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412章 薪火相传

第412章 薪火相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她放下石灰块,看向下方凝神静听的文吏们:“此法并非绝对精准,但胜在快捷,能于十数日内,对一郡粮田人口心中有数,足以支撑大军粮草调度与赋税征收之初步谋划。待农闲时,再行全面核查,修正数据。关键在于,所选样本,务求典型,不可心存偏袒。”

一名年轻文吏举手发问:“如夫人,若地方豪强,故意隐瞒其优质田亩,不纳入样本,该如何应对?”

蔡琰赞许地点点头:“问得好。故而,样本选取,不可全然依赖地方上报。需派遣你们亲自下乡,或委派可靠之人,实地勘察。同时,辅以‘流民安置’时登记之新垦田亩作为参照。豪强可藏旧田,却难挡新垦之地纳入统计。多法并用,互相印证,方能接近真实。”

廨舍内只余炭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以及蔡琰温和却不失力量的讲解声。这些方法,源于吕布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却直指核心的“新学”理念,经由蔡琰的消化、整理、细化,变成了这些基层文吏能够理解、可以操作的具体规程。

……

稍作休息后,蔡琰并未停歇,转而开始讲解“简易水利修法”。

她同样在黑板上绘图,不再是郡县轮廓,而是一条河流,两岸田地。“南阳水系众多,然分布不均。旱时高地无水,涝时低地成泽。修大型渠堰,非一日之功,且耗费巨大。我等当先着眼于小处,急处。”

她画出一道道引水的小沟渠,以及一个个位于田边地头的积水泥塘。“动员民力,甚至军屯兵士,于农闲时,开挖、疏浚此类小型沟渠与池塘。材料就地取材,卵石、夯土皆可。关键之处,在于沟渠走向需顺应地势,留有溢流口;池塘需选在易于汇集雨水、且不易污染水源之地。”

她详细说明了不同土质下沟渠边坡的坡度,池塘底部如何用黏土夯实防渗,以及如何利用枯水季节清理淤泥,保持蓄水能力。

“此法虽简,却可保数百亩乃至上千亩田地免受寻常旱涝之灾。一乡一亭行之,则一乡一亭受益;一郡行之,则粮产可增一成乃至更多。尔等日后分赴各地,需亲自踏勘地形,询问老农,因地制宜,不可拘泥成法。”

最后,她再次强调“流民安置三步法”的核心要义。“给地,需丈量清楚,登记造册,明确产权,避免日后纷争;给种,需按地力与田亩数量,精准发放,我教你们的统计法正可用于此;给临时住处,可组织流民以工代赈,自行搭建窝棚,或利用废弃屋舍修缮,官府提供必要工具材料即可。三步环环相扣,核心在于‘有序’与‘落实’,使流民落地生根,则户口增,田亩辟,赋税之源方得开拓。”

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廨舍内时,蔡琰终于结束了今日的讲授。年轻的文吏们纷纷起身,恭敬地向她行礼后,才抱着记满笔记的纸张,三三两两地讨论着离去。

蔡琰独自站在略显空荡的廨舍中,轻轻舒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看到星火燎原可能的欣慰。她想起吕布将那些超越时代的学识一点点教给她时的情景,如今,她正将这些火种,小心翼翼地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并非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为这个新生势力的肌体,注入更为高效、有序的活力。这些年轻的文吏,如同无数细小的根须,将把新的治理方法深入到并州、司隶、南阳的土壤中,支撑起未来可能更加繁茂的枝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