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宛城新政(1 / 2)
南阳郡,宛城。
昔日刘表麾下文聘的太守府,如今已换了主人,成为征南将军吕布的行辕。府邸依旧,但氛围已然不同。门口持戟而立的卫士换成了更为高大雄健的并州老兵,眼神锐利,甲胄鲜明,无声地昭示着权力的更迭。
议事厅内,并未有武将云集的肃杀之气,反而更像是一场气氛略显凝重的茶话。吕布并未高踞主位,而是与几位衣着华贵、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分坐两侧。这几人,正是南阳本地的世家大族代表,樊、邓、阴等几家的话事人。
空气中弥漫着新沏茶汤的微香,以及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
“……自光武皇帝以来,我南阳便是帝乡,人文荟萃,物阜民丰。”一位须发花白,姓邓的老者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世家特有的矜持,“只是近年来,战乱频仍,刘荆州虽有心治理,奈何……唉,民生多艰啊。”
吕布一身玄色常服,并未着甲,闻言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姿态随意,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威势。“邓公所言甚是。布虽起于行伍,亦知民为邦本。南阳乃大郡,沃野千里,若能政通人和,何愁不复昔日盛景?”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在场几人,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故而,布今日请诸位前来,非为军事,只为民生。刘景升时期,为筹措军资,增设的‘防援税’、‘城垛捐’等三项杂税,自本月起,一概废除。”
此言一出,几位家主眼神微动,彼此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废除苛捐杂税,这可是实打实的惠民之举,也是收拢民心最直接的手段。这位以勇武闻名的吕将军,手段似乎并不只有沙场争锋。
“将军仁德!”另一位姓樊的家主拱手,语气诚恳了几分,“此举实乃南阳百姓之福。”
吕布摆了摆手,继续道:“此其一。其二,布在并州、司隶时,曾推行‘玉盐’专营,与地方贤达共营,成效尚可。南阳近汉水,交通便利,布意欲在此设立盐署,引入河东‘玉盐’,这分销之权,愿与在座诸位,以及南阳其他有识之士共谋之。”
“玉盐?”一直沉默的阴姓家主眼睛一亮。河东玉盐的名声,他们早有耳闻,那是价比黄金的奢侈品,若能拿到分销权,其中的利润……
“不仅是盐,”吕布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补充道,“还有一种名为‘玉皂’的洁物,去污能力极强,亦将在此设坊生产。其利,不亚于盐。”
盐和皂!这两样都是生活必需且利润巨大的商品。吕布此举,分明是将巨大的经济利益拱手送上,意图再明显不过——以利相结,将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
邓老沉吟片刻,问出了关键问题:“将军厚意,我等感激。却不知……这盐皂之利,我等需付出何等代价?或是将军有何章程?”
吕布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商人般的精明:“章程简单。诸位出人脉、出渠道,协助官府稳定南阳秩序,安抚乡里。所得利润,按出资与出力多寡,公平分配。自然,这盐皂生产、定价之权,需由官府主导,此乃国之重器,不容有失。”
他没有直接要求粮草、兵员,而是给出了一个合作框架。这比赤裸裸的勒索更高明,也更能让这些盘踞地方数百年的世家接受。用利益换取他们的合作与稳定,对初来乍到的吕布而言,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统治方式。
几位家主再次交换眼神,这一次,眼神中多了几分热切和权衡。与这位新主人合作,似乎并非不可接受。
就在会谈气氛逐渐缓和之际,一名亲卫快步走入,在吕布耳边低语几句。
吕布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对几位家主笑道:“今日便谈到此处,具体细则,自有专人与诸位接洽。布尚有他事,失陪。”
几位家主连忙起身,恭敬行礼告退。走出太守府时,他们的步伐似乎比来时轻快了些许,脑海中已在飞速计算着盐皂生意可能带来的巨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