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51章 合肥神迹定军心,霸主宏图指徐州 /

第151章 合肥神迹定军心,霸主宏图指徐州 /(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陈宫长出一口气:“明白了。此策三步:一,‘帖’,以言开门;二,‘镜’,以心入室;三,‘法’,以制成局。”

“对。”吕布指向徐州,“并州狼旗,要插在徐州,但不是插在人背上,是插在制度里。”

他话音一落,帐外忽地传来一阵低低的鼓点,不急不缓。那是军中“宣慰鼓”。合肥之捷的消息已在各营炸开,士卒们自发敲起鼓面,原本粗砺的生命在这节律里,忽然多出几分可以安放的重量。吕布听了一会儿,目光自沙盘上收回,望向帐门的黑。他像是再次看见了断桥与水,见那支插回泥里的断箭,又像看见它在春来之时,会生出新芽一样。

“传令。”他道,“合肥军士,明日午时,七人成伍,由张辽亲自宣奖;伤者入帐,军医、药、钱,三项并行。——另,草拟‘徐州合伙十条’,今晚定稿。”

“喏。”

“再有。”吕布顿了顿,眼中寒意淡下去几分,换成一种不容易被人看懂的温度,“明日我亲写‘国士帖’的头一句。”

陈宫与贾诩对望一眼:“头一句,主公如何写?”

吕布背直如戟,眼神却落回内心那处极小极静的地方。他把那句在合肥断桥边生出的念头捞起,拂去水渍,递到笔尖:“——‘元龙、子敬、季直诸君:我以一戟开疆,不以一戟取人。’”

翌日,河岸风缓。军帐外,伤员躺在临时搭起的棚下,阳光像薄薄的布铺在他们的脸上;棚边挂着一条条写满名字的木牌,那是夜里“数人”的结果。张辽甲带未解,自一营到一营地走,亲手把一枚枚“津口之捷”的小旗插到各伍前。那面小旗不过手掌大小,黑底,一笔白色斜线,像断桥残肋,最下方用极细的字写着七个字:“七人一伍,众志为桥”。

士卒们摸着小旗,笑里带泪。有人伏在同伍的兄弟怀里,闷声哭出一口憋在肺里一夜的气;有人把旗插在头盔后,把那一笔白线当作护身符。张辽不说煽情的话,只在每一伍面前停半息,点点头。那些“点头”像印,印在了每个人胸口。

军医与唐樱领着一队小吏,手里拿着药箱与账本,逐个登记伤者脉象与需药。唐樱的目光一例沉静,指尖稳稳地按在每条脉上,偶尔抬眼,眼神里带着不为外人知的锐利与柔软。有军士疼得直哆嗦,她便轻声道:“忍一忍,这药辣,像你们昨晚的命。辣过去,命就稳了。”那军士咧着嘴笑起来,笑出汗来:“医娘,您说话比主公还狠。”

午后,主帐中铺开的不是沙盘,而是纸。厚重的黄纸上,陈宫写下“徐州合伙十条”的骨架,贾诩趁势添上“赏罚”“问责”“轮值”“账册”“法司”等诸条,像在织一张从容而牢固的网。貂蝉静静坐在一旁,她衣色素淡,眼波不似往日里那般凌厉,倒像是把锋芒都收进了袖口里。她并不插嘴,只在陈宫笔停时,轻轻点出一两个词:“‘告知民众’——要写;‘公开账目’——要写。徐州人需要看见‘未来’四个字,不只是‘眼前’两个字。”

她言语不多,却一针见血。陈宫抬眼与她对望,点头:“此条写入‘第七条’。”

吕布执笔。他那一手字不是士人之字,起笔凌厉,收笔果断,字与人一般直。纸上很快浮出那句头语:“元龙、子敬、季直诸君:我以一戟开疆,不以一戟取人。”其后,十条一条条落下:“一曰分责——治、商、军三司并立,各尽其职;二曰分利——盐铁、漕运、州课,按期共分;三曰分权——印归霸府,法归法司;四曰互查——账目月开,季审;五曰举贤——徐州籍士民,优先任用;六曰保商——商旅有约,夜禁不扰;七曰公示——施政与用度,择日示人;八曰备荒——常平仓立,薄税以恤;九曰禁军私役——重者斩;十曰义仓与学校——两年内并置。”

