哮都更令人胆寒。

现场也无人敢出声,连呼吸都默契的刻意放轻。

整个奉天殿也仿佛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着所有官吏的侥幸与不安。

良久后。

老朱终于动了,他看到了所有人进殿……终于微微抬起眼皮,目光平淡地掠过下方黑压压的人头上,在所有人的内心不安下,他最后锁定在了站在勋贵班列最前方的太子朱标身上。

朱标这一刻人都傻了,好家伙,我努力半天看来对自己这个爹没任何意义啊。

这是明牌要以最高规格,最残忍的手段处理这件绝对重大的事!

突然间!

“太子。”

“儿臣在!”

朱标当时还想事呢,闻言,颇为紧张的出列躬身。

老朱却看都不看他,依旧看着百官,看着奉天殿外。

“你今日午后与朕所言之事,实乃真正关乎国本之事,非同小可。现在,咱的满朝文武皆在于此,你便将你之所见、所察、所虑,原原本本,再与他们说上一遍吧。”

老朱内心一定愤怒,但面上却如同心有惊雷,面如静水。

这段话……

“!!!”

那是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朱标身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需要太子在如此非常之时的非常之朝上,亲自向全体百官陈述?

朱标的心再度猛地一紧,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这位太子当时也深吸一口气,那才努力压下心中的波澜,立刻躬身道:“儿臣遵旨。”

而这之后,他根本也不墨迹,此刻需要的就是如实汇报。

这小子也没有添油加醋,完全是将他此次格物下,从天下田亩户口数据的异常,到具体田产纠纷案例,再到暗中查访所知的“投献”运作模式、百姓的无奈、官绅的渔利,以及此举对朝廷税基、社会稳定的巨大危害,条理清晰、证据确凿地陈述了出来。

而就是随着他平静而娓娓道来的真相出现后,大殿内的气氛骤然变的奇怪了。

百官从最初对于此次陆然开朝会的惊异,此刻逐渐变为震惊,真正的震惊,乃至于可以说是惊骇!

虽然朱标依旧没提及‘投献’二字,但所说的事已经让所有人彻底变了表情,脸色极为精彩!

他们刚刚或许只是害怕这种突如其来的朝会举行,那么现在就是最纯粹的心虚加害怕了。

这事儿谁不知道?

江南的阁老,北边的将军,谁家没几亩来历自百姓的田地?

这事说白了,平日里大伙都心照不宣,闷声发财,谁能想到太子爷今天把这粪坑盖子当众掀了?

百官中。

哪怕是真正的重臣,例如站在站在武将头一个的徐达,脸那也绷得像块石头。

他自个儿是清廉,可他手下那帮杀才,还有那些勋贵子弟,有几个屁股干净的?

他心里都咯噔一下,朱元璋这皇帝是突然准备清算此事了?

可他怎么会知道呢?

况且,这一刀如果砍下来,怕是半个功臣楼都得塌!

他眼角余光扫了扫身后,几个侯爷伯爷的腿肚子都已经在抖了。

文官那边,胡惟庸站在最前头,脸上看不出动静,可官袍袖子里的手攥得死紧。

此事,不就是投献吗?

就这个事,他更是门清,他可是现在名副其实的文官之首,百官权力巅峰。

在叶言没来之前,仅仅四年,洪武的俸禄之低……这个事儿,乃百姓和官吏间的默契,本就是洪武时期的特色情况,百姓躲避徭役有利益,官吏借人家的地顺手养家糊口也有利益。

那么,这事参与的人多不多?尤其在没高薪养廉之前……

再而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