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91章 系统升级和核心补丁

第291章 系统升级和核心补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实验室的空调依旧低声嗡鸣,空气中却似乎残留着一丝奶茶的甜腻气息,与服务器冷却液的味道奇异地混合。林骁咋咋呼呼地来,又风风火火地走了,留下短暂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噪音,旋即被更深沉的静谧取代。这短暂的插曲,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尚未完全平息,更大的波澜已悄然酝酿。

封瑶细致地收拾着喝空的奶茶杯,动作轻柔,目光却不时落在重新沉浸回代码世界的徐卓远身上。他专注的侧脸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线条清晰而冷静,仿佛刚才那口带着无奈妥协的奶茶从未发生过。但她能感觉到,林骁带来的那份属于外界的、略带莽撞的关切,似乎在她之前努力的基础上,又在他严密的心防上撬开了一道更宽的缝隙。这缝隙,此刻却可能成为后续冲击的通道。

就在这时,徐卓远放在桌面的手机屏幕无声亮起,不是来电,而是一条短信预览。发信人备注是冰冷而疏离的“母亲”。内容很短,只有一行字,却让徐卓远敲击键盘的手指猛地一滞,清脆的敲击声戛然而止。整个人的气场瞬间从高效运转的服务器状态,跌入某种僵直的错误陷阱,仿佛核心进程被强制中断,所有线程挂起。

封瑶离得不远,眼角的余光恰好捕捉到了那一闪而过的信息核心:“卓远,你爸他急性心梗,已送医,在CCU。”

后面的字被预览截断,但仅仅是“急性心梗”、“CCU”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徐卓远瞬间剧变的反应,已足够让封瑶的心猛地一沉,沉入前世冰冷的回忆深渊。她清楚地记得——或者说,是重生带来的、尖锐而痛苦的记忆碎片在疯狂警示——上一世,大约也是这个时间点前后,徐卓远的父亲,那位同样严谨、理性至上,对儿子寄予厚望并习惯于施加无形压力的知名学者,身体确实出过一场大变故。而那场变故,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当时本就因自身“异常”而敏感自卑、与家庭关系紧绷如弦的徐卓远。他更深地封闭了自己,变得阴郁、抗拒,将所有试图靠近的关心,无论是她的,还是其他师友的,都扭曲地解读为怜悯、压力或是对他无能的窥探。

那是横亘在他们之间,一个巨大的、血淋淋的、未曾填补的遗憾。她曾那么努力地伸出手,却只触碰到他筑起的、冰冷刺骨的冰墙。

此刻,封瑶看到徐卓远的背脊依旧挺直,但肩线却绷紧得像拉满的弓,仿佛随时会断裂。他没有立刻去看手机,也没有任何动作,只是死死盯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瞳孔却失去了焦距,仿佛内部系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波,大量错误日志疯狂刷屏,情感模块过载,逻辑核心濒临死机。

“系统警告:外部输入源“家庭-父系节点”关联重大危机事件触发。情感模拟模块负载激增……错误:无法识别的情感数据格式(担忧/恐惧/自责混合体)……核心温度异常升高……启动应急冷却协议……失败……建议:强制宕机或启动隔离模式……”

封瑶几乎能“听”到他内心系统那尖锐刺耳的警报声。前世的他,在收到类似消息后,正是选择了强行“宕机”——用更彻底的精神隔绝和情感冻结来应对这场无法处理、无法量化的风暴。但这一世……她绝不允许历史重演。

封瑶没有犹豫,也没有像前世那样因为他的骤然冰冷和无措退缩。她放下手中的杂物,没有立刻出声安慰——她太了解了,此刻任何直接的情感询问,如“你还好吗?”或“别担心”,都可能被他那高度敏感的防御机制瞬间标记为“无效噪音”或“侵入性探测”,进而触发更强烈的排斥反应。她只是自然地走到他身边,拿起恒温水壶,为他手边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续上温水。水流注入杯中的细微声响,在骤然凝固的寂静实验室里,如同一种稳定频率的节拍器,试图将混乱的时间拉回正轨。