写到最后一条时,吕布忽抬头,望向帐外阳光。他想起某一次在并州乡间,貂蝉牵着一个孤儿的手,指着远处的河,对他说:**“要让他知道,长大以后,脚不是用来逃的,是用来走到他想去的地方的。”**他心口一闷,指尖用力,最后一笔重重按下。

陈宫读了一遍,沉声道:“此十条一出,徐州若不来,便是他们‘不识时务’。”

贾诩笑而不语。他从袖中取出三封早已写好的密札,封蜡尚温:“‘镜’亦已备好。其一给陈元龙——写‘治术’,兼附徐州近三年田亩、赋税与盗案曲线;其二给糜竺——写‘商约’,兼附盐价、漕价,以及‘霸府钱库’的分利比例;其三给刘玄德——写‘民望’与‘舞台’,兼附‘学校’与‘义仓’之条。三封各不同,皆能照见其所欲见之‘自己’。”

“善。”吕布收笔,按下一方刻着“并州狼”的印,“再备一封——‘辞’。万一刘备不愿入局,此‘辞’便是为他准备的‘面皮’:‘徐州之局,非弃仁义,乃施仁义;仁义不在‘说’,在‘行’。君若有志,东海郡正缺一位明府,愿赐之。’”

陈宫失笑:“主公这‘辞’写得比‘请’还漂亮。”

“给人留路,才有路可走。”吕布淡淡道,“我走过太多断路,知路绝之苦。——但路绝之前,一定要先告知路在何处。”

他说到“路”字,思绪却在不经意间又回到昨日的断桥。他忽然发现,自己心里那柄自负的戟,锋芒不知何时与这几行字并立了。——用戟,是把路从敌人身边劈过;用字,是把路从自己脚下铺出。

“使节谁去?”贾诩问。

“高顺。”吕布想也不想,“我以‘军中最直’的人,去求‘最直’的术法之士,元龙若见他,便知我此来非伪。另遣臧霸去见糜竺,他是行商出身,话里有市井的盐,不至于腻;至于刘备,文远去。”他看向张辽,“文远在逍遥津之捷,士民皆闻,刘备重‘人望’,他见你,心软一半。”

张辽拱手:“喏。”

“期限给三日。”吕布立起身,“三日内不回,策二案:‘城下之盟’与‘城外之营’。前者谈成即入,后者——我不攻城,我在城外筑营,‘十条’照常行。你们在城外看见秩序,城里人,便会出来。”

陈宫与贾诩俱是心中一震。**“城外施政”,**这四字,是他们刚刚在纸上想而未敢写的险策——不攻城而先行治,治到城里百姓主动推门,这是一条极锋利、也极冒险的路。吕布像是在断桥边走惯了险,干脆又果断地把这条路当作理所当然的正道。

贾诩看他,眼底忽地浮出一点很淡、却真切的笑:“主公,合肥教会你‘信人’,徐州会教会你‘信法’。若徐州成,此法可遍天下。到那时,你的戟不是只斩‘人’,它斩的是‘乱’。”

“说得好。”吕布短短应了一句。

他抬手,帐门被人掀开,风把灯火吹得往后一仰。风里有雪将至的味道,冷而清。吕布迈出帐门,夜色如墨,他的背影挺直,像被夜色磨得更亮。赤兔在外低低嘶了一声,踏着地面的湿光。他翻身上马,回望帐中那张铺开的纸。

“合肥神迹,是军心之‘桥’。”他在马背上低低道,“徐州合伙,是天下之‘桥’。”

他一夹马腹,赤兔蹄声如鼓,载着他沿着河岸的黑,向着东边的更黑处去了。

天边有一线极细的白,像远处有人用小刀先把夜割开了一缝。缝里透出一点光,冷得像新磨的铁,却终究是光。

——三日之后,泗水之上,陈登是否会携书而来?下邳城中,糜竺是否会出库相迎?刘备,又会在“仁义”与“术法”之间,如何抉择?

风卷起帐前那面手掌大的小旗,白线在黑底上抖了一下,像断桥上的一抹笑意,轻轻,落进了夜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