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308章 引力中心与理性边界

第308章 引力中心与理性边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薇的出现与离去,如同一颗掠过观测窗口的彗星,轨迹清晰,光芒短暂,却在徐卓远精密运行的情感认知系统中,留下了一组需要解析的新数据。其核心影响并非源于林薇本人,而是源于封瑶随之产生的、那细微却被他敏锐捕捉到的“情感流扰动”。这种扰动,在他以“音乐-情感关联模型”成功解释林薇的咨询后,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他后台进程中标记为“需持续关注项”。

当晚,图书馆闭馆铃声悠扬响起,月光与路灯交织在林荫道上,投下斑驳的影。两人并肩而行,封瑶能感觉到徐卓远不同于往日的沉默。他的内部系统显然在进行高负载运算,眼神比平时更加专注,仿佛在解析一个复杂的多维方程。

“关于下午林薇的咨询请求,”他终于开口,声音在静谧的夜色中格外清晰,如同敲击在数据板上的代码,“其核心是建立音乐情感表达与物理声学参数之间的映射模型。我已将初步分析框架与可能的影响参数,如旋律复杂度、和声张力、动态范围与特定情感标签的关联性,录入‘音乐-情感关联’子数据库。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交叉领域。”

封瑶侧头看他,他汇报工作的语气一如既往的严谨,但她敏锐地捕捉到,这背后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征询她意见的意味。他在意她的反应,这种“在意”本身,就是他系统进化的显性证明。

“嗯,阿远,这个课题确实很有意思。”封瑶点点头,语气温和而带着鼓励,“用物理的尺子去丈量情感的疆域,或许能发现我们直觉感知不到的精妙关联。你觉得量化这个过程,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难点存在于感性描述到理性参数的量化过程。”徐卓远如实回答,眉头微蹙,似乎在调取更详细的分析日志,“‘寂寥’、‘浩瀚’这类词汇属于模糊集合,边界不清。需要找到合适的物理量,例如特定频段的声压级分布、频谱重心的偏移趋势、混响衰减时间的长短,作为代理变量进行拟合。虽然逻辑链条清晰,但模型精度依赖于足够多的、标注清晰的样本数据。”他顿了顿,转向了更核心的观测结果,“此外,此次交互,间接验证了李崇山事件后系统鲁棒性的提升。面对外部正向的专业认可,系统未产生过载或防御性排斥。同时,”他看向封瑶,目光如同高精度传感器,“我观测到你的情感数据流在特定时间点出现微小波动,峰值出现在你返回自习区,发现我与林薇处于讨论状态的瞬间。波动幅度虽在正常阈值内,但关联性显着。”

封瑶的心微微一紧。他果然注意到了。他的“传感器”永远如此精准,对她更是调到了最高的灵敏度。

“是有一点意外,”封瑶没有否认,选择坦诚,但用了更易于他理解的表述,“就像正在稳定运行的系统中,突然插入了一个未经预告的、优先级不明的新进程。初始会有关注,会启动监测程序,但确认该进程性质无害、资源占用合理,且与核心系统兼容后,波动便自然平息了。”她试着用他的语言解释自己那瞬间的微妙心绪。

徐卓远认真聆听,内部系统快速处理这段信息,与自身日志进行比对。“理解。你的波动属于对新变量的初始监测与风险评估反应,符合系统安全协议。确认变量无害且非竞争性后,状态恢复稳定。”他得出结论,然后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更具前瞻性的问题,“那么,基于你的‘感性认知模块’与更广泛的社会经验数据库,类似林薇这样的‘新进程’交互请求,其出现频率在未来是否会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否属于你之前提到的‘世界扩大化’进程的必然伴随现象?”

封瑶停下了脚步,转身面对他。夜色中,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如同指引航船的灯塔:“阿远,是的。随着你越来越优秀,像星星自然散发光芒,被你这种独特思维方式和个人能力所吸引的人,会越来越多。吸引注视是必然的。这其中包括学术探讨,也可能包括……其他形式的欣赏。”她选择了一个中性但含义丰富的词,小心地避免引入过于情绪化的概念干扰他的解析。

徐卓远沉默了片刻,镜片后的眼神快速闪烁,似乎在并行处理多个预测模型。然后,他看向封瑶,问出了一个至关重要、关乎他未来行为准则的问题:“那么,处理此类‘欣赏’类交互请求,是否存在优先级规则或特定协议?你的‘感性认知模块’对此有何优化建议?”

