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学术交流的“英雄大会”(2 / 2)
与此同时,林默涵通过秘密渠道将论坛的详细安排、潜在意义及对钱雪生的重点关注传回国内。
反馈很快回来,加密信息最终呈现在她眼前的只有八个字:
“创造条件,稳妥接触。”
言简意赅,却重若千钧。这既是认可,也是指令,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信任。
林默涵烧毁纸条,灰烬落入马桶冲走。她走到窗边,望着纽约的夜空,心中既有执行任务的紧张,也有与陈晓并肩作战的坚定。
她将指示转达给陈晓。陈晓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英雄大会”筹备紧锣密鼓。纽约一家顶级酒店的整个会议中心被包下,工作人员忙碌布置会场,巨大的背景板上,“远航国际前沿科技论坛”的英文标识格外醒目。媒体邀请函发出后,引起了科技界和商业版的广泛关注。“远航”这家神秘的东方资本公司,再次以令人瞠目的方式闯入公众视野。
帕萨迪纳,钱雪生教授收到了制作精美的正式邀请函,以及怀斯亲自打来的电话。
“钱教授,我们诚挚邀请您在本论坛发表关于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最新进展的主题演讲。您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我们相信您的参与将为论坛增色不少。”怀斯语气热情而恳切,“所有费用由基金会承担,并支付您五万美元的演讲酬劳。”
钱雪生拿着电话,心情复杂。他当然知道“远航基金”此前的资助,也隐约感觉到这个论坛非同一般。FbI的监视依旧如影随形,他几乎能想象到自己一旦答应,监视者的报告会如何描述——“目标与背景复杂商业机构公开接触”。
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那辆熟悉的黑色雪佛兰。学术生命的窒息感与日俱增。他怀念可以自由探索科学边界、与同行畅言的日子。这个论坛,或许是一个喘息之机,一个重新连接世界的窗口?
他想起那笔雪中送炭的研究经费,想起“远航”在程序上无可挑剔的合规操作。至少表面上,一切光明正大。
内心的挣扎如同风暴。一方面是FbI无处不在的压力和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是对学术交流的渴望和对认可他价值的善意难以彻底拒绝。
他反复阅读邀请函,论坛议程上那些欧洲同行的名字让他心动。如果能与他们交流,或许能为停滞的研究找到新思路。
最终,对科学本身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那丝不甘被埋没的倔强,占据了上风。
他回拨给怀斯。
“怀斯先生,”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感谢邀请。我……接受。”
挂断电话,钱雪生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又仿佛踏入更深的迷雾。他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但他知道,继续困在原地,只有枯萎一途。
消息很快传到纽约。
科尔向陈晓汇报:“钱雪生已确认出席。FbI监视小组活动频率明显增加。五角大楼的观察员名单也确定了,是个搞技术情报出身的空军上校。欧洲那边,英国和法国的人都通过官方渠道注册了。”
陈晓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俯瞰脚下这座即将成为巨大舞台的城市。霓虹闪烁,车流如织,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
“舞台已经搭好,演员陆续就位。”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鹰,“接下来,就看这场‘英雄大会’大戏怎么唱了。”
他成功地把钱雪生引到了台前,也把所有目光吸引了过来。
这盘棋,开局还算顺利。
只是,当所有棋子都摆在明面上,下一步,该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那最关键的一步?