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江东砺剑(2 / 2)
宴席间的气氛看似融洽和睦。联姻、授官,这些手段正在缓慢地发挥作用,像细密的针线,将孙策集团与江东本土势力缝合在一起。虽然距离真正的同心同德还为时尚早,但至少,表面的裂痕被抚平了,内部的基础正在被打牢。周瑜偶尔与孙策交换一个眼神,彼此都明白,后方的稳定,是下一步动作的前提。
……
宾客散去后,书房内只剩下孙策与周瑜二人。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墙上悬挂的巨幅地图。那地图上,代表江东六郡的区域已被朱笔勾勒,显得十分醒目。然而,两人的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地图的西侧——荆州,江夏。
“公瑾,山越已平,兵员已充,内部暂安。”孙策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锐气,“是时候,再会一会我们那位老朋友,黄祖了。”
去年猛攻江夏,却因山越大规模叛乱而被迫回师,这口气,孙策一直憋在心里。
周瑜的目光依旧沉静,他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水军标注的位置:“伯符,我军新添许多战舰,水卒操练亦未曾懈怠。陆上,新卒虽未经大战,但士气可用。再攻江夏,兵力、船械,已非去年可比。”
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黄祖经营江夏多年,水寨坚固,陆上城防亦非易与。去岁一战,他虽损失不小,但根基未动。且荆州刘表,虽采取守势,但若江夏真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未必不会增援。”
孙策冷哼一声:“刘表?一守户之犬耳!去岁他煽动山越,这笔账还没跟他算!他若敢派兵,正好一并收拾!”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右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古锭刀刀柄。“江夏,乃我父殒命之地,亦是顺江东下,进取荆襄的咽喉!此仇不报,此城不克,我孙伯符,寝食难安!”
他的声音在最后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在书房内回荡。那是刻骨的仇恨,也是不容动摇的决心。
周瑜看着孙策的背影,没有立刻劝谏。他理解这份仇恨的力量,也明白江夏的战略意义。待孙策情绪稍平,他才缓缓开口:“伯符,打,自然要打。但此次,需更讲究策略。我军新合,利在速战,亦需防备久拖生变。江夏水网密布,陆路亦有险阻,强攻恐代价太大。”
孙策转过身,眼中的怒火已化为冷静的锋芒:“公瑾有何妙计?”
周瑜的手指在地图上江夏区域轻轻划动:“黄祖麾下,并非铁板一块。去岁交战,其部将之间,已有龃龉。或可……由此入手。再者,我军可示敌以弱,诱其出战,于野战中歼其主力,则江夏坚城,或可不攻自破。”
孙策走回案前,盯着地图,目光灼灼:“详细说来。”
书房内的灯火,直到深夜仍未熄灭。江东这把刚刚砺好的利剑,已然再次出鞘,剑锋直指西方。江夏的平静,注定要被再次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