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419章 青州自立

第419章 青州自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临淄城的春日,海风裹挟着咸湿水汽与泥土芬芳,穿街过巷。这座青州治所,历经战火洗礼,如今却呈现出与邺城的凝重、许都的压抑截然不同的勃勃生机。码头帆樯如林,商旅往来不绝;城内坊市人声鼎沸,新修的沟渠引来活水,潺潺流过整洁的街巷。修缮一新的州府衙署,摒弃了冀州官邸惯有的雕梁画栋,显得简朴而实用,每一处细节都透着主政者务实求精的风格。

袁谭端坐于主位之上,身姿比在邺城时更为挺拔。案几上文书堆积如山,他却处理得有条不紊。日光透过窗棂,映亮了他瘦削却更显刚毅的面庞。眉宇间昔日那份在父亲袁绍权威下的拘谨与压抑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权在握、独断乾坤的沉毅。他大力擢升的青州本土士族中那些曾被埋没的干才,如王修、管统等人,以及一批忠诚务实的旧部,此刻正各司其职,将“恢复生产、招抚流民、整军经武”的方略扎实推行。

“使君,”一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的中年文吏趋步上前,躬身禀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振奋,“北海国急报!去岁依策招募的四方流民,共计三万七千余口,已悉数安置于渠丘一带。新垦良田超出预期三成,春耕所需粮种、农具,皆已按‘新户减赋’之策分发到位,百姓无不感念使君仁德!”

袁谭接过文书,目光如电,迅速扫过那几个关键数字,指尖在“新垦田亩数”和“安置流民数”上重重一顿,赞许道:“北海国上下,用心了。传我令,新垦之地,依前议,头三年赋税全免,后两年减半。务必使流民落地生根,成为我青州纳粮缴赋之基石,而非动荡之源。若有官吏敢克扣种子、盘剥新民,严惩不贷!”

“是!下官代北海百姓,谢使君恩德!”文吏声音微颤,深深一揖,退下时步伐都轻快了几分。

紧接着,一名身披玄甲、腰佩环首刀的将领龙行虎步而入,抱拳行礼,声若洪钟:“主公!新增‘破浪’、‘镇海’两营兵马,共计五千人,已编练完成!兵甲器械,皆已配发齐整,将士们士气高昂!另,沿海大小津渡二十四处,烽燧三十七座,均已增派精干哨探,日夜警戒,绝不容辽东或…冀州方向的宵小窥伺!”

袁谭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将领坚毅的面容,沉稳道:“善!兵贵精,不贵多。告诉将士们,青州,便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亦是未来建功立业之基!操练不可有一日懈怠,粮饷甲仗,我必不亏待!”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在这厅堂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在这青州之地,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仰父亲鼻息、时刻提防弟弟构陷的袁家长子,而是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最高统治者。这份掌控感让他心潮澎湃,却也如千斤重担压于肩头。

……

午后,府衙后堂。

熏香袅袅,袁谭在此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人作寻常商贾打扮,青衣小帽,看似普通,但那双眼睛开阖之间精光闪动,举止从容不迫,正是曹操派来的密使。

使者恭敬行礼,转达了曹操对袁谭“果断肃清孔融余党,迅疾安定青州局势”的“由衷敬佩”与“恭贺”,言辞极尽谦卑委婉。随后,话锋如同毒蛇般悄然转向,隐晦提及如今河北局势“波谲云诡”,袁本初将军“春秋正盛而嗣位未明”,致使“父子之间,恐生嫌隙”,语气中充满了“痛心”与“惋惜”。

袁谭端坐主位,面色平静无波,宛如深潭。他耐心听着,偶尔端起手边的青瓷茶杯,轻轻呷一口清香四溢的春茶,对使者话语中隐含的挑拨与诱惑,不置一词,既不反驳,也不接茬。

当晚,盛大的接风宴在府衙花厅举行。珍馐美馔,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曼妙舞姬彩袖翻飞。席间,袁谭谈笑风生,与使者品评青州风物,探讨诗词歌赋,言谈间引经据典,风度翩翩。然而,无论是河北邺城的动向,还是南边曹操与吕布,乃至牵动天下人心的黑风峪之战,他都巧妙地避而不谈,仿佛那些纷争都与这安宁的青州毫无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