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技术的突破(1 / 2)
“烛龙”项目的启动,并未在磐石基地引起太多波澜。它被标记为丙上级权限,意味着知情范围有限,资源调配也处于中低优先级。但对于项目负责人“青鸾”和监管者“冰河”而言,这方寸之间的实验室,却成为了与时间、规则和未知进行博弈的最前线。
实验室的核心,是一个被称为“灵韵共鸣舱”的复杂装置。它并非传统的计算机或医疗设备,而是军统基于对地脉能量和意识场多年研究的尖端造物。其外形如同数层嵌套的、半透明的晶石环,环壁上镌刻着细密如神经脉络的能量导路。李琟那缕微弱的情感碎片,就被安置在最内层环的核心,悬浮于一片柔和的、模拟地脉基础频率的能量场中。
“青鸾”的工作,是尝试用各种精密的能量谐波和信息流,去“叩问”这枚碎片,试图在不引发其崩溃的前提下,解读出更深层的信息。这工作如同用最纤细的银丝去撩拨一粒濒临破碎的露珠,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精准。
而“冰河”则如同最严苛的审计官,监控着每一次实验的数据流,评估着风险系数,并不断用他冰冷的逻辑质疑着“青鸾”的方法。
“第七十三次谐波刺激,响应微弱,信噪比未达到分析阈值。”“青鸾”记录下又一次失败,揉了揉因长时间聚焦而酸胀的眉心。
“你的方法过于保守。”“冰河”的声音从一旁的监控台传来,毫无起伏,“基于现有数据模型,该碎片的结构稳定性远超预期。建议提升刺激强度百分之十五,尝试注入经过筛选的、来自‘心象库’的同类‘执念’情感模板,进行共鸣放大。”
“风险太高!”“青鸾”立刻反对,“强行共鸣可能污染碎片的原始特征,甚至导致其因外来情感注入而结构异化!”
“但按部就班的低强度刺激,效率低下。我们无法确定碎片的自然存续时间,可能在其消散前都无法获取关键信息。”“冰河”冷静地反驳,“风险与收益必须权衡。”
《易经·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能通达,通达了就能长久。)此刻,他们的研究就陷入了“穷”境,需要“变”来寻求突破。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主屏幕上,一行原本平稳运行的基础诊断代码,突然跳出了一个极其细微、转瞬即逝的异常参数。它并非来自“青鸾”的主动刺激,也非外部干扰,更像是碎片自身在能量场中,无意识间与共鸣舱的某个底层反馈机制产生的一次非预期交互。
“等等!”“青鸾”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闪而过的异常,“刚才那是什么?回溯数据流!”
数据被迅速回放、放大。那异常参数极其复杂,像是一段加密的、非标准的信息片段,其编码方式与军统所有已知的信息格式都截然不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自指性和适应性。
“这不是碎片携带的信息……”“冰河”的眉头第一次因专业兴趣而微微蹙起,“这像是……碎片在当前的‘灵韵场’环境下,自发生成的某种……防御性或标识性代码?”
这个发现让两人都感到震惊。一段纯粹的情感碎片,竟然能在特定环境下,如同生命体般产生“应激反应”?
“调整实验方向!”“青鸾”瞬间做出了决断,“暂停主动刺激。全力分析该异常参数的生成机制和结构特征!或许我们一直错了,我们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需要‘破解’的密码本,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能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的……种子!”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突破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