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骄兵初临宛城下,毒士笑看猛虎来(2 / 2)
笑声落地的那一刹那,城内某处也有笑。那笑不响,像一滴墨坠进水里,没什么声,却散开得很快。这笑从城隅一座四层高的酒楼上飘下,飘进街巷,飘入每一处阴影。
酒楼最上层的窗被半掩着,窗棂旧,漆色剥落,指尖抚过会起屑。一个白衣人坐在窗前,面前放着一壶温着的酒。他捏杯的手指极细,骨节分明,指腹有薄茧,那茧不是练兵的茧,是拿笔的。他抬眼望去,目光越过屋檐、梁柱与街巷,落在北门涌入的黑甲之海上。那黑甲之海在冬日的阳光里发冷光,像一整块移动的铁。
张绣站在他身后一步,手按剑柄,胸膛起伏粗重。此刻,他的“勇猛”竟在这宁静的楼上显得笨拙。他盯着街上那骑在赤兔上的人,牙齿咬得很紧,青筋在鬓角隐隐跳。
“军师。”张绣低声,“他进来了。”
“嗯。”白衣人垂眼,杯里酒色清,映得他睫毛也清。他把盏轻碰桌沿,发出一点脆响,“他不止进来了,他还笑了。”
张绣没懂。他不常懂这位军师话里那些像烟一样缠绕的意思。他只知道自己心里那股憋着的火被这笑挑起了风。那笑像在说:“你不过如此。”
白衣人看他一眼,眼里有一点像雪的东西——不是冷,仅仅是干净:“越是这个时候,将军越不必恨。恨是最好的饵。”
“我不恨。”张绣抿住唇,指节发白,“我只想赢。”
“赢不在此刻。”白衣人搁盏起身,衣袂微动,唇角乍有一丝笑,却不是对自己人那种温的笑;那笑像两片薄薄的刀片相触,无声却冰,“虎喜欢直道,喜欢在阳光底下奔跑。我们不必与他赛跑,我们只要把路做窄,把阳光拿走。把笼收好。笼不必坚——只要看起来没有。”
张绣“嗯”了一声,仍忍不住看向窗外。他看见吕布入城的队伍像一条黑龙沿街蜿蜒,首尾相连。那条龙的龙首昂着,龙眼半眯,龙牙在光里闪。他看见城北门口旗帜翻滚,守门的偏军与后队分列两旁;他看见街角的那个卖酱肉的摊儿空无一人,肉案还湿着,刀还插在肉里;他看见风吹动一只剪纸的燕子,那燕子歪着头,好像在看他。
“将军。”白衣人轻声,“去吧。按我们定的法——让他进,再关门,再点火,再响鼓,再出枪。记住一句话:不要与他比勇。你是枪,不是熊。”
张绣深深吸气:“诺。”
白衣人走回窗前,重新端起杯。杯沿在他的指下轻旋,酒面荡出一圈又一圈细小的涟漪。他目送张绣下楼,听着他一步步走远,木梯“吱呀”的声,像年岁被人用指甲一寸寸刮过。他把杯轻轻举起,对着窗外远远地倾了一个角度,那角度像无声的祝酒,又像是在向谁致意。
街上,吕布的队伍已经推进到第二个街口。第一条街的沉寂让士卒们的笑意从唇边一直漫到眼底。有人忍不住轻声说了句俏皮话,旁边人笑骂“闭嘴”,笑里却也藏不住得色。张辽立在城门里侧,刀横膝上,眼睛不动,耳朵却像猫一样灵。他听见远处东南角忽然起了两声极轻的铁器相击之声——“叮”“叮”。那声音很轻,轻到像两只蜗牛用触角碰了一下,然而那碰撞比战鼓还扎他的耳。他猛地抬头,正看见城楼阴影里有一只鸦忽然振翅,黑影一闪,竟不是飞起,而是斜斜地扑向城下,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
“关门!”张辽几乎没过脑子,声音已经炸开。他的手比话更快,刀在手,马一夹,整个人像箭射出,直扑城门绞盘。高顺那边几乎同时怒喝“盾阵——”,盾墙“啪”的一声合上,陷阵营第一列重盾落地,铁足钉进青石缝。
吕布回首,目光如电。陈宫的心在这一瞬竟怪诞地松了半指——至少,这声“关门”不是他一个人的妄想。可就在这时,城门两侧沉默如石的门洞里忽然响起低低的机括声,像有人压下了一道很久没动过的弓弦。随后,“轰”的一声,北门两侧的暗槛同时落下,厚重的横木从墙内滑出,像两道猛然伸出的臂,狠狠地拍在门扉上,把半开的门在半息之间封死。
城内,风忽地停了一瞬。那一瞬之后,风回来了,但方向变了。它不再从门外吹进来,而是从城心向四面卷。卷起的不是尘土,是一层看不见的压力:从高处压下,逼得人胸腔发闷。
“鼓——”遥远处某个高台上,一记鼓点重重落下,像把一颗大石投进井里,沉声直砸到井底。紧接着,四面八方的巷口里齐齐响起次第相接的鼓音,密如雨,疾如刀,像从一张看不见的网的每个眼里同时敲出千百只小槌。并州军在街上,黑甲如海;鼓声在街外,像四海一齐涨潮。
吕布把画戟竖起,戟锋转了个微不可察的圆,光沿着刃背走了一圈。他的脸上没有惊色,只有眼睛里极细极细的光收拢成一点。“有意思。”他低声。
“主公,”陈宫压住因鼓声而发颤的嗓子,“退——”
“退无可退。”吕布淡淡道,“门已锁,退即乱。乱则死。此城既设笼,便是要我们惊惶。人若不惊惶,笼便只是几根木。”
他一夹赤兔,马首一偏,画戟斜指,声音往前压去:“高顺!四角固守,巷口筑垒!张辽,门里布拒马,死守门闩!臧霸,取三十人入右巷,若有伏,斩其旗手!其余——随我!”
