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344章 归心与暗契

第344章 归心与暗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并州夏末的风,穿过太行山的隘口,吹拂在晋阳城头时,已少了几分酷烈,多了几丝不易察觉的、属于胜利者的慵懒气息。

吕布站在重新修葺过的晋阳城楼上,目光扫过城外正在有序拔营、准备随他南返的嫡系部队。黑色的吕字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兵甲的反光偶尔刺破扬起的尘土。持续数月的并州之战,终于尘埃落定。太原、上党两郡膏腴之地已尽在掌握,北方的庞然大物袁绍被他硬生生敲断了一根触角,正缩回河北舔舐伤口。

一股深彻骨髓的疲惫,如同潮水般从战斗结束后的松弛中涌上,几乎要将他淹没。连日来的运筹帷幄,战场上的生死搏杀,与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耗费的心力远超常人想象。即便是这具被时空淬炼过的、属于天下第一猛将的躯体,此刻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弘农府邸的温馨景象——董白清冷但已不再充满敌意的眼眸,貂蝉温柔的浅笑,大小乔活泼的依恋,还有严氏那令人安心的操持……这些画面取代了刀光剑影,成为他此刻最渴望的归宿。

“归心似箭……”他低声自语,这四个字从未像此刻这般清晰。

但他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新得之地,犹如新锻的刀剑,需得细细打磨,妥帖安放,方能成为臂助,而非反噬的隐患。

脚步声自身后传来,沉稳而略带一丝文士特有的轻缓。不必回头,吕布也知道是谁。

“文和,都安排妥当了?”他没有转身,依旧望着远方。

贾诩走到他身侧半步之后的位置站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回主公,均已按此前军议所定,部署完毕。”他的声音平缓,听不出大战胜利后的激动,只有一如既往的冷静,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寻常公务。

“陈宫总揽并州政务,驻晋阳。徐晃驻壶关,总督上党军事,扼守太行陉道,盯着冀州方向。张绣驻西河郡离石,整顿兵马,抚慰地方,兼防北面及西面。”贾诩如数家珍,“高顺的陷阵营已先行一步,回防洛阳。张辽仍镇颍川,看顾东线。长安有徐荣,北疆有田豫、赵云……各司其职,当可无虞。”

吕布微微颔首。这套部署是他与贾诩、陈宫反复推敲的结果。陈宫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和名望,留守晋阳名正言顺;徐晃沉稳持重,放在直面袁绍的壶关最为合适;张绣骁勇,麾下西凉骑兵善于机动,放在西河可应对多方情况。核心精锐陷阵营和高顺镇守洛阳根本,张辽看住最可能生变的曹操方向,徐荣坐镇长安大本营,田豫、赵云这对组合足以让北疆胡人不敢轻举妄动。

“高干呢?”吕布问道。这位袁绍的外甥,并州的前刺史,其安置尤为敏感。

“高元才(高干)已接任征北将军府参军,领上党郡丞印信。”贾诩答道,“属下观其神色,虽有些许颓唐,但并无怨怼之色,对主公不杀反用之恩,似有感激。陈别驾(陈宫)已与他谈过,会让他协助处理上党归附士族的安抚事宜,暂无兵权。”

“嗯。”吕布应了一声。对高干,他用的是示之以宽,察之以行的策略。用其名望安抚并州士心,但核心的军权绝不触碰。能用则用,若有不轨,处理起来也绝不会手软。

“并州初定,百废待兴。告诉公台(陈宫),首要之事是恢复民生,清查户口田亩,整顿吏治。军中缴获,除必要军资外,可酌情用于抚恤伤亡、奖励有功将士及地方重建。务必让并州之民,尽快感受到归附于我吕布麾下,比在袁本初治下,更能安居乐业。”吕布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乱世争霸,人心向背,往往就体现在这最基础的安居乐业四个字上。

“诩明白。陈别驾已着手在做。”贾诩点头,随即话锋微转,“主公,并州战事已了,我军虽胜,亦需休整。未来一段时日,对外方略,当以稳固为主。然,树欲静而风不止……”

吕布终于转过身,看向贾诩那张总是古井无波的脸。“文和是担心,袁本初缓过气来,或者曹孟德、刘景升他们,不会让我们安心消化战果?”

“主公英明。”贾诩微微躬身,“袁绍新败,丧师失地,其心中怨愤可想而知。然其河北根基雄厚,非一战可动摇。待其恢复元气,必图报复。曹操虽在濮阳受损,但其人韧性极强,又得郭嘉、荀彧等辅佐,不可小觑。刘表坐拥荆州,看似保守,实则稳坐钓鱼台,我军据有南阳之望,则与彼接壤,摩擦难免。”

“所以,我们不能干等着他们恢复或联合。”吕布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军事上可以暂缓,但其他方面……该动的,还是要动起来。”

他走下城楼,贾诩落后半步跟随。亲卫早已牵来赤兔马,一行人翻身上马,在数百名精锐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晋阳城,踏上了南归弘农的官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