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在后宫开冥途 > 第414章 她写的最后一个字,是“等”

第414章 她写的最后一个字,是“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她合上卷册,对外只说一句:“此书成之日,便是人间无需判官之时。”

可她心里清楚,那个女人从未离去。

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化作律,化作碑,化作人心深处不敢直视的审判之眼。

春去秋来,昭冤台依旧矗立京畿北隅,血纹不褪,铃音常鸣。

而某一日黄昏,御驾启程北疆巡视,归途经一处荒山野岭。

随行内侍低声禀报:“陛下,前方乃云雾岭,民间传言……此处常有赶尸女鬼夜行山道,手持青铜铃,引百尸过桥。”

萧玄策掀开车帘,望着远处暮色中孤悬的破庙,炊烟渺渺,似有人影晃动。

他沉默良久,终是开口:

“今晚,就在这歇吧。”北风如刀,割裂暮色。

云雾岭的破庙孤悬于山脊之上,残垣断壁间飘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炊烟。

天边最后一抹余晖沉入雪线,夜幕如墨泼洒,将整座荒山吞入寂静深处。

随行禁军已在庙外扎营,火光摇曳,却照不进那扇半塌的门扉。

萧玄策独自步入庙中。

蛛网横织,香案倾颓,唯有一尊斑驳泥塑仍端坐神龛——那是位手持青铜铃的女子像,民间不知其名,只称“引魂婆”。

他凝视良久,指尖抚过案上积尘,忽觉一丝凉意渗入骨髓。

子时三刻,风起。

不是寻常寒风,而是带着阴煞之气的冥风,自山脚盘旋而上,卷起千堆雪,仿佛天地都在屏息。

远处山道尽头,一道身影缓缓浮现。

她背负一具腐尸,步伐平稳如尺量,每一步落下,雪地便无声开裂,生出一圈圈幽蓝纹路。

青铜铃在她腰间轻响,声声入魂,哼的是一支古老赶尸调,调子凄清,却有不可违逆的秩序之力流淌其间。

萧玄策握紧了腰间剑柄。

他一步步迎出庙门,龙袍猎猎,在风雪中竟无半分帝王威仪,只有深不见底的执念。

待那人走近十步之内,他终于拔剑出鞘,寒光直指来者咽喉——

“你是谁?!”

风雪骤然凝滞。

那身影停下,缓缓抬头。

没有五官,唯额心一点金芒,如星坠渊,静静映着他颤抖的瞳孔。

刹那间,记忆如潮水倒灌——那个总在夜里独自巡宫的才人,那个为冤魂落泪却从不为自己哭一声的女子,那个在他梦中低语“陛下,阴阳有序,不可乱”的沈青梧……她早已不在人间,可这一缕执念,竟还在这片她枉死的土地上,背着亡者踽踽独行。

他的剑尖垂下,落地无声。

双膝触雪,重重叩首,额头抵住冰冷大地,声音沙哑得几近破碎:“你走的路,我替你铺成了坦途。昭冤台立,清明司兴,战魂得诉,奸佞伏诛……可你……能不能回来一次?哪怕一眼。”

风停了,雪住了,天地俱寂。

那无面身影微微一顿,抬起枯瘦的手,指尖轻划虚空。

两个字凭空浮现,由淡转深,似以魂力写就,又似来自亘古之前的誓言:

“不必。”

字迹未散,身影已化作灰烬般的光点,随风飘散,不留痕迹。

唯有青铜铃铛轻轻一颤,坠落在雪地上,发出清越一响,如同诀别。

庙内,泥塑神像的眼角,忽然滑下一滴浊泪。

数月后,京畿筹备大胤百年庆典,礼部奏请为昭冤台新立碑文,以彰盛世清明。

工匠齐聚殿前,请皇帝御笔亲题。

萧玄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写下“万古长明”四字,气势恢宏,群臣皆赞。

可就在宣纸将干之际,墨迹竟悄然褪去,原处浮现出两个极淡的小字,细若游丝,却刺人心魄:

“等等。”

满殿哗然,无人知其意。

唯有立于阶下的线清垂眸,指尖微颤。

她默默记下这二字,转身离去时,袖中九卷命丝轻轻震鸣,仿佛感应到了某种遥远的召唤。

多年以后,她在整理沈青梧遗物时,于一本残破不堪的赶尸手册末页,终于再见此字。

泛黄纸页上,“等等”二字墨色犹新,旁边一行小字静静躺着:

“若世人终将忘记何为公正,我就多等一百年。”

而在冥途尽头,灰金色的身影依旧伫立如初。

判魂笔尖轻颤,似有无数名字欲落未落,又似在等待某个时刻——或下一个时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