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421章 北疆新象

第421章 北疆新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赵云微微颔首,身上银甲在春日的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与他沉静的语气相得益彰:“末将明白。巡边的游骑斥候已增加批次和范围,一旦发现任何不轨部落的踪迹,定当迅速出击,绝不姑息,以儆效尤。”

两人的对话平静无波,却已然为北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定下了清晰的基调:一手紧握锋利的刀剑,毫不留情地清除敢于反抗的顽敌;一手托起生存所必需的粮盐与希望,耐心地笼络愿意归附的人心。

这时,一名身着皮甲的小校领着一名匈奴少年走了过来。那少年约莫十来岁年纪,身形瘦小,正是之前在那场突袭战中被赵云用枪杆扫落马下、手腕受伤被俘的阿罗浑。此刻,他换上了一身还算干净的汉式粗布衣裤,脸上昔日那股属于狼崽子的凶狠与野性,已被一种身处陌生环境的茫然与无措所取代,受伤的手腕上还仔细地缠着洁白的布条。

小校上前一步,躬身禀报道:“启禀田长史、赵将军,按您之前的吩咐,准备送往宛城集中管教的童子营名册已经造好,此人,阿罗浑,亦在册中。”

田豫的目光落在阿罗浑身上,相较于战场上的凌厉,此刻他的语气显得平和了许多:“阿罗浑,去了宛城,要用心学,用眼睛好好看。你会明白,这天底下,不仅仅只有你们部落的草场、帐篷和无休止的仇杀与掠夺。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道理。”

阿罗浑下意识地抬起头,飞快地瞥了一眼站在田豫身旁、沉默如山岳般的赵云,眼神中立刻闪过一丝深入骨髓的恐惧,他猛地低下头,用极其生硬、几乎难以分辨的汉语,含糊地应了一声:“…是。”

看着这名小校将阿罗浑带走,田豫转向赵云,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冷静与深谋远虑:“这些孩子,年纪尚小,心性未定,是未来的种子。将他们送到宛城,远离部落的纷争与旧俗,让他们在我们的地方长大,学习我们的语言、文字、律法,感受我们的力量与秩序。假以时日,他们之中,或许就会有人成为我们沟通胡部最得力的桥梁,甚至回到部落,成为我们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这,同样是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或许比刀剑更能捆住他们父辈的手脚,维系长久的安宁。”

夕阳渐渐西沉,将天边的云霞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榷场闭市的铜锣声响起,持续了一整天的喧嚣慢慢平息下来。完成了交易的胡人们,或背着沉甸甸的粮袋,或捧着珍贵的盐块,或拿着新换来的、闪着金属光泽的农具,脸上带着或多或少的满足与对未来的期盼,互相招呼着,渐渐散去,如同汇入大海的溪流,融入苍茫暮色中的草原。河谷地带重归宁静,只有那杆高大的“吕”字大旗,依旧在带着寒意的晚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这片古老的土地宣示着一种新的秩序与规则,正如同这塞北迟来却终究无法阻挡的春意,悄然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蔓延。

田豫和赵云依旧并肩立于土坡之上,身影被落日的余晖拉得很长,投射在刚刚泛起绿意的土地上。

“路,还很长。”田豫望着远方天地相接之处,轻声说道,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又像是在提醒自己。

“但方向,已然明确。”赵云接口,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定。

两人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伫立着,如同两座融入这片风景的山峦,望着脚下这片刚刚被纳入有效掌控、却远未达到彻底驯服与归心的广袤土地。夜色,正悄然降临。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