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北疆新象(1 / 2)
塞北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却终究无法阻挡生命的脚步。持续了一整个冬日的枯黄草甸,被星星点点顽强钻出的嫩绿所点缀,虽然稀疏,却宣告着生机的回归。蜿蜒的河流彻底挣脱了冰层的桎梏,水量丰沛,在阳光下粼粼闪烁,欢快地奔向远方,映照着塞外愈发高远、明净的蓝天。
在距离善无县以北百余里,一处地势相对平缓、紧邻水源的河谷地带,一圈由粗大原木搭建的简易栅栏圈出了一片土地。栅栏之内,是新近平整过的硬实地面,几座匆忙建起的木屋和大小不一的帐篷错落分布,中央的空地上,一杆高大的“吕”字军旗在微风中缓缓飘扬,旗帜上的红色仿佛也为这片苍茫的土地注入了一丝不同的色彩。这里,便是由田豫主导、赵云武力保障下,设立的第一个边境榷场,名为“安北榷场”。
清晨,河谷中还弥漫着未曾散尽的薄雾,带着草叶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榷场那扇厚重的木栅栏门外,却早已聚集起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大多是衣着褴褛、面色因常年风吹日晒而显得黝黑粗糙的胡人牧民,眼神中混杂着长期形成的戒备、对未知的好奇,以及一丝被生存压力逼迫出来的、小心翼翼的期盼。他们或牵着几头看起来不算肥壮的羊,或背着捆扎好的、带着原始腥味的皮货,或小心翼翼地牵着几匹鬃毛杂乱、但骨架尚可的马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用低沉而快速的胡语交谈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地瞟向那扇紧闭的栅栏门,以及门两侧持戟肃立、甲胄森然的汉军士兵。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与期待。
栅栏内,负责管理榷场具体事务的几名汉军文吏和精通胡语的通译早已各就各位。几张厚实的木案几拼接起来,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官制的斗、升、尺等度量衡器。旁边,是用麻袋盛放、堆叠如小山的粟米和麦子,麻袋口微微敞开,露出金黄的颗粒;更有几个半人高的陶罐,里面盛满了在熹微晨光下微微反光、晶莹雪白的盐块,那纯净的白色,对草原上缺盐的牧民而言,有着近乎致命的吸引力。
“吉时已到——开市——!”
随着一名负责治安的军侯运足中气的高声宣告,沉重的木栅栏门在数名士兵的合力下,发出“吱呀”的声响,被缓缓推开。门外的胡人群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他们略显迟疑地互相观望着,最终在汉军士兵手势明确却不失严厉的引导下,开始挪动脚步,依次、略显混乱地走入这个对他们而言既陌生又充满希望的地方。最初的拥挤和不知所措很快过去,在通译高声的胡语指挥和文吏的调度下,几条歪歪扭扭、却秩序渐生的队伍在案几前形成了。
交易,就在这种略显生涩却顺利的氛围中开始了。一个头发花白、脸上沟壑纵横的老牧民,颤抖着双手,将两张硝制得并不算太好、甚至还带着些许杂色的羊皮,小心翼翼地放到案几上。文吏面无表情地拿起皮子,仔细地捻摸质地,查看大小,又拿起旁边一块写有官定价格的木制“价目牌”对照了一下,侧头与身边的通译低声商议了两句。通译转过身,用虽然生硬但足够清晰的胡语对那老牧民说道:“老人家,你这两张皮,品相中等偏下,按市价,可换…三升粟米,或者,半升盐。”
老牧民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干枯的手指立刻指向了旁边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盐罐。文吏见状,不再多言,拿起标准的木斗,动作熟练而又带着几分郑重地,从盐罐中舀出满满半斗雪白的盐粒,小心翼翼地倒入老牧民急忙撑开的、略显破旧的皮囊中。捧着那瞬间变得沉甸甸的皮囊,看着里面晶莹剔透、如同珍宝般的盐粒,老牧民激动得嘴唇哆嗦,眼中竟然泛起了浑浊的泪花,他对着文吏和通译连连躬身,嘴里用胡语反复念叨着含糊不清的感谢与祝福。
这一幕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更大的涟漪。更多等待的胡人受到了鼓舞,纷纷涌了上来。有人用一匹驯顺的马驹换取几石可以果腹的粮食;有人用几只咩咩叫唤的羊羔换取几匹厚实的粗布,好为家人添置衣物;还有人拿出积攒了许久的、带着膻味的羊毛,想要换取几件他们渴望已久的、铁制的锄头或小犁铧……场面渐渐变得热闹起来,人声、牲畜叫声、度量器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最初弥漫在空气中的那份拘谨与戒备,在实实在在的物资交换所带来的满足感中,慢慢地、一点点地消融了。持戟肃立于四周的汉军士兵,目光依旧警惕地扫视着全场,维持着基本的秩序,但只要交易合规,他们便如同沉默的雕塑,绝不干涉分毫。
不远处,一座可以俯瞰整个榷场的小土坡上,田豫和赵云并肩而立,默然注视着下方这繁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春风拂过,吹动两人的衣甲下摆。
“看来,这第一步,我们算是走对了。”田豫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也有一份如履薄冰的审慎,“有子龙将军月前那场雷霆般的突击,让他们知道了违背规则、劫掠汉地的代价,知道了疼。如今这粟米的温热和盐巴的咸味,才能让他们真正品出归顺与合作的甜头。”
赵云的目光锐利,扫过那些正围着几件铁质农具、与文吏认真比划交涉的牧民,沉声回应,带着武将特有的谨慎:“以利诱之,确能安抚人心。只是,田长史,允许铁器输出,即便是农具,是否仍过于冒险?”他深知,在草原上,铁是何等珍贵的战略物资,一块铁料稍加改造,便可能成为伤人的利器。
田豫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他摇了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榷场中:“皆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农具,形制固定,且非刀剑弓矢之属。更重要的是,数量有严格控制,每一笔交易都登记在册,何人何时换取何物,皆有迹可循。”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远,“让他们能用这铁犁开垦出更多的土地,种植谷物,或者改善牧业,收获更多的牛羊,他们才会真正依赖这条通过和平交易获取必需品的途径,才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稳。这,远比单纯的武力封锁和禁运,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更为有效。”
他的话语一顿,手臂抬起,指向更北方那苍茫起伏、看似平静的山峦与荒漠:“真正需要子龙你继续挥动兵锋,施以雷霆的,是那些冥顽不灵、依旧躲藏在深山老林或荒漠深处,妄图重新集结、挑战秩序的部落。这里的安稳交易,需要你那边时刻保持锋锐的刀剑来保障。刚柔并济,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