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撤军与游击的开始(1 / 2)
江夏,西陵城头。
初升的朝阳挣脱了江面的薄雾,将温煦却缺乏热度的金色光芒铺洒在斑驳浸血的城墙,以及一张张带着疲惫与警惕的守军士卒脸上。持续数月的鏖战,在他们眼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城楼望台之内,江夏太守黄祖手按冰凉粗糙的垛口,身形微佝,花白的须发在带着湿润水汽的晨风中微微拂动。他眯缝着那双阅尽战阵风霜的眼睛,如同经验丰富的老猎手,仔细审视着远处那座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连绵了数月之久的庞大敌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异样感。
多年的行伍生涯,无数次在刀尖上跳舞的经历,赋予了他一种超越视觉和听觉的、近乎野兽般的直觉。那敌营之中,少了往日清晨必定响起的、震耳欲聋的操练喊杀声和催促进攻的金鼓轰鸣,也淡去了那股如同出鞘利剑般直冲云霄的凛冽锐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有序调度下刻意压抑着的喧嚣——那是拆卸营帐、装载辎重、整备行装的声音,虽不混乱,却明确指向一个方向:撤离。
“父亲,您看那边!”身旁,其子黄射眼尖,指着孙策军营寨靠近侧翼的方向,语气带着惊疑,“他们的辕门处,车队和步卒正在向外移动,队形……队形看上去异常严整,丝毫不像是溃败之象。”
黄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目光凝聚得更加锐利。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队队身着赤色战衣的江东士卒,在基层军官低沉的口令和旗号指挥下,正有条不紊地拔除营寨,将粮草、器械装上大车。队伍行进间,前队与后队保持着严谨的距离,斥候游骑如同警惕的狼群,散布在更外围的区域进行警戒,其范围并未因撤退而有丝毫缩小。
“太守!此乃天赐良机啊!”一员性情急躁的副将再也按捺不住,猛地抱拳,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孙策小儿定然是后方老巢出了大变故,要仓皇逃窜!末将不才,愿亲率三千精骑出城追击,衔尾痛击,必能斩获其殿后部队,大挫其军锐气,甚至擒杀敌将,以报连日攻城之仇!”
此言一出,旁边几名同样年轻气盛、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也纷纷热血上涌,出声附和,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战意。
黄祖的目光却依旧如同鹰隼般牢牢锁定着远方孙策军的细微动静,他缓缓地、坚定地摇了摇头,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如同冷水泼在燥热的炭火上:“不。你等都看错了。孙策此非败退,乃是主动撤军,是战略转移。”
他抬手指向敌军阵营深处,那些在晨风中依旧猎猎作响、未曾倾倒的“孙”、“周”等大将旌旗,以及几处扼守要道、俯瞰四野的高地上,纹丝不动、甲胄鲜明的营垒:“观其旌旗不乱,号令分明,要害之处仍有精兵锐卒严阵以待。撤而不乱,退而有据,章法井然。此绝非溃逃之象,而是从容退兵。”
他顿了顿,浑浊却锐利的目光扫过身边那几张因请战被拒而显得有些不服气的年轻面孔,语气中带着一丝告诫与教训:“周瑜多谋,近乎于妖,用兵谨慎如狐,算无遗策。他既敢在我军眼皮底下如此大张旗鼓地撤军,岂能不预先设下重重埋伏,以防我军出城追击?那看似秩序井然、缓缓后撤的队伍之后,必有层层叠叠的陷阱,以及最为悍勇的精锐断后。我等若被眼前假象所惑,贸然出城,正是羊入虎口,正中其下怀!届时,非但追击不成,无功而返,恐还要损兵折将,动摇我西陵城防根本,岂非因小失大,自取其祸?”
黄射闻言,脸上露出恍然之色,点头道:“父亲大人明鉴,所言切中要害。孙策、周瑜用兵,向来虚实难测,诡诈莫测。此刻敌情不明,动机未清,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凭坚城而观其变,方是万全之策,不负主公(刘表)守土之托。”
那率先请战的副将张了张嘴,胸膛剧烈起伏,似乎还想凭借血气之勇再争辩几句,但触及黄祖那深沉似水、不容置疑的眼神,感受到那目光中蕴含的沉重压力与丰富经验,最终还是将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只是不甘心地用拳头狠狠捶了一下坚硬的城墙垛口,发出一声闷响。
黄祖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那如同庞大洪荒巨兽开始缓缓“蠕动”、向东北方向退去的敌军阵容,毅然转身,语气平淡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决断:“传令下去,四门守军加倍警惕,严防敌军佯退诱敌!多派精干哨探,借助地形隐蔽,远远吊着,严密监视孙策军一举一动,随时来报!没有我的将令,任何人胆敢擅自出城追击,军法从事,定斩不饶!”
他佝偻着因常年征战而略显苍老的背脊,步伐沉稳地慢慢走下城楼。身后,那些年轻的将领们,只能徒然地倚着城垛,眼睁睁望着那片原本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敌营渐行渐远,仿佛看着一块到嘴的“肥肉”溜走,空自嗟叹,却无力改变老将的决定。
……
长江北岸,通往预定义渡口的官道上,孙策军主力撤退序列的中段。
孙策一身沾染征尘的明亮戎装,骑在他那匹神骏非凡的战马之上,并未按照常规处于相对安全的后军位置,反而亲自压阵,处于后军与前军衔接、最容易遭遇追兵突袭的关键节点。他的脸色依旧因江东的噩耗而阴沉如水,但那双锐利的眼眸却如同翱翔九天的猎鹰,不断扫视着道路两旁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林地,以及麾下军队行进时的精神状态和阵列保持。
“公瑾的部署,果然周密,滴水不漏。”他看着一队队士卒在各级军官低沉有力的口令带领下,依序通过一处地形略显狭窄的丘陵地带。前方有轻骑斥候如同触角般不断探路回报,两侧高地上早已布置好了严阵以待的弓弩手,警惕地覆盖着可能的伏击点,后军则保持着成建制的长枪兵方阵,随时可以转身结阵,迎击来自后方的威胁。整个撤退过程,如同一部精密仪器在运转,不由得在心中再次暗赞周瑜的调度之能。
“报——”一骑背插令旗的快马从后方烟尘中疾驰而来,骑士利落地勒住战马,抱拳高声禀报,“主公!西陵城方向最新军情,黄祖军依旧城门紧闭,城头守军虽有频繁调动,加强戒备,但未见一兵一卒出城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