“学长,”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经过精密计算般的稳定力量,如同系统底层遭遇不可知错误时,工程师注入的一串干净、明确、非侵入性的引导代码,“伯母的信息,如果需要回复或者处理其他紧急事务,实验室这边我可以先照看。你上周提到的那个关于‘长期慢性压力对认知决策模型稳健性影响’的数据预处理部分,我刚好整理了几个优化思路,可以趁现在跑一下初步分析,看看能否提升特征提取的效率。”

她没有问“怎么了”,也没有说“别担心”,而是提供了两个极其符合他当前科研语境和认知模式的选项:处理优先级更高的私人紧急事务,或者,将注意力平行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可研究、可量化的技术问题上。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在这里,我感知到了你的状态突变,我理解你可能需要空间和处理时间,但我也可以提供无缝的协作和分担,无论那是私事还是公事。这种支持,是建立在对他思维模式尊重基础上的“技术性”支持,而非单纯的情感慰藉,更容易被他此刻混乱的系统所接受。

徐卓远僵直的身体几不可查地松动了一丝,仿佛某个卡死的齿轮被轻轻拨动。他缓缓地、几乎是机械地转过头,看向封瑶。他的眼神不再像平时那样是纯粹冷静的分析仪器,里面翻滚着一种封瑶从未在他眼中见过的、混杂着无措、深埋的担忧以及某种类似于……“系统预测失败后面对现实冲击”的痛苦迷茫。这种“未定义情感”的赤裸展现,让封瑶心头一酸,仿佛看到了前世那个在孤独中挣扎的灵魂碎片,也更加坚定了她此刻的立场。

他沉默了几秒,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声带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扼住,最终只是生硬地吐出几个字:“不用。数据……稍后。”

他没有接受她的具体帮助提议,但也没有像前世那样,用冰冷的“与你无关”或沉默的背对她将她彻底推开。他只是陈述了一个“稍后”处理的状态,并且,他的目光停留在她脸上的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非技术交流时都要长。这对徐卓远而言,已经是系统防御等级从“最高警戒”下调至“高度戒备”的显着表现。

封瑶立刻领会,点了点头,没有强求,也没有流露出任何被拒绝的失落。她回到自己的座位,真的打开了那份关于长期压力与认知决策的数据文档,开始专注地工作起来。她没有再看他,却将自身的“存在感”调整到一种温和而持续的状态——她就在那里,不远不近,如同一个稳定运行、算力可靠的备用节点,随时准备响应他的需求,但绝不主动发起可能引发系统冲突的连接请求。她甚至刻意维持着敲击键盘的轻微节奏,用这种规律的白噪音,填补因他静止而带来的死寂。

时间在服务器低沉的运行声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徐卓远始终维持着那个近乎凝固的姿势,没有动那杯温水,也没有再看手机,仿佛在与内心汹涌的、无法命名的数据洪流进行着无声的角力。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封瑶以为他可能会一直这样“僵直”下去时,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长时间沉默后的沙哑与干涩,语调却奇异地保持着平铺直叙,像是在向一个记录仪报告一个客观观测现象:“他住院了。急性心肌梗塞。”

封瑶敲击键盘的手指应声而停,她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他没有看她,而是望着空气中某个不存在的点,仿佛那里有他正在读取的数据流。

“概率模型显示,”他继续用那种没有起伏的、近乎残酷的理性语调陈述,“高强度脑力劳动、长期精神压力、A型行为模式、家族遗传史是主要风险因子。我……在之前的家庭系统动力学推演模型中,基于他们双方的行为数据,预测过这个结果。预测准确率,87.3%。”他甚至下意识地补充了置信区间的概念,“置信区间在85%到90%之间。”

他在用他唯一熟悉和信赖的方式——数据、模型、概率——来试图理解、框定这件足以搅动任何人情绪风暴的事件。但封瑶清晰地听出了那冰冷数字下掩盖的、几乎要破茧而出的惊涛骇浪。预测准确,并不意味着能够平静接受,尤其是当预测对象是自己的至亲,而自己却似乎无力改变其行为轨迹时。这更像是一种基于理性推导的、深层次的无能为力感,以及……潜藏的痛苦自我谴责。

封瑶的心被狠狠揪紧了。她放下手中的工作,转过身,正对着他,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学长,预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风险和理解机制,但无法替代事件发生时,作为子女最真实、最自然的感受。这不是模型的错,更不是你的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