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青州自立(2 / 2)
宴席终了,袁谭亲自将使者送至府门外,执手话别,礼仪周到,无可挑剔。
望着使者马车消失在长街尽头,袁谭脸上那和煦如春风的笑容瞬间冰消瓦解,恢复了一贯的冷峻与深沉。谋士辛评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侧。
“曹阿瞒,好一招驱虎吞狼之计。”袁谭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凛冽的寒意,“他想坐山观虎斗,待我袁氏父子相残,他好从中渔利。莫非他以为,我袁显思是那等利令智昏,不惜借外人之手弑父篡位的蠢物?”
辛评微微躬身,低声道:“主公明鉴万里。曹操此计,甜言蜜语之下,尽是砒霜毒药。其意在离间骨肉,使我河北内乱不休,他方可趁虚而入,乱中取利。”
袁谭负手而立,仰望夜空疏星,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迷雾,直抵邺城那座森严的府邸:“父亲在,我袁谭,永为袁氏臣子,此节,天地可鉴!”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忠诚。随即,他话锋陡转,一股决绝的霸气油然而生,“然,这青州之地,必须是我袁谭说了算!我要让父亲看清楚,让邺城那些趋炎附势之辈看清楚,谁,才是真正有能力、有魄力,继承袁氏基业,光大门楣之人!”
他的野心,在此刻昭然若揭。非是背叛,而是证明。他要凭借青州这片亲手打下的基业,积累实力,培植党羽,广布恩信,静待时机。他要向天下证明,他,袁显思,远比那个只懂得在父亲面前邀宠卖乖的三弟袁尚,更有资格,也更有能力,接过袁氏的大旗。
……
次日清晨,袁谭仅带着十余亲随,轻车简从,抵达临淄城西大营。
校场之上,杀声震天。新编练的“破浪”、“镇海”两营士卒,身着统一制式的皮甲,手持长矛劲弩,阵型变幻严谨,冲刺杀伐动作迅猛有力,一股锐不可当的气势直冲云霄。
心腹将领按剑紧随在侧,低声禀报:“主公,与冀州接壤的所有关隘、渡口,守将及驻军已按计划,全部换上了我们绝对信得过的人。邺城方面,至今未有异常调动的迹象。”
袁谭的目光缓缓扫过校场上那些年轻而充满斗志的面孔,这些都是他未来逐鹿天下的本钱。他微微颔首,沉声下令:“传令各边镇,谨守疆界,严加巡逻,绝不可主动挑衅,授人以柄。我们当下的敌人,”他顿了顿,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先扫过西南——那是曹操虎踞的兖豫,再掠过北方——那是吕布盘踞的并州及纷乱的胡羌之地,最终,他的视线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牢牢锁定在西南方向,“…还远在邺城之外。”
他的战略清晰而坚定:固本培元,扎根青州。内修政理,外强军备。在父亲袁绍这棵参天大树尚未倾颓之前,他要做的,是让自己这根原本不受重视的枝干,生长得足够粗壮,根系足够深广。内部的竞争,远未到你死我活、需要引狼入室的地步。曹操?不过是一头伺机而动的猛虎,与之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青州的自立,是手段,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通向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而那最终的目标,始终是邺城那象征着权力巅峰的帅位。他要的,不是分裂,而是整合;不是篡逆,而是以绝对的实力和无可争议的功绩,让父亲,让整个天下,都心甘情愿地承认——他,袁谭,才是袁氏唯一的,合格的继承人。
夕阳的余晖为他挺拔的身躯镀上一层金边,也照亮了他眼中那团名为“野心”的火焰,正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