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册封太子(2 / 2)
东宫(毓庆宫)自此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消息传到恂贝勒府,胤禵与福晋瓜尔佳氏立刻整装,入宫向太子弟弟道贺。胤禵心中充满了与有荣焉的喜悦,他深知弟弟的才华与品性,由衷为他高兴。瓜尔佳氏更是准备了厚礼,言行间对这位年轻的储君愈发恭敬。
夜幕低垂,坤宁宫寝殿内,白日册封大典的庄严肃穆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室静谧温馨。
宫灯罩着柔和的绢纱,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宫女太监早已被挥退,只留帝后二人。
舒云已卸下沉重的朝冠和吉服,只着一身月白色的软缎寝衣,墨黑的长发如瀑般披散下来,衬得她侧脸线条愈发柔和。
她坐在梳妆台前,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支简单的玉簪,望着镜中自己眼角的细微纹路,有些出神。
玄烨亦是常服便装,走到她身后,双手轻轻按上她的肩膀,透过镜面与她对视,声音比平日里更低沉温柔:“累了?”
舒云缓缓摇头,将身子向后靠进他坚实的怀抱里,汲取着那令人安心的温度和气息。她闭上眼,轻声道:“臣妾只是……觉得像做梦一样。皇上,咱们的祚儿,今日是太子了。”
玄烨俯身,下颌轻轻抵着她的发顶,嗅着她发间熟悉的淡香,低笑道:“是啊,朕与你的儿子,是大清的储君了。怎么?朕的皇后是欢喜得傻了?”
他的打趣让舒云微微赧然,她睁开眼,握住他放在自己肩头的手,指尖微凉:“臣妾是欢喜,可……也更觉得责任重大。往后,祚儿要承受的便更多了。”身为母亲,喜悦之外,总有挥之不去的忧虑。
玄烨将她身子转过来,与自己面对面,目光深邃如夜海,却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有朕在,有你在,他会走得很稳。云儿,你忘了他是如何长大的?他不仅有天赋,更有坚韧的心性。朕看着他,便如同看到大清的百年基业,后继有人。”
他的话语带着绝对的信心,一点点驱散舒云心头的薄雾。她望着他,这个男人,是君王,是夫君,亦是他们孩子最坚实的依靠。她抬手,轻轻抚平他微蹙的眉心:“臣妾知道。只是……忍不住会多想。皇上今日在殿上,威严无比,臣妾看着您,看着祚儿,只觉得……这辈子,能陪着皇上,看着孩子们长大成才,真好。”
这话语里带着历经沧桑后的满足与感慨。玄烨心中一动,想起他们相识于微末,她那时是隆科多府中备受冷落的嫡妻,清冷坚韧,如同风雪中一枝孤梅。
而他,不顾一切地将她拉出泥沼,护在羽翼之下,看着她一步步褪去防备,展露娇柔,为他生儿育女,母仪天下。
他伸手,抚上她的脸颊,指腹温热:“朕这一生,做过许多决定,有些关乎江山,有些关乎朝局。但将你留在身边,是朕最庆幸,也最正确的决定。”他的声音喑哑了几分,带着不容错辨的深情,“若非有你,何来今日之祚儿?何来朕此刻的心安?”
舒云的眼眶瞬间红了,泪光盈然,却带着璀璨的笑意。她投入他怀中,紧紧环住他的腰,将脸埋在他胸前,声音闷闷的,却充满依赖:“皇上……”
玄烨拥着她,如同拥着稀世珍宝,轻轻拍着她的背脊:“好了,莫要想那些忧心之事。今日是祚儿的大日子,也是我们的大日子。朕心甚慰,只想与朕的皇后,共享这片刻安宁。”
他牵着她的手,走到窗边。窗外月色如水,洒满庭院,远处东宫(毓庆宫)的轮廓在夜色中依稀可见,那里亮着的灯火,象征着帝国未来的希望。
“云儿,你看,”玄烨指着那灯火,“那是我们的儿子。这万里江山,朕会为他扫清障碍,铺平道路。而你,只需安心待在朕身边,陪着朕,看着我们的儿子,如何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的话语,是承诺,是期许,更是帝王与丈夫最深沉的柔情。
舒云倚靠着他,望着那灯火,心中最后一丝不安也烟消云散。她轻声应道:“嗯,臣妾会一直陪着皇上。看着祚儿,看着禵儿,看着明珠……看着皇上开创的盛世,在祚儿手中,更加辉煌。”
夜风吹动檐下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寝殿内,帝后相拥的身影在灯下重合,低语渐渐消失在温暖的夜色里。不再需要更多的言语,多年的相知相守,早已让他们的心意相通。
这一夜,于国,是储君定立的庄严开端;于家,是他们携手走过风雨后,最为宁谧温暖的寻常一夜。而这寻常之中,蕴藏着的是足以撼动山河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