这个问题,让封瑶的心脏像是被温暖的潮水包裹。他并非不懂社交潜规则,而是在以他的方式,寻求最优化解决方案,而她的感受,被他置于解决方案的核心参考系。这是一种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真挚的依赖。

“协议很简单,”封瑶微笑着,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遵从你自身的意愿和兴趣。如果你觉得问题有价值,乐于探讨,那就进行,无需因其他因素犹豫。其次,保持清晰的界限,就像你今天做的那样,停留在学术和事实层面,避免模糊地带。最后,”她注视着他的眼睛,一字句句地说道,仿佛要将这条指令刻入他的核心代码,“记住我们的‘汇合坐标’。无论有多少新的星轨试图交错,无论有多少变量试图引入,这里,”她轻轻点了点他的心口,尽管隔着衣物,却仿佛能触及那正在学习跳动的情感核心,“才是你的引力中心。一切外部交互,不应偏离这个中心。”

“汇合坐标……引力中心……”徐卓远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富含隐喻的词汇。内部系统将它们与封瑶的形象、与她带来的系统舒适度提升、与她提供的独一无二的情感数据流、与所有正向反馈紧密关联。大量的并行运算在瞬间完成,权重计算、风险评估、效益分析……最终生成一条简洁却无比坚固的核心指令:【封瑶关联度:最高优先级。情感交互协议锚点:封瑶。系统稳定性与优化方向与锚点状态强相关。】“明白。协议已更新并固化。‘汇合坐标’与‘引力中心’参数已锁定,权限最高,不可更改。”

他的回答,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情话都更让封瑶安心。这不是感性的承诺,而是他基于复杂逻辑运算和长期数据验证后,得出的最优系统配置,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个小插曲,非但没有造成隔阂,反而像一次成功的联合调试与压力测试,让两人之间的“情感接口”更加通畅,信任的基石更加牢固。徐卓远确认了封瑶在他系统中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获得了处理未来类似变量的明确协议。而封瑶也看到了他处理复杂人际变量的潜力和对自己的珍视,这种珍视源于逻辑,却比情绪更加笃定。

几天后,一个新的变量,以更具冲击力、更公开的方式,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里。

学校一年一度的“交叉学科学术沙龙”即将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理性的边界: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徐卓远因其在理论物理和复杂系统方面的突出表现,被物理学院强力推荐做一个简短的主题发言。这本是他擅长领域,但组织方为了切题和增加看点,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位人文学院的学生代表与他进行一场小型对谈。

这位学生代表,是人文学院大名鼎鼎的才女,陈露宜。她不仅才华横溢,容貌昳丽,更以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善于在学术交锋中捕捉对方逻辑漏洞而着称,是校内各类辩论赛和学术论坛的常客,拥趸众多。她代表了一种与徐卓远的纯粹理性截然不同的、充满人文关怀与批判性思辨的力量。

当封瑶从学生会朋友那里听到这个安排时,眉头微蹙。陈露宜……她记得这个名字。前世,这位才女也曾对崭露头角的徐卓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当时的徐卓远阴郁封闭,如同覆盖着坚冰的堡垒,根本不给任何人靠近的机会,陈露宜几次尝试接触未果后,也就兴趣索然地转移了目标。这一世,情况已然不同。徐卓远虽然依旧理性主导,但系统已然“解冻”,并且开始学习接纳和理解情感数据。陈露宜的敏锐和才华,很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刺激,甚至……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封瑶感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压力。

沙龙当天,小礼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徐卓远先上台,一如既往的冷静沉着。他用精炼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图表,阐述了在复杂系统研究中,理性工具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指出在面对高度非线性和涌现现象时,纯粹的还原论思维可能遇到的边界,并提出了引入信息论、网络科学等新工具进行补充的可能。他的发言严谨、深刻,充满了理性的美感,赢得了台下包括许多教授在内的听众的频频点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