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87章 代码之外的温度

第287章 代码之外的温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徐卓远回到宿舍时,惯常被代码和算法填充的寂静空间,被一种陌生的内部扰动所取代。并非风扇的嗡鸣或硬盘的读写声,而是思维底层持续运行的后台进程,无法像清理内存碎片一样一键结束。这种感觉,如同一个精密仪器内部混入了一粒微尘,虽未停机,却时刻提醒着系统的不纯粹。

“内部逻辑系统日志:状态异常报告。核心进程“情感量化项目”占用资源持续偏高(78%→85%),并伴有非授权关联进程启动。关联数据流:1.封瑶-行为模式更新(新增:家庭互动模块-正向情感输出,信任度阈值提升);2.外部环境变量“沈思雨事件”处理结果评估(效率:92%;团队稳定性增益:+15%;潜在冲突风险:-30%);3.新增输入:“幸福”定义检索与匹配(匹配度:28%,缺乏个人经验数据支持,理论模型与感官体验存在显着偏差)。警告:持续高负载可能影响核心运算效率。建议:执行深度碎片整理或增加物理休息时间以优化系统性能。”

他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眉心,指尖按压带来的轻微痛感试图强制关闭这些冗余的“线程”。然而,封瑶接电话时那温和的侧影,她说“幸福”时眼中清晰映出的、仿佛能穿透迷雾的星光,以及自己那句不受控脱口而出的“实践验证……有效”,都如同无法清除的顽固缓存数据,在核心回路中反复回放,甚至干扰了他晚上调试一段关键代码的专注度。

这种脱离绝对掌控的感觉,对他而言是陌生且低效的。他的世界一向由严谨的代码、清晰的逻辑门和可量化的数据流构成,情感则是需要被降维处理、归类分析,最终要么整合进模型,要么作为噪声滤除的干扰项。但封瑶的出现,像是一段无法被现有算法完美解析的奇异代码,她不仅自身携带高维度的、难以量化的情感信息,还在不断尝试将这种“噪声”注入他的核心系统,并……通过几次“社会关系事件”的测试,似乎真的优化了部分输出结果,提升了特定情境下的“系统适应性”。这违背了他一贯的认知。

---

翌日下午,文学院那间洒满暖阳的小会议室里,封瑶正与林骁、苏晓学姐以及几位报名参与项目的表演专业同学进行项目说明会。

苏晓是文学院学生会的副主席,齐肩短发,眼神明亮锐利,做事雷厉风行。前世封瑶与她仅是点头之交,但这一世,因着这个跨学科项目,两人迅速熟络起来。苏晓不仅高效协调好了场地和人员,此刻更以其出色的理解力,帮助封瑶将一些技术术语转化为表演系同学更容易理解的语言。

“所以,我们需要在模拟几种典型情绪爆发戏时——比如得知亲人离世的悲恸,或是久别重逢的狂喜——同步记录大家的心电、皮电和脑波信号,然后在表演结束后立刻填写这个量表,标记出刚才表演时自我感知到的情绪强度和维度,对吗?”发言的是表演系的周铭,他身形挺拔,眼神灵动,对新技术充满好奇,手指甚至在空气中比划着,仿佛已经在构思表演片段。

“是的,周铭同学总结得非常到位。”封瑶微笑点头,递过去打印好的量表范本,“量表的设计主要参考了经典的‘效价-唤醒度’二维模型,但也结合了戏剧表演的特点,增加了一些描述性的情绪词汇选项,比如‘悲恸’可能细分为‘沉痛的悲伤’和‘爆发式的哭泣’,方便大家更精准地捕捉和标注内心感受的细微差别。”

林骁在一旁适时补充,语气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设备那边大家放心,徐神已经带着我调试好了,绝对是市面上最前沿的非侵入式采集设备!电极贴片都是超柔材质,保证不会让大家有任何不适感,也不会影响你们的表演发挥。”

