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废墟警告(1 / 2)
窗外的炮火声,从凌晨那石破天惊的第一声巨响开始,便再也没有停歇过。
它不再是遥远的背景噪音,而是变成了这座城市的呼吸——一种沉重、痛苦、濒死般的呼吸。
闸北、虹口方向的天空被持续不断的闪光映成一种病态的、变幻不定的橘红色,
浓黑的烟柱如同巨兽的触手,扭曲着升腾,将午后的天光也滤得昏暗压抑。
爆炸声时而密集如擂鼓,震得人心肝俱颤;时而零星炸响,却更显突兀和惊心。
流弹尖锐的呼啸声偶尔划过租界上空,引发一阵阵恐慌的骚动。
安全屋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收音机彻底哑火,
只能收到一片象征死亡的电磁噪音,切断了他们与外界官方信息最直接的渠道。
未知,是最大的恐惧。日军推进到了哪里?守军情况如何?
租界的态度是什么?混乱到了什么程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生死。
韩笑靠墙坐在地上,右臂搭在屈起的膝盖上,
左臂的伤口已被林一重新仔细清理并包扎好。虽然注射了抗毒血清并用了药,
但毒素造成的麻木感和深层刺痛依然持续折磨着他,额头上不断渗出虚汗,脸色苍白。
然而,比身体不适更让他焦躁的,是这种被困在笼子里、对外界一无所知的处境。
他习惯了在街头巷尾、在茶楼酒肆、在三教九流中获取信息,
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现在,像地鼠一样缩在暗无天日的地下,让他浑身不自在。
“不能再等了。”韩笑突然开口,声音因伤痛和缺水而异常沙哑,但语气斩钉截铁,
“必须出去看看。像个瞎子一样躲在这里,鬼子打到家门口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林一正在桌前就着煤油灯昏暗的光线,用随身携带的简易显微镜,
观察从韩笑伤口取样培养的微生物涂片,试图分析毒素成分。
闻言,他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冷静而锐利:
“你的伤势不稳定,外面太乱。流弹、溃兵、趁火打劫的匪徒,
还有青瓷会的眼线,现在出去风险系数太高。”
“风险?”韩笑扯动嘴角,露出一丝带着痛楚和讥讽的笑,
“林博士,待在这里就没风险?等炮弹砸穿屋顶?还是等‘清道夫’闻着味儿摸上门?
老子当年在苏格兰场追查开膛手,在沪西跟亡命徒枪战,也没像现在这么憋屈过!”
他习惯性地用了过去的辉煌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但“苏格兰场”和“沪西”这些词,此刻听来却有种恍如隔世的苍凉。
他不再是那个代表法律和秩序的韩探长了。
“我们需要确切的情报,”韩笑继续道,目光扫过林一和一旁忧心忡忡的冷秋月,
“战局到底如何?租界什么反应?市面上乱成什么样了?
还有……青瓷会那帮杂碎,有没有趁乱搞事?这些,光靠猜不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得回老地方看一眼。”
“老地方?”冷秋月疑惑。
“侦探社旧址。”韩笑吐出几个字,眼神复杂,
“那边靠近闸北,消息灵通的三教九流多。就算……就算被炸平了,
从废墟和周边街坊的嘴里,也能掏出点真东西。比在这里干耗着强。”
林一沉默了片刻。他深知韩笑的能力,在这种混乱时期,
官方信息渠道瘫痪,底层社会自有其一套信息传递和生存法则,
而这正是韩笑所擅长的。僵持在这里,确实被动。
“你的伤……”林一仍是担心。
“死不了!”韩笑有些不耐烦地打断,尝试活动了一下左臂,
剧痛让他额头青筋一跳,但他硬生生忍住,
“一点小毒,还废不了我韩笑!放心,我有分寸,就是去探探路,不惹事。”
他挣扎着要站起来。
林一知道劝阻无用。
他走到角落,从一个隐蔽的暗格里取出一把保养良好的柯尔特1911手枪和几个压满子弹的弹夹,递给韩笑:
“带上。以防万一。你的配枪留在巡捕房了,这个用着顺手些。”
韩笑接过枪,熟练地检查了一下枪机和弹匣,插进后腰,用半旧的工装外套下摆盖好。
动作干净利落,仿佛回到了过去出外勤的时候。
“谢了。”他看向林一和冷秋月,语气少有的郑重,
“我快去快回。你们锁好门,谁叫也别开。”
没有再多言语,韩笑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头上的旧鸭舌帽,悄无声息地拉开一条门缝,
像一道影子般滑了出去,迅速消失在昏暗、弥漫着不安的楼梯口。
街道上的景象,比隔着窗户感受的更加触目惊心。
往日还算繁华的法租界边缘地带,此刻行人稀少,且个个行色匆匆,面带惊惶。
许多店铺都上了厚厚的木板,仿佛在抵御即将到来的风暴。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味、灰尘味,还有一种恐慌发酵后的酸腐气息。
偶尔有巡捕房的巡逻队快步走过,表情紧张,如临大敌。
远处闸北方向的炮声如同永不停歇的闷雷,持续敲打着每个人的耳膜。
韩笑尽量低着头,贴着墙根的阴影快速移动。
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拐角。他避开主要街道,专挑七拐八绕、污水横流的里弄穿行。
越靠近老城厢和闸北方向,景象越发破败混乱。
路上开始出现携家带口、推着独轮车、背着简单包袱的逃难人群,哭声、喊声、咒骂声混杂在一起。
一些溃散的士兵,军服褴褛,丢盔弃甲,眼神空洞地夹杂在人群中。
倒塌的房屋、烧焦的梁柱、破碎的玻璃随处可见,无声地诉说着炮火的残酷和无情。
他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他加快了脚步,凭借着对地形的极致熟悉,
在废墟和混乱的人流中艰难穿行,像一条游鱼,滑向记忆中的那个地方。
越接近侦探社所在的弄堂,不祥的预感就越发强烈。
空气中的焦糊味越来越重,还夹杂着一种木材和织物燃烧后特有的、令人作呕的气味。
终于,拐过最后一个熟悉的街角,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一窒,脚步猛地钉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