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人菜还瘾大的孙十万(2 / 2)
但是你要是治国就安安心心、老老实实的治国呗~
把打仗的事交给手底下的武将去做不好吗?!
为啥偏要一次一次又一次的亲征?!
关键是亲征还打不出来什么名堂。
一直在被曹魏各种花式吊打!
简直是华夏历史上君主当中的一朵奇葩。
对于孙权这种“一直十万大军亲征,一直被吊打”的行为。
鲁肃和周瑜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人菜瘾还大!
掂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
偏要带兵强出风头,证明自己。
结果就是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试想一下。
一个国家的君王每次御驾亲征,结果都是被敌军花式吊打。
打了许多年都是寸功未立。
这样的君主还能有什么威望吗?!
这样的国家。
还敢对外打仗吗?!
很明显帅。
不敢!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你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每次对外亲征都是被吊打。
你让你手底下的文臣武将作何感想?!
你治下的江东百姓。
又如何去想?!
自古以来。
君王御驾亲征。
向来都是一件可以提升国民自信、国家威望的事情。
说白了。
君王御驾亲征严格意义上来讲。
都不算是一个军事行为。
而是政治行为!
不然君主闲的蛋疼不让自己手底下的武将去打仗、自己累死累活的去亲征?!
这不是有毛病吗?!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
君主的御驾亲征。
一定是稳赢的战争!
只有这场战争己方的把握有个近乎十成。
基本上是手拿把捏!
这样君主才会趁势御驾亲征。
毕竟稳赢的局。
自己这个君王过去混个功绩。
顺带提升自己的名望。
还能在史书上记载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乐而不为?!
所以说。
历史上的御驾亲征。
基本上都是以获胜告终的!
毕竟像孙十万、大明战神这种“人才”。
几百年才出的了一个……
但是很遗憾。
东吴刚好撞上了这么一个“人才”君主。
不仅人菜。
还瘾大!
能把稳赢的局子打成被碾压局。
也是没谁了……
孙坚和孙策一想到自己未来的继承人是这么一副德性。
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知道孙权在军事上面完全是“一坨”。
但是再次看到孙权的“丰功伟绩”。
父子俩人恨不得有杀了孙权的心!
哪怕是鲁肃这个并不那么看重军事的世家子弟。
也是被孙权的“离谱”战绩给雷得一愣一愣的……
周瑜那就更别说了。
原本对于孙权的一点好感。
基本上全败光了……
至于诸葛亮。
此时也没心思继续理会孙家父子的心情。
他将目光继续投向之后的战斗内容
【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
【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
【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
【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平息众怒,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
【实则劝魏明帝曹戳,坚守不战。】
【曹觀接到上表,也不允许司马懿出战】
【便派卫尉辛毗作为持节使者,到前线节制司马懿。】
【自从辛毗来到司马懿军中。】
【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佯装大怒。】
【就要带兵出击。】
【每当此时,辛毗就会杖节立于军门,阻止司马懿出兵。】
【司马懿遂不出兵。】
看到这里。
诸葛亮跟金榜当中的自己想法一摸一样……
那就是司马懿压根就没想着迎战。
就是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态度。
准备把战争时间无限的拖下去。
等到他们拖不起了。
他们曹魏一方自然就赢了……
虽然这个方法非常苟。
但是诸葛亮不得不承认。
这的确是打中了他的命门!
毕竟就算他再怎么奇智百出。
面对缩到“乌龟壳”里面的司马懿。
也是无计可施啊……
想到这里。
诸葛亮不禁叹了口气。
司马懿!
你果然是吾之大敌!
虽然不想承认。
但事实就是。
司马懿这样的“乌龟”打法。
是对付诸葛亮北伐最好的方式!
看似简单。
那就是有效!
诸葛亮沉思了片刻。
也是着实没找到什么好的破局之法……
没办法!
敌我双方实力差距过于悬殊。
敌方用这种“最笨”的方法。
就能让他北伐大军无功而返……
尤其是“天命”也不在他们这边。
因为他已时日无多矣……
诸葛亮深知。
他这最后一次北伐本来就是奔着打持久战去的。
不然也就不会直接在五丈原来上一手战区屯田了。
结果自己寿命将至。
这不是上苍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吗?!
如果自己死了。
那所谓的战区屯田跟曹魏打持久战的计划也就无疾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