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表演系同学们对结合科技探索表演奥秘表现出浓厚兴趣,提出了不少具体问题,封瑶和苏晓一一耐心解答。散会后,苏晓留了下来,帮着封瑶整理散落在桌上的资料。她侧头看了看封瑶,语气带着几分不加掩饰的欣赏:“瑶瑶,说真的,感觉你这次从家回来变了很多。以前……嗯,总觉得你像蒙着一层薄纱,安静,有点疏离,现在特别通透,做事也更有魄力和章法了。这个项目想法真的很棒,能把文理之间的壁垒打破,而且,”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徐卓远那样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神居然也愿意深度参与,真不容易。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封瑶心中微动,知道这是自己重生后,心态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构建所带来的外在体现。她笑了笑,坦然接受这份评价:“人总会成长的嘛,想通了一些事情。至于卓远他……”她想到徐卓远那份异常报告日志(虽然她并未亲眼看见,但能想象其存在),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他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愿意接受有价值的‘新输入’,只要你的逻辑能通过他的‘编译器’。”

她用了徐卓远可能能理解的术语,引得苏晓也笑了起来:“看来你们找到了独特的沟通频道。对了,”她声音压得更低,带着点八卦的意味,“听说昨天沈思雨去实验室找徐神了?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封瑶有些意外消息传得这么快,但想到沈思雨在学院里的关注度以及她可能主动透露,又不觉奇怪。她简单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调了徐卓远的明确态度和自己给出的折中建议,略去了后续两人关于“幸福”定义的深入讨论。

苏晓听完,了然地点头:“处理得漂亮。沈学妹人本质不坏,就是有时候目标感太强,显得执着。你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没伤和气,还给项目拉了潜在资源,一举多得。”她顿了顿,若有所思地看着封瑶,目光中带着审视与好奇,“不过,能让徐卓远默认甚至配合这种‘非标准流程’……封瑶,你很特别。我看得出来,他看你的眼神,和看我们这些人不一样。”

封瑶的心跳漏了一拍,面上却依旧平静,只是将整理好的资料边缘轻轻对齐,放入文件夹中,指尖拂过纸张,带来细微的摩挲感。她没有接话,心中却泛起一丝微澜。特别吗?或许,只是因为她比任何人都更早、也更清晰地看到了那座漂浮的“冰山”之下,潜藏着怎样一片未曾被照亮、却蕴藏着丰富能量的海域,而她,正尝试成为那座连接海域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

接下来的几天,项目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封瑶白天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和文学院办公室,协调时间、查阅资料,晚上则埋头在电脑前,完善软件接口设计和情绪词典的初步架构。她特意查阅了大量认知心理学和早期自然语言处理的文献,将一些经典理论与徐卓远提到的NLP技术路径相结合,甚至自学了一些基础的Python脚本,尝试将情绪词汇与可能的生理信号特征进行关联,整理出了一份结构清晰、内容详尽的思路文档。

这晚,她带着这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文档再次来到实验室。推开门,只见徐卓远和林骁正围在几张拼起来的实验桌旁,上面摆放着连接好的各种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和数据采集卡,线缆错综复杂却井然有序,如同一个精密的神经系统。徐卓远正低头用万用表检测着一个3.5音频接口的导通性(用于同步标记),神情专注,冷白色的灯光勾勒出他挺拔的鼻梁和紧抿的薄唇,整个人像一台正在高效运行的精密仪器。

“瑶瑶来啦!”林骁先看到她,热情地挥手,脸上带着完成硬件搭建的兴奋,“快来看,硬件部分基本搞定了!徐神出手,果然不同凡响,这几个旧设备被他这么一调配,性能快赶上新的了!”

徐卓远闻声抬起头,目光落在封瑶身上,几不可见地点了下头,算是打过招呼,视线随即被她手中那份明显增厚、甚至用标签纸做了索引的文档吸引,镜片后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