他这一声,像一柄钉子将众人的心钉回了骨上。刚才那一瞬被鼓声抽出来的空,立刻被“令”的重量填满。并州军自出生起便被教会一件事:在混乱里找声音,在声音里找方向,那声音只有一个——主公的令。
酒楼顶层,白衣人把杯中最后一滴酒轻轻倒入窗外阳光里,酒滴落下,落在地上,地上的灰尘受了这点湿,凝成一粒极小的泥珠,圆圆地滚动。他侧过脸,望着远处黑甲如潮的人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喜”到“令”的转折,眼底的那点刀片似的笑慢慢收了,换成一丝认真。
“将军。”他仿佛在与不在身边的张绣说话,声音轻到像怕惊动窗下飞过的一只蛱蝶,“虎已经进笼。笼不必急着合,先让他在里面走一走,撞一撞。今夜,让他尝尝城的硬——不是墙的硬,是心的硬。”
他把手指按在窗棂上,指腹轻轻摩挲,旧漆在指下剥落,像什么东西在他指下被翻译出来。然后他将手指抬起,虚虚地向北门一点:“落闩,鸣鼓,熄灯。关街门,断巷尾。请他入席——他喜欢热闹,我们便给他热闹。”
窗下的风铃又响了一下。白衣人低低地笑,笑里没有恶意,只有一种看着棋盘上那颗最锋利的子终于落到自己早就画好的线上的那种满足。他在心里为远方那位骑在赤兔上的人敬了一杯酒:彼此同道,只是走法不同。刀与笔,殊途同归。
城里鼓声愈急,街口一线黑影起伏露出枪头,寒光一串串在日里跳。吕布的画戟横扫,第一列从暗巷里扑出的短枪被一戟棚开,枪杆折成两截,末端弹到墙上“哐”的一声,落下时打翻了那张翻倒的棋盘,黑白子滚了满地。陈宫心里一缩,他忽然意识到那张棋盘也许不是“匆忙离去”时的遗落,而是刻意留下的笑话——这个笑话里有两个主角,一黑一白。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里全是冷。
“公台。”吕布没有回头,却像看见了他,“你与我说过,‘笼’最怕的,是把笼当天。放心——我不信天。”
陈宫没有笑。他在马鞍上坐直了身子,手从袖里抽出一杆短戟,戟刃短,柄缠黑皮,是他随身护命之物。那一瞬,他不再是劝谏的王佐,而是与主公一起走进巷战的一个兵。他突然有一种奇怪的、几乎接近喜悦的心情——不是为战,是为看。看这头猛虎,到底如何在笼里把笼咬碎。
“杀!”吕布压着声,一字一刀,落在铁与骨的边缘上。
宛城的风,终于变了味。它不再带着石灰与湿腐,而是带上了热血喷洒后的铁腥,带上了破裂的木屑与碎瓦,带上了远处某个巷口忽然被点起的火的焦。高顺的盾阵如墙,踏步如鼓,盾后刀光如浪起伏;张辽立在门内,人与刀合为一条横在门闩前的线,任何一寸试图越过的影子都会被那条线切去一块;臧霸带着三十人在右巷里硬生生捅穿了一面写着“绣”字的小旗,把旗竿折成了三截,拈在手里像拈着一根草。
酒楼顶层的白衣人静静看着这一切,目光始终清。他不焦不急,像一个心里早有一部时辰刻漏的人,只按时辰拨动一根又一根线。他知道,真正的夜还没到,真正的“笼合”也还没到。他甚至知道,眼前这人此刻的每一个判断都极其正确——正因为正确,这场戏才会长。太早的失误是低级,晚一点的险境,才足够大。
他将盏轻轻一放,轻声道:“入席吧,吕奉先。今夜,我们请阁下看一出‘铁城’。”
宛城城心深处,有无形的门一扇扇关上,又一扇扇打开。风从门缝里穿过,吹灭一盏灯,又点燃另一盏。并州军在光与影之间行走,行至深处时,人人心里都听见同一个声音——鼓声、马蹄声、铠甲声与令声混在一起的那个声音: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把他们往更深的地方推。
吕布骑在赤兔上,赤兔的鬃毛被汗水打湿成一道一道的线。他的背脊依然像在空阔草原上那样挺直,眼睛像两枚钉,钉住前方那条巷道的尽头。他忽然笑了一下,笑意极浅——不是嘲讽谁,也不是给谁看,只是给自己:好。久违了。
他把画戟举高,刃锋在天光下亮起一朵冷花,像冬天河面上突然罩起的一阵风。然后他一夹马,像一道黑电钻进巷子里。巷外的鼓声更急,鼓槌打得人心口发疼。陈宫在后跟上,张辽在门里守,臧霸在巷里砍,高顺在角上压——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位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光。
而酒楼顶层的白衣人,端起空盏,对着远处虚虚一举,像对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行了一个无名的礼。他低声道:“且看。”
风铃又响了一声,叮当短短,像落下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