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边境硝烟(2 / 2)
书房内,炭盆努力散发着热量,驱散着初秋傍晚渗入的丝丝寒意。曹操端坐案后,看着程昱亲自呈上的关于刘备部动向的最新简报,脸色阴沉得如同窗外积聚的乌云。
“数千人了……好个刘玄德,好一个‘平寇中郎将’!”曹操将那份简报重重拍在案几之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声音冷冽如冰,“借着吕布的势,打着剿匪安民的幌子,在我兖州边境蚕食地盘,收拢流民,收买人心!初时以为是疥癣之疾,未加重视,如今看来,已成了扎在肋间的一根毒刺!”
程昱面容枯槁,身形消瘦,但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隼,他沉声道:“主公明鉴。刘备此人,表面仁义,内怀枭雄之志,更兼有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实为心腹大患。只是……”他话语微顿,露出凝重之色,“我军去年官渡新败于袁绍,损折颇多,元气至今未复。西面吕布坐拥并州、司隶,虎视眈眈,其对南阳的野心昭然若揭。若此时我大军主力调往西线征讨刘备,恐吕布趁机大举东进,直扑兖州腹地;或者北方的袁绍见我方兵力调动,缓过气来,再次南下……届时,我兖州将面临两面甚至三面受敌之危局。”
曹操冷哼一声,他身经百战,何尝不知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他烦躁地站起身,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庭院中几株在秋风中摇曳、已见枯黄之意的树木,半晌没有言语。压抑的气氛在书房内蔓延。
良久,他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抹狠厉决绝之色:“大军征讨,暂无可能。但,也绝不能让他刘玄德过得如此舒坦,肆无忌惮地壮大!”
他盯着程昱,一字一句地下令:“他不是喜欢剿匪吗?那我们就给他多送些‘土匪’去!”
程昱立刻心领神会:“主公的意思是……行借刀杀人之计?抑或,祸水东引?”
“从各军之中,秘密挑选那些机警敏捷、悍勇亡命且忠诚可靠之辈,脱下军服号衣,扮作流寇或黄巾余孽!”曹操语气森然,带着一股冰冷的杀意,“他们的任务,并非与刘备主力正面交锋。而是化整为零,专门寻找并袭击他分散在各处的屯田据点,劫掠他往来运输的粮队,焚烧他囤积的草料物资!记住,动作务必要快,下手务必要狠,制造恐慌,破坏生产,打完立刻远遁,绝不恋战!我要让他后方处处烽烟,让他这数千人马,光消耗,难产出,疲于奔命!”
“另外,”曹操补充道,眼神更加阴鸷,“传我的密令给所有与刘备活动区域接壤的郡县太守、都尉,严密封锁边境。尤其是粮食、布匹、盐铁、药材等紧要物资,一颗、一匹都不准流入刘备的控制区!我要饿其民众,乏其士卒,困其发展,看他能支撑到几时!”
“昱明白!”程昱躬身领命,枯瘦的脸上毫无波澜,“臣即刻去挑选人手,安排此事,确保万无一失。”
曹操看着程昱悄然离去的背影,深吸了一口带着炭火味的空气,努力压下心中翻涌的烦躁与杀意。刘备固然可恨,如鲠在喉,但他清醒地知道,目前真正的、最具威胁的敌人,依旧是北方的世仇袁绍和西方那个日益强大的吕布。尤其是吕布……他想起境内市场那些虽然质量上乘、价格却极具竞争力,导致本地相关产业备受冲击的“玉盐”和“玉皂”,以及那些关于吕布势力无孔不入的经济渗透的报告。
“吕布……吕奉先……”曹操低声自语,手指不自觉地收紧,骨节泛白,“你这般软刀子割肉,潜移默化,比之十万大军明火执仗地攻城略地,更让人……寝食难安!”
河内郡,靠近太行山余脉的一处隐蔽庄园内。
李肃在地窖入口,看着手下人将最后几箱贴着特殊封条的“玉皂”小心翼翼地搬运进来。地窖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皂荚与香料混合的奇特气味。
一名心腹管家模样的手下凑近,压低声音汇报:“……冀州那边,邺城、魏郡的几个大商贾已经初步搭上线,他们对我们的货品质赞不绝口,需求量很大。只是,袁绍方面似乎有所察觉,近期对各处关隘,尤其是通往并州、司隶方向的盘查严密了许多,我们的人损失了几个,运输路上的损耗和成本,比上月增加了近两成。”
李肃看似一团和气的脸上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变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声音平淡:“知道了。告诉前线的弟兄们,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宁可少运十次,不可暴露一次。至于价格……”他略一沉吟,“可以再适当让利半分到一分。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暴利,而是要让冀州境内,从权贵到稍有家底的平民,都习惯用我们的东西,离不开我们的东西。这就像是文火慢炖,急不得,也断不得火候。”
他踱步到地窖唯一的通风口处,掀开遮挡的草帘一角,望着外面沉甸甸的、无星无月的夜色。对袁绍势力范围内的经济渗透与舆论引导,便如同这夜色中的暗流,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持续不断地侵蚀着对方的根基。他要做的,就是确保这股暗流,永不停止,直到那看似坚固的堤坝,从内部被悄然蚀空。
边境的硝烟,并非总是伴随着震天的战鼓与冲锋的呐喊。有时,它只是荒郊野岭一次悄无声息的伏击与劫掠;有时,它是市场中一场不见刀光剑影、却同样残酷激烈的价格与渠道争夺;有时,它更是这沉沉夜色下,于密室之中决定的、流向敌境的每一块香皂、每一袋盐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