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在后宫开冥途 > 第413章 碑不会骗人,但人会装瞎

第413章 碑不会骗人,但人会装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毕竟,一座日夜显血、鸣铃示警的碑台,对帝王权威而言,终究是眼中刺。

可工程从第一天起便屡屡失败。

砖石砌至半丈,莫名崩塌;换匠人,换材料,乃至请术士做法七次,皆无效。

泥土松软如腐,地基无法稳固,连最老的监工都跪地痛哭:“这墙……不能围啊!它要是被遮住了,那些看不见的人怎么办?”

当晚,皇帝案头出现一份匿名奏折,无署名,无印章,仅附一张水墨画。

画中,沈青梧立于昭冤台前,背影孤绝。

她身后,万魂低首,如潮水般伏地而跪。

天空无日无月,唯有她脚下延伸出一条幽深之路,通向冥冥深处。

题字一行,笔锋凌厉:

“明之所照,不在宫阙,而在人心。”

萧玄策久久凝视,直至烛火将尽。

最终,他提笔批下两字:“停工。”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律动于无声之处。

那一夜,线清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巨大织机前。

丝线纵横如网,每一根都连着一个活人的命运,轻轻一颤,便有人生离死别。

她想触碰,却发现自己的手也成了丝的一部分。

而在织机中央,一根漆黑如墨的主线剧烈震颤,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第414章丝断天罚

线清是在破晓前醒的。

梦中那架织机太大,大到看不见尽头,每一根丝线都像活了一般,在风里轻轻震颤,发出细微如泣的鸣响。

她记得自己伸手去触碰其中一根连着市井小贩的命线,指尖刚一碰到,那人便在梦外暴毙于街头——仵作查不出因由,只说五脏俱裂,状若惊怖而亡。

可最让她心悸的,是中央那根漆黑主线。

它不似其他命丝纤细透明,而是粗如拇指,墨黑如渊,仿佛由无数冤魂缠绞而成,脉动之间竟有低沉轰鸣,像地底奔涌的冥河。

而它的源头,直指皇宫东暖阁——萧玄策批阅奏章之地。

她猛地睁眼,冷汗浸透中衣。

来不及梳洗,她披上素袍便往清明寺疾行。

天还未亮,宫道上雾气弥漫,两旁槐树影影绰绰,宛如守夜阴兵。

清明寺内,九卷命丝悬于梁上,幽光微闪。

她咬破指尖,以血启封,将灵识注入主图谱——《万命经纬图》。

图卷徐徐展开,金线银丝交织成天下命格网络。

她的目光迅速锁定东暖阁方位,果然,三道政令轨迹呈暗红之色,分明已被“律判”标记为违天序、压昭冤、阻魂诉。

第一条:拟裁撤清明司巡查京畿之权,归吏部统辖;

第二条:禁民间传诵昭冤台碑文,违者以“惑乱民心”论处;

第三条:今后凡疫灾流民处置,无需报备清明司,由户部全权决断。

每一条,都是对“律”的挑衅。

线清冷笑一声,眼中无怒,唯有一片寒潭般的清醒。

她取出袖中银梭,指尖轻捻,抽出三缕几乎肉眼难辨的预警丝线——此乃以亡者执念为基、以碑血为引所织,一旦政令真正施行,丝线即断,昭冤台自会显罚。

她将丝线悄然织入三份公文副本边缘,动作轻巧如拂尘,不留痕迹。

“你想掩住天眼?”她低声呢喃,指尖抚过最后一道文书,“可这世间,从来不是谁盖上一块布,就能假装黑暗不存在。”

当夜,春雷骤起。

一道闪电撕裂苍穹,正中御书房屋顶,轰然炸开一片瓦砾。

碎瓦坠落书案,背面朝上,赫然刻着八个朱红古篆:“尔欲掩之,天必彰之。”字迹斑驳如旧,却非宫中任何匠人所刻。

萧玄策立于窗前,玄袍未整,神色莫测。

他盯着那字良久,忽而低笑出声,笑声却无半分温度。

窗外雨势渐歇,檐滴如钟,一下一下,敲在人心。

他缓步走向玉玺底座,掀开暗格,取出一支乌木簪——簪身无饰,唯有一圈细密符纹环绕,早已黯淡无光。

那是沈青梧留下的遗物,也是他唯一私藏不曾上交宗庙的“罪证”。

他将簪子轻轻放在案头,与那块带子瓦片并列。

“你说过,因果报应,自有天律。”他声音极轻,像是对着虚空低语,“可若朕也成了‘因’,你会不会……亲手斩了我?”

话音落下,屋檐最后一滴雨水坠地,竟未溅散,反而在青砖上缓缓凝聚成一行小字:

“不是我会不会,是你敢不敢。”

风穿堂而过,烛火摇曳,映得那字忽明忽暗,如同审判之眼,冷冷注视帝王背影。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境雪原,一座孤城箭楼上,一面残破军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旗面血染斑驳,隐约可见“忠勇”二字。

城下冻土之下,三百具无名尸骨静静横陈,他们的嘴都朝着京城方向张开,仿佛至死仍在呐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